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想教養出積極正向的孩子,家長先從自己的說法方式開始調整!一表帶你看見你的負面言語

想教養出積極正向的孩子,家長先從自己的說法方式開始調整!一表帶你看見你的負面言語

你的說話方式是正向語氣嗎?還是習慣負面表達。改變需從覺察開始,透過記錄與替代說法逐步實踐。雖然初期會覺得彆扭,但持續練習能讓正向語氣自然化。家長更應該累積改變,帶著孩子一起走向更積極的人生。

文章目錄

「明明想用正向的語氣說話卻總是做不到,該怎麼辦才好?」

提出這類問題的人,遠比我們想像的還多。他們心裡很清楚正向語氣能帶來的好處,但實際要說的時候卻說不出口。這是因為使用負面語氣已經成了習慣,即使想改變說話方式,卻總感到彆扭,甚至因為擔心旁人用異樣的眼光看自己,而輕易放棄。

這也解釋了為何那些習慣抱怨和不滿的人,在日常中很難自然而然地說出正向話語。

正向語氣

改掉負面的說話習慣,從覺察開始改變

要改掉負面的說話習慣,第一步要先掌握自己平常的說話方式。你可以記錄自己每天使用負面語氣的次數,自覺地減少次數。也記錄自己使用多少次正面語氣,並努力增加次數。如果嫌麻煩,可以用小筆記本寫「說話語氣」日記,或透過手機檢查今天一天在通訊APP和社交軟體上使用的語氣。

訂定替代說法

但是切記,不要一開始就設定太高的目標,持之以恆才是關鍵。在這裡,我想推薦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訂定替代說法。首先,從你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負面表達中,選出其中一種,然後針對會出現這種負面表達的情境,預先決定好替代的正向表達,之後,每當那句負面的話即將脫口而出時,立刻提醒自己換成事先準備好的正向表達。

正向語氣

習慣養成的過程

一開始感到不太自然是正常的,但只要持續練習,很快就能習慣用正向語氣說話,甚至反而會覺得負面表達很尷尬。一點一滴地改變說話方式,不知不覺中,你會發現自己已經能自然而然地用正面的方式表達。

要有效使用替代表達方式,關鍵在於,熟練掌握將負面表達巧妙轉換成正面表達的技巧。因為在決定替代表達時,可能很難立刻想起要怎麼修改原來的表達方式。所以,我特別整理了一份常見的替代表達表。如果你在制定替代表達時卡關,不妨參考一下。

延伸閱讀:孩子情緒來時,千萬要控制自己的負能量,正向溝通才能解決問題!

正向用語轉換表

負面表達

正面表達

煩躁

有趣

麻煩

不困難

不想做

做了會有所改變

做得要死

做了反而好

好累

沒事的

以後再做

決定好什麼時候做吧

這種事為什麼發生在我身上

這種事可能發生在每個人身上

反正不行

試試看吧?

要做到那種地步嗎?

找其他方法吧?

我再也做不下去了

要怎麼做才能得到好結果呢?

來自富蘭克林的啟示

為了養成正向表達的習慣,大家可以參考美國開國元勛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故事。沒接受過正規教育的他,每天在筆記本上記錄「優秀人才必備的十三種美德」,並每日自省與自我管理。他看重的十三項美德是:節制、沉默、規律、果斷、節儉、勤勉、誠實、公正、中庸、清潔、平靜、貞潔、謙遜。正是因為持之以恆地實踐這些美德,使得他在哲學、科學、政治等多個不同的領域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五十多年來,我始終堅持在筆記本上記錄這十三種美德,並每天檢視自己是否實踐。每週我都會專注於其中一項。多虧了這本筆記本,我才能一直走在幸福的人生道路上,我想將這個方法分享給後代子孫。

讓我們見賢思齊,效法富蘭克林每天檢視自己的言語習慣。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恆。俗話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妨從今天開始,選擇一種替代語氣,並付諸實踐,如實記錄成效。只要持續累積這樣的經驗,自然而然會發生變化。再強調一次,重要的是持之以恆。

文章摘錄《讓好事發生的說話習慣》


作者:吳秀香(오수향)
出版社:采實文化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孩子常亂發脾氣、打人、甚至亂丟東西!光光老師教你用正向教養,改善孩子5個常見壞行為

「我怎麼又吼了?」「我是不是一個失敗的爸媽?」正向教養難就難在我們真的「給不出我們沒有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