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算媽咪的家計簿】家庭教育預算怎麼做?7大類型爸媽各有解法
文章目錄
本文想和爸媽聊聊7種常見家長對於小朋友參加營隊、補習的類型,並同時附上一些關於理財的小提醒,協助家庭更穩當地安排未來的每一筆教育預算。
7類型家長必看.孩子暑期理財訣竅
暑假不是比哪位家長花得最多,孩子會多少才藝,真正的重點是:「每一筆支出,是不是回應了我們的價值?」不論是哪一型的家長,記得從現在開始,便為下一次的假期做準備。
1.工作忙翻型.先顧好接送,其他之後再說
這種家長常是早出晚歸的雙薪家庭,能把孩子安全送到安親班、下班接回家,就已經是萬幸。通常,暑假活動通常是排好、排滿,不求精緻,但一定要有人顧孩子。
這類型支出看似固定,但時間一久,費用也會累積得相當驚人。對此,可設置「暑假照顧預算」,看有沒有機會和其他家長合作,或是挪出特休安排親子活動,為孩子的暑假帶來其他有趣的變化。
2.不能輸型.別人都補習,我也要
這類型爸媽富有行動力,孩子從國小開始便一路補習到高中,每一科都不能落後。補習費是家庭的最大開支,怕孩子落後,所以,提早將全科補好補滿。
不過,在送孩子補習之前,應該先停下想清楚補習的必要性,除了要讓孩子與自己都有些喘息空間之外,也得算清楚家庭花在補習上的費用,千萬不要因為過度焦慮小朋友的學習情況而貸款補習,如果預算超過了,就要開始精算「補了這些真的有效嗎?」
切記,一定要留空白給孩子喘息,同時,不要壓縮到其他預算的空間,做好整體關於補習的金錢規劃。
3.什麼都來一點型.學習廣泛的興趣
這一型家長最常出現在才藝中心的報名櫃檯,一口氣報了四、五種課,語言、藝術、運動通通囊括其中。若是屬於這種類型的爸媽,要記得每季(或學期)幫孩子做一次「才藝回顧」,跟他們討論哪些才是真正喜愛的?並且幫自身設原則,例如:「最多三項」、「才藝費不超過預算」……才不會變成事倍功半。
4.自由靈魂型.孩子說想試試,就讓他去
這型家長秉持開放式風格教育,當孩子想上表演課就會立馬報名,突發奇想對科學有興趣便加入其中,十分看重、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也常抱持趁現在多體驗的心情。但假若沒有設定好預算,支出便會常常突然失控,建議不妨把活動分為「必參加」、「想參加」、「待考慮」,讓孩子自己選擇。除此之外,也能搭配免費的資源像是圖書館、展覽、市集工作坊、體驗課來靈活補足。
5.走跳世界型.想讓孩子早點認識世界
有些家長會選擇暑假出國遊學、參加國際營隊或語言學校,雖然花費大,但希望孩子提早打開眼界。這類活動的費用可能高達5~30萬元,建議「提早一年規劃」,用目標存錢帳戶累積(不是刷卡硬上)。不見得一定要出國,初期可考慮國內的全英文沉浸式營隊或文化交流活動做為銜接,這個世界很大,可讓我們探索一輩子的,不急著一次看完,累積信心更重要。
6.生活即學習型.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師
這類家長喜歡帶孩子走入日常,自己煮飯、逛市場、一起查資料看展覽,認為日常本身就是最好的教材,也不太愛花大筆費用報補習班,雖然支出較低,但家長必須空出大量的時間,但也記得可以適時的尋求一些課程,讓小朋友開拓不同的視野。
建議每月留出一筆「活動預算」作為彈性空間,自己帶孩子非常耗費精力,爸媽也別忘了留給自我喘息的空間,生活學習很棒,不過,爸媽也需要放鬆,不然會筋疲力竭。
7.精算選擇型.把錢花在刀口上
將每一筆金錢做好規劃,這類家長通常會先定好暑假預算、了解孩子需求、查詢活動評價,然後,搭配全家行程做最後決斷。
爸爸媽媽不妨提早規劃好暑期要讓孩子執行的功課,不僅能有機會搶到課程的早鳥優惠,安排假期也不再手忙腳亂,建立暑假預算表幫助掌握花費,也能留下紀錄(今年報哪些、孩子反應如何),不用全力以赴,只要力所能及,並且符合家庭精神和價值觀,才是理財的真正目標。
珊迪兔
Podcast頻道《精算媽咪的家計簿》主持人。精算生活,創造理想人生的珊迪兔,曾遭遇人生低谷、不堪回首的財務困境、成為媽咪後在職業生涯上的轉折,樂於面對挑戰、喜歡與問題正面對決。堅持相信:「即便生命給我們很多挑戰,睡一覺起床依然陽光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