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momself> 兩性情感> 當AI成為情人:親密關係的下一場革命已悄悄展開

當AI成為情人:親密關係的下一場革命已悄悄展開

Z世代擁抱虛擬伴侶,越來越多人選擇與科技建立連結,AI與數位媒體正在重新定義愛與欲望的樣貌。一場悄無聲息的親密關係革命正在發生,面對人工情人、AR戀人,我們該逃避還是正視?帶你揭開未來親密關係的樣貌與背後的心理驅力。

文章目錄

在這個全球衝突、政治紛亂與氣候變遷交織的年代,人們彷彿正從一場危機蹣跚走向下一場。然而,一場更靜默卻深刻的變革正發生在我們眼前——不是在街頭,而是在臥室、對話框與神經通路之中。科技,正重塑我們經營親密關係的方式,只是我們尚未充分意識到它的影響力。

當AI成為情人 

當科技提供的親密選項,越來越有吸引力與可行性

我們對這場變化的遲鈍反應,可能來自於無法想像改變的全貌。對某些人來說,未來的親密關係太陌生、太不確定,令人不安;而大多數人對AI伴侶、虛擬情人與沉浸式數位體驗的理解還停留在表層。

此外,許多人依然堅信「真實的人際連結無可取代」,然而這樣的理想化思維,可能讓我們忽略了兩個事實:一、人際關係本身充滿挑戰;二、科技提供的親密選項,越來越有吸引力與可行性。

Z世代揭示的新親密藍圖

Z世代已經開始挑戰傳統關係的想像。他們雖然對戀愛仍有興趣,卻對聊天機器人、動漫情色與「浪漫幻想」類敘事產生強烈共鳴——這些內容融合了數位慾望與人類情感,描繪出新的關係模式。

對他們而言,科技不只是工具,更是一種能掌控、避免傷害、且情緒勞動極低的「安全關係」替代品。

當AI成為情人

人工關係的心理吸引力

在這個人際高度不穩的時代,機器提供了可預測性與控制感——這對有情感創傷、或在關係中反覆受挫的人而言,是極大的安慰。AI情人不會有拒絕、不會有情緒勒索,也不需回應他人需求。對情緒過勞的人而言,這樣的親密關係更可預期、更低風險。

延伸閱讀:AI視為「心靈伴侶」的族群,較容易出現人際互動退縮的傾向

我們正在數位化的親密關係中失去主導權?

學術研究已指出,伴侶關係與性生活在全球普遍下滑,但同時,人們使用色情、與AI互動、沉浸於虛擬戀愛平台的比例卻逐年上升。人們將有限的心理能量投注在科技而非人際互動上。當心理健康問題惡化、壓力破表,科技——這個不需回報情緒的「陪伴」——就顯得更加省力與誘人。

親密關係的未來,正被一小群擁有技術與商業話語權的勢力悄悄定義。我們是否願意讓科技公司主導AI情人的樣貌、道德邊界與心理規則?我們還來得及參與,但必須從好奇與討論開始。若我們希望掌握親密關係的未來,就不能只是當冷眼旁觀者。我們可以這麼思考:

  • 開誠佈公談論科技與欲望:與朋友、伴侶討論這些變化,破除禁忌。

  • 閱讀研究、關注年輕世代的體驗:Z世代已身在其中,他們的經驗值得理解。

  • 鼓勵跨領域合作:科技開發者應與治療師、性教育者、倫理學者共同設計親密科技,確保它既能滿足情感,也符合人性的需求。

  • 在心理諮商中納入這類議題:探索個人對AI親密關係的反應,不是出於恐懼,而是理解與自我發現。

當AI成為情人

未來的親密關係將不再只有人與人之間的模式,而是一場人與科技共構的社會工程。我們是否要讓矽谷替我們定義愛的樣貌?還是自己握筆,在虛實交織之間,重新書寫屬於我們的情感地圖?答案,取決於我們是否願意開始思考、參與與對話。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AI世代給孩子未來的職業建議?」伊隆‧馬斯克的回答耐人尋味

AI比你還會背書 Google前總座簡立峰給父母的3個教養提醒,助孩子發揮AI原生代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