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寫作業夢靨又來!職能治療師親授:在椅子下綁「彈力繩」讓孩子踩,需長坐時會更專心
看著孩子進度條緩慢,一旁陪寫、陪讀的爸爸媽媽恨不得自己來,但也只能忍著情緒催促,每天惡性循環......
「彈力繩」真有這麼神奇?
開學一陣子了,許多爸媽也再次加入令人頭痛的孩子寫作業地獄!
職能治療師邱千綺在threads分享,想幫助孩子在課桌前更專心,試試在椅子底下綁一條彈力繩。(其實大人也挺適合)
孩子需要較長坐著的時候,就能用腳去踢或勾彈力繩,這樣能:
1. 提供感覺輸入(深層壓力+本體覺),讓身體更安定。
2. 提供自我刺激,取代原本一直晃動、離座等小動作。
邱千綺表示,無論在課堂或家中都能簡單操作,既不影響別人,也能讓孩子調節警醒程度喔。
(職能治療師分享,可讓孩子腳踩一條彈力繩,邊踩、勾邊寫作業。)
並不會產生依賴性
有家長提問:「孩子用腳踩繩子會養成習慣嗎?」原來是家長們擔心,萬一沒有繩子,是不是就會一直踢椅子或亂動?
對此,邱千綺解釋,從臨床觀察來看,孩子的需求本來就存在。
如果有工具,他會把動的需求導向繩子;沒有工具,通常就恢復原本的狀態,並不會因此變得更糟。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研究證實使用彈力繩會產生「依賴性」。
任何感覺調適物品都只是工具。重點在於要讓孩子明白:「這是幫助你專心的工具,不是玩具。」
如果孩子本來沒有這樣的需求,他根本也不會特別去用。會想嘗試的家長或老師,多半是因為孩子已經有「動不停」的困擾,而工具只是其中一種策略。
最理想的情況,還是經過職能治療師評估後,挑選最適合的方式。
邱千綺提醒,每個孩子的感覺調適方式都不同。有些孩子因為工具而更能專注,有些孩子反而可能被工具刺激得更興奮。
如果孩子已經有足夠的運動量,卻在課堂上的專注表現仍遠低於同儕,就應該考慮進一步尋求專業醫療或治療團隊的協助與評估,深入了解孩子的需求。
💡附上椅子綁彈力繩的步驟,給家長們參考:需準備彈力繩、S型掛勾。
(將繩子先如圖中纏繞好並拉緊,保留些許彈力。)
(接著將多餘的繩子繞椅柱,直至可固定狀態。)
(S型掛勾一頭勾住剛纏繞的彈力繩尾端,另一頭掛在原本的繩上即可。)
藍白拖親自試用:已愛上!
作家藍白拖看了文章,也讓自己孩子試試踩彈力繩,效果令他直呼:「這是什麼神奇魔法啦😆」,並友情暗示:「切記!彈力帶是用來綁椅子,不是用來打小孩的喔😇。」
引來一眾父母:「請問是把小孩用彈力帶綁在椅子上嗎?(亂說的)」、「打的部分是附加價值?」、「了解,是用來綁小孩,不是打椅子。」
「是也可以把自己的手綁住防止忍不住打小孩😅」、「還以為彈力帶是綁小孩的😂😂😂」、「科學解決不了時,改力學」、「差點沒看到這一段注意事項!」
對於彈力繩用法父母們迴響實在踴躍,讓藍白拖不禁問:「要不要有人寫篇『彈力帶對付小孩的十種用法』」,並分享:「近日剛好逛迪卡儂實體店,店員說彈力帶最近大缺貨😂」,笑翻一眾網友。
連知名網紅馬卡人妻血淚廚房歷險記也表示:「我馬上就去買。」
彈力繩大家有用過了嗎?歡迎和我們分享試用心得!
本文由【邱千綺、藍白拖】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threads:lightgreen93
facebook:藍白拖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