5歲童脖子長腫塊,沒有疼痛感,就醫竟確診「癌症晚期」
5歲男童因低燒與食欲不振就醫,竟確診第四期神經母細胞瘤,癌細胞已擴散至淋巴與骨骼。醫師指出,若孩子出現無壓痛、質硬、成串的淋巴結腫大,且伴隨低燒、關節痛與體重下降,應警覺重大疾病,儘速就醫。神經母細胞瘤是嬰幼兒常見的惡性腫瘤,進展快速,需及早診斷治療。
據報導,中國一名5歲男童因反覆低燒與食欲不振被送往浙江大學兒童醫院就診。起初家人以為只是普通病毒感染,直到檢查發現脖子上異常的淋巴結腫大,才引起關注。這顆腫塊形狀規則、沒有疼痛感,不像一般蚊蟲叮咬或撞傷所致,卻被忽略了將近一個月。
翻攝網路
症狀加劇,確診第四期神經母細胞瘤
隨著小樂陸續出現關節疼痛、體力下降等異常症狀,家人帶他前往浙大兒童醫院進一步檢查。經過詳細的超音波與穿刺活檢等程序後,醫師診斷為第四期神經母細胞瘤,癌細胞已轉移至頸部淋巴與骨骼。這是一種侵略性強、進展快速的惡性腫瘤,治療難度高,病情嚴峻。
神經母細胞瘤是什麼?
神經母細胞瘤(Neuroblastoma)是一種來源於交感神經系統的惡性腫瘤,主要發生於嬰幼兒,是兒童最常見的實體癌之一,也是影響5歲以下兒童的第三大癌症,僅次於白血病與腦瘤。
它的發源細胞來自「神經嵴細胞(neural crest cells)」,這些細胞原本應該在胚胎發育時分化為神經組織,但若分化出錯,可能在體內某處形成腫瘤,最常見的位置是腎上腺(腹部),其次是胸腔、頸部、骨盆與脊柱旁。
延伸閱讀:4月大男嬰「胃口變大又腹脹」 一摸不對勁!檢查竟是肝臟長「這東西」
神經母細胞瘤好發年齡與風險族群
-
約 90% 的神經母細胞瘤患者在5歲前確診,1歲以下發病者預後較佳。
-
少數與遺傳有關(家族性),但大多數為偶發性。
-
男女皆會罹患,但在男童中稍微常見。
若孩子出現成串、質地堅硬、無壓痛且不易活動的淋巴結腫大,需提高警覺。特別是若同時伴隨持續性低燒、關節或骨頭疼痛、食欲明顯下降及體重減輕,這些都可能是重大疾病的前兆。建議家長儘早帶孩子前往專科醫院排查,以提高治癒機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