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北部新生兒感染腸病毒重症不幸身亡,今年累計16例重症、8例死亡,近六年同期最高,新生兒病例多

北部新生兒感染腸病毒重症不幸身亡,今年累計16例重症、8例死亡,近六年同期最高,新生兒病例多

台灣北部傳出新生兒感染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不幸身亡,顯示疫情風險升高。今年累計16例重症、8例死亡,為近六年同期最高,其中新生兒病例尤多。疾管署呼籲,家長應警覺新生兒與幼童腸病毒徵兆,及早送醫,避免病情惡化。

文章目錄

疾管署16日公布新增1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個案為北部未滿月男嬰,出生第7天出現低體溫就醫,並伴隨黃疸、肝指數上升、血小板低下及代謝性酸中毒等疑似敗血症症狀。雖經收治加護病房治療,仍於次日不幸死亡。檢驗確認為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

新生兒腸病毒|重症

社區監測顯示腸病毒疫情緩升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第37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達8,313,較前一週上升6.8%。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以克沙奇A16型為主,其次為伊科病毒11型與克沙奇A6型。近期伊科病毒11型持續在社區活動,且已有新生兒併發重症案例,顯示新生兒風險升高。

腸病毒重症案例創近六年同期新高

疾管署指出,今年累計16例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其中8例死亡,創近六年同期新高。當中,新生兒重症病例高達13例,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且已有7例死亡。疾管署特別提醒民眾務必關注新生兒及幼童的健康警訊。

延伸閱讀:【嬰兒腸病毒】腸病毒重症有前兆!把握黃金治療期

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徵兆不可忽視

疾管署警告,新生兒感染腸病毒可能出現發燒或低體溫、活力不佳、喝奶量減少等早期徵兆,病程發展快速,若未及時治療,恐進展為心肌炎、肝炎、腦炎甚至多重器官衰竭,威脅生命安全。一旦出現相關症狀,必須立即送醫。

新生兒腸病毒|重症

幼童家長須加強防範意識

疾管署提醒,5歲以下幼童為腸病毒重症高風險群,若經診斷感染,需特別警覺嗜睡、意識不清、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若症狀出現,應立即送至大醫院治療,以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預防腸病毒,別再噴「酒精」!醫師憂今年恐大流行,1歲以下感染率高7倍...家長必學3招預防、6點消毒須知
「腸病毒」正流行!手腳無力、嗜睡發燒...出現這「8種前兆」恐致衰竭、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