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兒童> 兒童照顧> 《蝴蝶朵朵》台灣兒童繪本的里程碑 首次以性侵防治為議題 鼓勵家長親子共讀 :性教育從家庭教育開始

《蝴蝶朵朵》台灣兒童繪本的里程碑 首次以性侵防治為議題 鼓勵家長親子共讀 :性教育從家庭教育開始

隨著台灣性教育的議題與意識逐年抬高,許多家長都會積極且正向的透過繪本提早教導兒童性教育與性平意識。不可否認,性教育需從家庭教育開始,孩子必須學習保護自己以及尊重他人。《蝴蝶朵朵》作為台灣第一本以熟人性侵為議題的兒童繪本,幫助台灣長期於薄弱的性教育一塊刻下新的里程碑,一起來認識這本重要的兒童繪本,透過親子共讀,別讓家長缺席了孩子的性教育。

文章目錄

過去在台灣,性教育常因羞於啟齒而延遲,孩子往往在面臨危險時才被提醒如何保護自己。其實,性教育不只關於青春期的生理知識,更重要的是從小建立「身體自主權」與「安全界線」。近幾年,兒童繪本正是最適合的媒介,它以圖像與故事呈現敏感議題,讓孩子能在溫柔、安全的氛圍中理解。透過繪本來認識性教育,不只是知識傳遞,更是關於尊重、保護與愛的教育起點。

《蝴蝶朵朵》:台灣第一本直視熟人性侵的兒童繪本

《蝴蝶朵朵》是台灣第一本正面處理「熟人性侵」議題的兒童繪本,由兒童文學作家林世仁撰寫,插畫家王春子繪製。故事的主角是一隻名叫朵朵的小蝴蝶,她單純天真,帶著孩子般對世界的信任與好奇。書中透過童話般的敘事與溫柔的語言,描繪朵朵因信任熟識的大人物而逐漸受傷、失去翅膀的過程。這樣的象徵手法,反而將嚴肅的現實議題轉化為孩子和大人都能理解的寓言,提供一個討論「身體自主」與「保護界線」的重要契機。

《蝴蝶朵朵》自出版以來,引發廣泛關注,成為台灣兒少保護繪本創作的先驅之作。

此書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共同閱讀?

在隱喻層面上,蝴蝶象徵孩子的純真與脆弱,而翅膀則是自由、夢想與自我價值的象徵。當朵朵因信任熟人而失去翅膀時,暗示性侵帶來的不僅是身體的創傷,更深層的是對孩子尊嚴、信任與人生方向的摧毀。故事中的加害者並非陌生的惡人,而是日常生活裡熟悉的角色,這正揭示了熟人性侵的隱匿與複雜。藉由蝴蝶失翼的隱喻,作者提醒大眾必須警覺「危險並非總是外來」,同時呼籲成人承擔守護的責任,避免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受害。

家長在陪伴孩子閱讀與性教育相關的繪本時,最重要的是營造一個安全、放鬆、不帶批判的氛圍。建議先由故事本身開始,讓孩子自由觀察圖畫、描述角色,並分享他們的感受,而不是一開始就急於解釋「這本書要教什麼」。當孩子對故事角色有疑問或產生情緒時,家長可以適時回應,例如「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你覺得朵朵有什麼感受?」透過提問引導孩子代入情境,學習辨識安全與危險。

繪本的表現方式與創作特色

在繪本的表現方式上,作者與繪者採取象徵化的圖像與簡潔詩意的語言。畫面色調由明亮漸漸轉為陰暗,對應朵朵心境與命運的改變。同時對於翅膀的細膩刻畫,強調孩子的珍貴與脆弱,而當翅膀逐步破碎時,更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書中刻意避開直接的暴力描寫,以隱喻的手法呈現傷害過程,使孩子不致過度驚嚇,卻又能體會其中的危險訊號,以此呈現方式作為適合兒童閱讀的繪本,這種處理方式保留了適齡閱讀的尺度,也讓繪本成為親子對話的橋樑,兼具藝術性與教育意義。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選對繪本讓親子共讀更順利!兒童繪本怎麼挑?分齡選書有妙招!
盤點全台10間繪本書店,讓家長與孩子一同享受親子共讀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