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10點上課成真?全台熱議學生新作息,破萬連署教育部出手了

10點上課成真?全台熱議學生新作息,破萬連署教育部出手了

學生要幾點上課、幾點下課,這不只是學生每天早晨掙扎的日常,更是家長最關心的議題。近日一項「國高中10點上課」的提案,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引發熱烈討論,不到一週時間便突破萬人連署門檻,正式成案。教育部也做出回應,證實將把提案送交國發會審議,預計在11月中旬前給出具體回應。

文章目錄

學生要幾點上課幾點下課,真的是學生與家長最關心的日常議題。

近日,一項主張「國高中10點上課、下午4點下課」的提案,引發全台關注,短短幾天就突破萬人附議,正式送交教育部。這項提案不僅反映學生對睡眠與壓力的渴望,也掀起教育制度改革的熱烈討論。

萬人響應,學生睡眠成焦點



這項由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所提出的提案,主張國高中上課時間應延後至上午10點,下午4點下課,並全面刪除非必要的多元課程,以讓學生能獲得更充足的睡眠時間。提案人強調,現行教育制度長期忽視青少年的身心需求,導致睡眠嚴重不足,不僅學習效率低落,更可能引發憂鬱、焦慮,甚至出現自傷行為。

這項提案自9月9日上線以來.迅速引發共鳴,截至9月15日早上7點,已有超過1萬人附議,正式達成成案標準。社會上對此反應兩極,有人認為應儘快推行,有人則擔心對既有制度與家庭運作造成衝擊。但無論立場如何,這次連署事件確實把「學生該不該那麼早起」的話題,推上了檯面。

國際趨勢.延後上課不是新鮮事

從醫學與教育的角度來看,青少年確實存在生理上的「晚睡傾向」。

根據多項國際研究,青少年的生理時鐘偏向晚睡晚起,強行早起往往造成白天精神不濟,影響學習表現與心理健康。美國、英國、南韓等地,已有部分學校實施延後上課制度,並回報正向成效,學生睡眠時間增加、出席率提升、成績有所改善。

延伸閱讀:憂鬱症恐成為兒少最新的「國民病」!「全台兒少心理健康大調查」發現,自殺已成為6~12歲國小學生第六大死因

家庭與制度能否跟上腳步?



然而,實際執行在台灣,並非易事。

教育部也明確表示,此案涉及地方政府權責,並須兼顧整體教育規劃與社會支持系統的運作。特別是雙薪家庭,若學生10點才上學,可能面臨接送困難,甚至產生「空窗期」的照顧問題。同時,學校課程安排、教師工時、補教體系等也都會受到牽動,牽一髮而動全身。

教育部回應.11月將提出具體說明

面對這些質疑與挑戰,教育部仍表示高度重視。教育部已正式受理此案,依《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實施要點》,將彙整資料並送交國發會,後續將邀集相關專家學者研議,並承諾會在今年11月14日之前完成具體回應。這代表提案雖未必立即實施,卻已進入正式評估與討論的階段。

這項「10點上課」提案雖然看似簡單,背後卻反映出台灣教育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它是一場政策上的挑戰,也是一場關於未來世代學習環境的反思。

學生該不該10點才上課,答案或許見仁見智。

但這次超過萬人的連署聲音,無疑讓全社會重新聚焦在學生的真實需求上。也許10點上課不是唯一解方,但卻反應出.學生承受壓縮的作息時間、過大的學習負擔.以及長期對睡眠與心理健康的忽視。

不管孩子應該幾點上課.但身為父母卻要多多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才是!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陪伴孩子建立運動習慣 有效減少壓力與憂鬱
哈佛專家的親身實踐,預防孩子因課業壓力而憂鬱消沉,超簡單作法,每天回家先問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