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伴侶把孩子看得比我重要,該怎麼做?」4招修補夫妻關係,找回屬於「我們」的默契
有位朋友小柔在一次對話中,如此對薩提爾講師Lydia傾訴。
家庭的核心是夫妻關係
她形容,過去和先生的互動是親密且有連結的,什麼事都會一起討論。但自從孩子來到世界上後,她感受到先生的重心完全轉移到孩子身上。
「孩子需要什麼,他都馬上滿足;孩子一撒嬌,他立刻答應。可是我說的話,他好像越來越聽不見了。」
小柔苦笑:「有時候我甚至覺得,我的存在只是『孩子的媽』,不是他的伴侶。」
-
Lydia表示,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一個健康的家庭系統,核心應該是夫妻關係。
因為:
✅當夫妻是連結的,孩子就能在愛的氛圍裡成長。
✅當夫妻能彼此靠近,孩子就能學會如何在親密關係中互動。
✅當夫妻有良好榜樣,孩子就能在潛移默化中理解:家庭的愛是流動的,不是失衡的。
但是,當伴侶過度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就容易出現角色模糊:先生只剩下「父親」的角色,太太只剩下「母親」的角色,卻忽略了彼此是「伴侶」。
發生原因與心理分析
為什麼伴侶會把孩子看得比另一半重要?這種狀態背後,常常有深層的心理原因:
▶️原生家庭的傳承:
有些人從小看到的家庭模式就是,父母彼此缺乏親密,但全都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
於是,長大後他不自覺複製了這種模式。
▶️原生家庭的補償
另一種狀態是:小時候沒有得到足夠的陪伴與愛,長大後就想把那份遺憾補償在孩子身上。
「我沒得到的愛,我要全部給孩子。」於是,他對孩子投入了所有的專注,卻在伴侶關係上顯得冷淡或忽視。
▶️親密關係上的忽視
如果一個人在原生家庭裡沒有學會安全的親密連結,那麼在進入婚姻後,他可能會因為不知如何維繫夫妻的親密,而把焦點全放在「相對單純」的親子互動上。
▶️孩子出生後的生活轉移
孩子的到來,讓家庭瞬間多了一個需要大量照顧的對象。
父母可能因此把所有能量放在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夫妻之間的經營。
冰山之下:兩個人的心情
Lydia指出,用薩提爾的冰山模式來看,行為只是表象。當在孩子被擺在第一順位時,夫妻雙方的內心可能是這樣的:
👩太太的冰山
✅情緒:孤單、失落、被忽略。
✅觀點:我好像不再是被需要的那個人。
✅信念:夫妻才應該是家庭的核心。
✅渴望:渴望被看見、被重視,想要有伴侶的連結。
👨先生的冰山
✅情緒:焦慮、害怕失去孩子的愛。
✅觀點:在親密關係裡不確定自己能否被接納,但在孩子面前很確定自己有價值。
✅信念:給孩子更多愛,就是好爸爸。
✅渴望:渴望被需要、被依賴。
當伴侶把孩子擺在另一半之前,會帶來幾種後果:
‼️夫妻關係逐漸失溫:缺少情感交流,兩人越走越遠。
‼️孩子背負過多期待:孩子成為父母情感的唯一出口,容易感到壓力。
‼️孩子對親密關係的誤解:長大後,孩子可能以為「家庭就是父母只重視孩子,而忽視彼此」。
這些,都是一種隱性的代際傳承。
4招修復彼此關係
夫妻相處之間,該如何修補與開啟覺察?Lydia建議,可從4方向著手:
1. 先覺察角色模糊
意識到自己是不是過度投入在「父母」角色,而忽略了「伴侶」角色。
2. 定期建立夫妻時光
即便孩子很小,也要設計「只有兩個人的時間」。
這不只是浪漫,而是告訴彼此:「我們依然是對方的重要之人。」
3. 用語言重申關係
練習對伴侶說:「你對我來說很重要,不只是孩子的爸/媽,更是我的伴侶。」
語言是最直接的提醒。
4. 不把孩子當作感情出口
孩子不是用來補償的對象。父母需要自己先處理內在的缺口,才能給孩子健康的愛。
一個健康的家庭,夫妻的關係才是基礎。孩子需要看到父母相愛,因為那會成為他未來學習愛的模樣。
當伴侶把孩子放在彼此之前,愛就失去了平衡。而當夫妻能重新牽起彼此的手,孩子才會真正感受到完整的安全。
「最好的父母,不是把所有的愛都給孩子,而是先好好愛彼此,讓孩子在這份愛裡長大。」
🌈留給正在閱讀的你,一個溫柔的提問:
在你的家庭裡,你覺得自己和伴侶之間,是否還保有「我們」的空間?
如果沒有,今天可以從哪一個小小的動作,重新讓彼此靠近?
本文由【Lydia】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facebook:Lydia's diary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