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醫師直接進入幼兒園,針對大班幼童進行專業散瞳檢查,全台已有12縣市響應
台灣兒童近視率持續攀升,國健署推動「學齡前兒童視力篩檢試辦計畫」,動員全臺12縣市、800名眼科醫師進入幼兒園,及早檢測異常。專家指出,大班到小一是近視關鍵期,及時介入可降低高度近視與眼疾風險。此計畫結合醫療與教育資源,並呼籲家長積極配合,齊心守護孩子視力健康。
台灣近視問題嚴峻,學齡前兒童視力狀況持續惡化。國民健康署因此啟動「學齡前兒童視力篩檢試辦計畫」,首次由眼科醫師直接進入幼兒園,針對大班幼童進行專業散瞳檢查,期望在近視發展的關鍵期及早發現異常。全台已有12縣市響應,預計動員3,000家幼兒園與800名眼科醫師,服務超過6萬名兒童。
兒童視力維護,專業醫療團隊投入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棟樑,計畫結合眼科醫學會與台大醫院專業支持,讓醫師直接入園進行檢查。試辦將於10月啟動,由地方衛生局協助媒合,檢查若發現異常,將立即安排追蹤與治療,確保兒童獲得完整醫療照護。
延伸閱讀:寶寶幾歲該做第一次全面視力檢查?尚未能順利溝通表達的寶寶,10件事觀察視力正常與否
台灣幼兒近視進展數據驚人
根據調查,大班幼兒近視率已達9%,小一幾乎翻倍至19.8%,到小六更高達70.6%。兒童若過早近視,度數平均每年增加75至100度,進展速度遠超成人,未來罹患白內障、青光眼與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大增。醫師指出,大班到小一是決定是否近視的關鍵期,家長介入影響深遠。
教育與醫療資源結合
教育部學前教育署強調,這項計畫將醫療資源帶入幼兒園,不僅能及早檢測,更能推廣正確用眼習慣。國健署提醒家長,務必簽回同意書並配合檢查;若篩檢顯示有異常,應三個月內就診並持續追蹤,避免視力惡化。
記者會上,小朋友透過走秀示範散瞳檢查流程,提醒家長攜帶帽子或太陽眼鏡,以減少畏光不適。全國家長團體與幼教組織也紛紛響應,呼籲家長、學校與醫師攜手合作,為孩子打造視力健康的第一道防線。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