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momself> 兩性情感> 為什麼伴侶總在你身邊打瞌睡?科學研究愛情與睡眠之間的微妙連結

為什麼伴侶總在你身邊打瞌睡?科學研究愛情與睡眠之間的微妙連結

2022年《睡眠科學》研究顯示,伴侶在你身邊容易入睡,並非冷淡,而是愛與安全感的展現。穩定關係能降低皮質醇、提升催產素,使身體放鬆、改善睡眠品質。當伴侶在你懷裡打瞌睡,代表他們的神經系統已把你視為安全港,這份困倦其實是最真誠的愛意訊號。

文章目錄

 

在日常生活中,你或許曾遇過這樣的情境:明明正聊得熱絡,伴侶卻突然在你懷裡睡著。多數人可能以為這是疲倦、無聊,甚至對話不夠有趣的表現。但2022年發表於《睡眠科學》(Sleep Science)的研究卻提出另一種觀點:伴侶的困倦,很可能不是冷淡,而是一種深層的愛意與安全感的展現。

愛情與睡眠

愛情狀態與睡眠品質的調查

該研究團隊邀請了近800名成年人,涵蓋各種類型的親密關係:從長期穩定的伴侶,到較為隨意或短暫的戀情。研究人員除了調查關係狀態,也深入評估了參與者的關係滿意度,包括情感親密度、性活動及性滿意度。

結果顯示,與伴侶關係穩定、情感滿意度較高的人,通常睡眠品質更佳。他們不僅入睡更快、夜間醒來的次數更少,隔天早晨也更容易感到精神飽滿。換言之,親密關係的幸福感,與身體最基本的需求——睡眠,竟有如此緊密的關聯。

伴侶的存在,為何能助眠?

研究作者瑪德琳·斯普拉傑(Madelene Sprajcer)在接受採訪時指出,良好的睡眠需要高度的放鬆,而放鬆的前提是「安全感」。當一個人覺得身邊有人能理解、關心、支持自己,便能安然卸下戒備,進入休息狀態。

這背後涉及兩種關鍵荷爾蒙:皮質醇與催產素。

愛情與睡眠

皮質醇下降:焦慮的警報解除

皮質醇是人體的「壓力荷爾蒙」,在緊張情境下會迅速升高,使人保持警覺。例如塞車或爭吵時,你的心跳與血壓往往隨之飆升。然而,若在這種狀態下想入睡,幾乎不可能。

伴侶的擁抱或陪伴,卻能讓身體感知「無威脅」,使皮質醇濃度下降。隨之而來的,是肩膀放鬆、思緒慢下來,仿佛得到身體的「准許休息」訊號。

延伸閱讀:幸福的伴侶平日會做「這5件事」 心理師:簡單但多數人都忽略

催產素上升:愛的天然鎮靜劑

與此同時,催產素的分泌增加。這種俗稱「愛情荷爾蒙」的物質,會在親密互動中釋放:牽手、擁抱、親吻,甚至單純的陪伴,都可能觸發其分泌。催產素不僅能增強親密感,還具有鎮靜效果,幫助降低壓力、減慢呼吸,營造安心氛圍。

當皮質醇下降、催產素升高,副交感神經系統便會被啟動。這意味著心跳減緩、呼吸加深、肌肉鬆弛,身體從「戰或逃模式」切換到「休息與修復模式」,自然更容易進入睡眠。

愛意的無聲信號

這樣的生理轉變,使人感受到一種難以言喻的寧靜。研究指出,靠近值得信任、充滿愛意的伴侶,就能像做冥想、參加靜修一樣,讓身體進入深層的放鬆狀態。

因此,當伴侶在你懷裡打瞌睡,與其認為他們「不專心」,不如理解成身體自發傳遞的訊號:我在你身邊感到安全,足以放下防備休息。 這不是冷漠,而是一種最真誠的依賴與愛。

這項研究提醒我們,親密關係並非僅停留在情感或心理層面,而是與身體狀態緊密交織。伴侶間的支持與關愛,不僅能提升幸福感,還能具體改善睡眠品質,進而影響日常的活力與健康。

換句話說,你的存在,能夠實質調節對方的荷爾蒙水平與神經系統,讓對方更容易獲得深層休息。這或許是愛情最科學卻又最浪漫的詮釋之一。

愛情與睡眠

困倦,是愛的另一種語言

下次當伴侶在你聊天時慢慢閉上眼睛、甚至開始輕聲打鼾,不必懷疑自己是否無聊。很可能,他們的身體已在默默告訴你:「我在你身邊,足夠安心。」這份困意,並非冷淡,而是一種愛的信號。它意味著,在你陪伴下,他們得以真正放鬆、補充能量。這是比任何言語都更深刻的信任。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有了小孩,夫妻感情就變了?諮商心理師:生活中的轉折與意外,都會埋下情感變質的不定時炸彈

感情中不乏爭執和冷戰:從生理學研究,了解與另一半吵架時的心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