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母女三人集體自殺,大眾震驚18歲和14歲的女兒為何毫不反抗,與母親一起尋短
南韓母女三人跳樓輕生,事發地點。(翻攝網路)
南韓母女三人一起跳樓,疑點重重
根據南韓新聞報導,首爾江西區發生一起悲劇,一名46來歲女子和兩名分別為18歲和14歲的女兒,從一個住商混和大樓的12樓頂樓墜落身亡。事件發生於26日晚間9時30分,警方透過監視器發現,女兒都沒有反抗,正在追查為何她們會跟著母親一起尋短。
事發現場約有160公分高的圍牆前,有一張木凳被移動過,似乎是母女用來踩踏使用。也發現了三雙疑似母女三人穿過的鞋子,被脫下放在頂樓。
據《韓聯社》報導,三人墜樓後,媽媽和其中一名女兒當場死亡,另一名女兒送醫搶救,最終還是傷重不治。現場並未發現任何犯罪跡象,也沒有發現遺書。考慮到死者家屬的意見,應該不會進行解剖。
家族性自殺的多重原因
1.極端壓力與無力感
家庭若同時面臨重大壓力(如經濟困境、債務、疾病或照顧壓力),成員可能感受到「無法解決的困境」與深刻無力感。在這種狀態下,家人之間容易產生「共感絕望」,互相認同彼此的痛苦,進而視「一起離開」為僅存的選項。
2.強烈的家庭凝聚與依附
心理學研究發現,在某些家庭中,親密依附關係極強,彼此的生活與價值深度交織。當某位核心成員萌生自殺念頭時,其他成員可能因為過度依附或害怕被遺棄,而選擇「共同走向結束」。這種情況常見於「父母擔心孩子無依」或「孩子不忍父母獨留」的案例。
3.扭曲的責任感與保護心理
父母在強烈壓力下,可能產生「帶著孩子一起走,才不會讓他受苦」的想法,這是一種被誤導的保護心理。對父母而言,死亡反而被認為是「減輕孩子痛苦」的方式。這種錯誤信念往往源於長期壓力下的絕望與認知偏差。
示意圖
4.精神疾病與認知失衡
若家庭成員中有人罹患重度憂鬱症、躁鬱症、精神病性障礙或其他重大精神疾病,容易出現自殺意念。當這樣的想法與情緒透過家庭互動「共鳴」或「感染」,就可能導致整體家庭氛圍陷入自殺傾向。心理學上稱此為情緒傳染效應 (emotional contagion)。
5.社會孤立與缺乏支持
家庭若長期處於孤立狀態(與親友疏遠、社會支持薄弱),自殺意念就更容易被「集體合理化」。沒有外部支持介入,家庭容易形成「封閉迴路」,共同陷入負向思維,失去外界拉力。
家人一起自殺並非單一原因造成,而是壓力、依附、認知偏差與支持系統不足等多重因素交織。最核心的關鍵在於「家庭內部的情緒共振」。當一人陷入絕望,若沒有外界支持與專業介入,整個家庭可能被「集體的絕望感」拖入死亡念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