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momself> momself> 「魅力是一輩子的事」從《Vogue 怡起聊》看編輯總監孫怡時尚KOL李瑜聊容貌焦慮

「魅力是一輩子的事」從《Vogue 怡起聊》看編輯總監孫怡時尚KOL李瑜聊容貌焦慮

看時尚圈的知名人物聊容貌焦慮會更具有啟發性嗎?如今容貌焦慮已深植在許多人的生活日常中,不論是何產業或社會角色,隨著社群網路的飛快進步,也讓容貌焦慮成為我們自己敢想卻不太敢與人說的隱性話題。

文章目錄

《Vogue 怡起聊》是Vogue在YT所創的談話性節目,由編輯總監孫怡主持,邀請各大領域的話題人物討論時下熱門話題。本集邀請時尚KOL李瑜一起聊聊容貌焦慮。李瑜於輔大義大利語系畢業後赴義求學,深耕米蘭時尚圈,以米蘭常駐特派記者起家,創立個人平台「Yutopia」,成為第一代旅義台灣部落客,之後更成為時尚雜誌總編輯,多年累積與養成的時尚圈經驗,不禁讓人好奇,對於處在聚光燈下的時尚影響力者,對於容貌焦慮,有什麼話想跟大家分享。

容貌焦慮隱藏的被認同渴望

容貌焦慮是一種因為過度在意外貌、身材或臉部特徵而引發的焦慮與自我否定感。它常見於現代社會,因為社群媒體、審美標準單一化、外貌比較等因素會放大自我關注。簡單來說,容貌焦慮不是單純「愛漂亮」,而是過度擔心到影響生活與心情,節目中李瑜更是分享到它是強烈想感受到「被認同」的渴望。

  • 指一個人對自己的外貌不滿或過度擔心,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情緒與人際關係。
  • 這並非單純的「想變漂亮」或「希望更好看」,而是會帶來持續性的焦慮、壓力與自尊心受損。

容貌焦慮常見的症狀表現

心理層面

  • 經常對鏡子檢查或避免照鏡子
  • 不斷和他人比較外貌,覺得自己永遠不如人
  • 對於「自己長得不好看」的念頭反覆出現,難以控制
  • 自尊心下降,產生羞恥或自卑感

情緒層面

  • 社交焦慮,害怕出門或見人
  • 因外貌而感到憂鬱、挫折或沮喪
  • 對稱讚難以接受,總覺得別人是在安慰或說謊

行為層面

  • 過度依賴化妝、濾鏡、修圖才能出現於社交場合或社群平台
  • 頻繁尋求他人肯定(例如問「我今天有沒有變胖?」)
  • 過度追求醫美、整形,仍然不滿意結果
  • 逃避人際互動或重要場合(怕被看到缺點)

身體層面

  • 飲食失衡、過度節食或暴飲暴食
  • 睡眠品質下降(因擔心外貌或長痘、變老)
  • 長期焦慮導致頭痛、腸胃不適等身心症狀

試試「鏡子練習法」突破焦慮框架

鏡子練習法是一種常見的自我心理練習方式,主要透過直視鏡中的自己,搭配正向語句或自我覺察,來改善自我形象、減輕自卑與焦慮,提升自我接納感。

鏡子練習法的核心概念

  • 透過 「看見自己」 的過程,面對原本容易逃避的外貌或內心。
  • 利用 「正向自我暗示」 或 「溫和觀察」,來減弱負面想法與批判。
  • 長期實踐,可以逐漸改善自我價值感與自我肯定。

常見的練習方式

  1. 靜靜看著自己
  • 每天花 1–3 分鐘,單純看著鏡中的自己,不急著評論,觀察表情、眼神、情緒。
  • 目的是減少逃避,學習接納自己真實的樣貌。
  1. 對自己說正向語句
  • 直視眼睛,說出肯定語句(例如:「我值得被愛」、「我的樣子已經很好」)。
  • 初期可能會覺得尷尬或不真實,但持續下去能幫助大腦建立新的信念。
  1. 表達感謝或鼓勵
  • 每天挑一個特徵或品質感謝自己(例如:「謝謝我的身體每天努力運作」、「我喜歡我真誠的眼神」)。
  • 逐步將焦點從「缺點」轉移到「值得肯定的地方」。
  1. 情緒釋放
  • 在鏡子前允許自己表達情緒(哭、笑、說出害怕的話)。
  • 幫助釋放壓力與累積的自我批判。

鏡子練習法的效益

  • 減少容貌焦慮與自我否定
  • 增強自我接納與自尊
  • 改善社交自信
  • 幫助覺察內心真實的需求與情緒

李瑜:「不是你不好 只是你還沒找到你自己喜歡自己的方式」

節目中聊到特別是亞洲社會,因為教育方式與市場需求容易產生單一的審美標準,其中孫怡與李瑜更分享他們感到容貌焦慮的行為,例如找瑕疵、過度修圖、依賴整形與醫美等等。其實想要變成更美的自己沒有錯,節目中對於「變成自己的最高級與優化版的狀態」才更讓自己不困頓於容貌焦慮中。

孫怡更分享自己改善生活從自律開始,不僅讓自我感覺良好,因調整好狀態竟能減緩容貌焦慮,體會到對自己善良友善的重要。容貌焦慮是別人給的,兩人更真誠分享接受自己很難,是人生中不斷學習的功課。不過最後,李瑜也分享,以最健康的方式開始,找到自己容貌之外的優點其實更為重要。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約20%「新手爸爸」都有產後憂鬱!研究揭「3原因」壓力不輸給女性
產後心情Blue,媽咪沮喪情緒如何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