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玩桌遊也能變年輕!美國專家曝回春祕訣,「3習慣」可以讓你比實際年齡減少11歲
生活中你可能會發現,年紀輕輕的人卻總是提不起精神,氣色黯淡、體力差;反而有些中年人,活力充沛、笑容滿面,像是回春了一樣。到底關鍵差在哪?
美國老化醫學教授洪克特以親身實驗驗證:他透過PhenoAge演算法檢測生物年齡,竟比實際年齡小了11歲。
他強調,這不是靠基因或昂貴療程,而是長期實踐三個簡單但強效的習慣。以下就來看看這三個讓身體與心智同步年輕的實踐方式。
動起來,讓肌肉和心臟都年輕
洪克特醫師指出,運動是最直接對抗老化的方式。他每週固定前往健身房進行有氧與重量訓練,平均每週重訓45分鐘,其他時間則從事像是游泳、健行或跑步等心肺運動。
他解釋:「有氧運動能讓心臟保持年輕,重量訓練則能維持肌肉量與骨密度,這對於中年之後特別重要。」
更重要的是,運動不必苦撐、也不用拼命,只要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每週2次,就能啟動正向循環。這也呼應了《英國運動醫學期刊》的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即使運動量只有官方建議的一半(每週約75分鐘),也能大幅降低早死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所以無論你愛跳舞、打球,還是單純散步,只要開始動,就比不動強。
晴天曬太陽,陰天吃維生素D
在補充營養方面,洪克特醫師每天唯一固定攝取的補品就是維生素D。他曾檢測出自身維生素D不足,因此養成每日補充的習慣。
他解釋:「過了35歲,骨質會開始下滑,維生素D能幫助身體吸收鈣質,對維持骨骼強度、免疫系統穩定,甚至降低癌症風險都有幫助。」
根據統計,現代人長時間待在室內,即使生活在陽光充足的地區,也可能出現維生素D缺乏的問題。而這種缺乏,常常是無聲無息地影響著免疫力、情緒和骨質健康。
與其依賴感覺,不如透過抽血檢測來確認自己的維生素D狀況,若有缺乏,再依專業建議補充適量劑量,是簡單有效的保健方式。
每天動腦,陪孩子玩桌遊也算
許多人只注意身體的老化,卻忽略了大腦也需要「健身」。洪克特每天會花1至2小時訓練大腦,方式包括閱讀、下棋,甚至是陪孩子玩桌遊。
他說:「大腦就像肌肉,不用就會退化。」這些具挑戰性的活動能刺激腦部不同區域的活性,有助建立所謂的「認知儲備」(Cognitive Reserve)——即使大腦在老化或受到損傷時,也能維持較好的功能表現。
不同於滑手機、看短影音等被動行為,主動的思考與互動遊戲能延緩認知衰退,甚至降低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與其讓孩子沉迷螢幕,不如陪他們下盤棋、玩場記憶力遊戲,不只是親子共處的黃金時間,也是一場雙贏的腦部鍛鍊。
幾歲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過得像幾歲
洪克特的例子證明了,你幾歲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過得像幾歲。
靠的是每天做出選擇:今天要動一動,還是繼續坐著?今天吃一顆維生素D,還是拖到骨密度下降才補救?今天陪孩子玩一場桌遊,還是刷手機到深夜?
變年輕並不難,也不需要巨額開銷,只要你願意投資自己的未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