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也會感染屈公病?孩童典型症狀、預防關鍵與家長常見Q&A一次看懂
屈公病疫情升溫,廣東佛山爆出3千多起確診個案,世界衛生組織也示警全球已有逾百國傳播紀錄。在蚊蟲活躍的夏季,家長除了擔心登革熱,更要留意另一種「孩子會痛到不想走路」的急性病毒疾病──屈公病。
什麼是屈公病?會傳染給小孩嗎?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屈公病(Chikungunya Fever)是一種由斑蚊叮咬傳播的病毒性急性傳染病,由屈公病毒引起,早期症狀和登革熱、茲卡病毒相似。雖然大多數人可在一週內康復,但部分感染者可能出現長期關節痛,甚至造成行動不便。
屈公病傳染方式:
- 主要由埃及斑蚊與白線斑蚊傳播
- 不會人傳人
- 感染者從發病前2天到發病後5天,屬於病毒血症期,若此時被蚊子叮咬,就可能讓蚊子帶毒傳播給他人
兒童感染屈公病會有什麼症狀?
雖然屈公病好發於成年人,但根據醫師公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臨床觀察,嬰幼兒與兒童感染後可能出現與成人不同的表現,且較易併發神經系統症狀或重症。
小孩感染屈公病的常見症狀:
症狀類別 |
內容說明 |
發燒 |
常為突然高燒,可能持續2~5天,部分出現反覆發燒 |
關節痛 |
有時無法清楚表達,但會出現不願走路、關節腫脹、哭鬧不安 |
皮疹 |
出現在軀幹、四肢、臉部,多為紅色斑丘疹,約第2~3天出現 |
神經症狀 |
嗜睡、抽搐、意識改變,少數可能出現腦膜炎或腦炎(需立即就醫) |
消化不適 |
嬰幼兒可能出現食慾不振、持續嘔吐、腹瀉等現象 |
新生兒高風險表現:
- 出生時若感染屈公病,可能出現黃疸、肝炎、腦膜炎、敗血症
- 嚴重時可致命,特別是早產或母體感染時期接近生產者需特別注意
家長FAQ:孩子發燒是否為屈公病?會否有後遺症?
Q1:孩子夏天發燒,是普通感冒還是屈公病?
A:若孩子有高燒不退(2天以上)+皮疹或不願走路/關節疼痛,尤其在有蚊蟲叮咬史或旅遊史(東南亞、中南美洲、廣東等)時,應立即就醫排除屈公病或登革熱。
Q2:孩子若感染屈公病,會不會有後遺症?
A:部分兒童可能在康復後仍持續關節腫痛、疲憊感,時間可能長達數週至數月,但大多數可自行痊癒。極少數出現神經後遺症,應持續追蹤神經發展。
Q3:目前有疫苗可以打嗎?
A:尚無通過使用的屈公病疫苗,防蚊與環境清潔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
小孩屈公病預防守則:防蚊、防水、防中暑
屈公病預防重點
預防重點1:防蚊三寶
- 使用孩童適用防蚊液(含DEET≤10%、Picaridin或IR3535)
- 穿著淺色長袖衣褲
- 睡覺掛蚊帳、家中安裝紗窗/紗門
預防重點2:清除積水「巡、倒、清、刷」
動作 |
說明 |
巡 |
定期巡視陽台、盆栽底盤、屋簷排水口是否積水 |
倒 |
倒除積水並妥善收納廢棄容器 |
清 |
用蓋子或細網密封使用容器 |
刷 |
刷除容器內蟲卵,避免再孳生 |
預防重點3:活動時段避開蚊峰期
- 埃及斑蚊、白線斑蚊多於清晨與傍晚活躍
- 建議安排戶外活動於陽光充足時段,並避免陰暗、潮濕區域久待
看病關鍵提醒:這些情況應盡速就醫
- 發燒持續超過48小時
- 出現皮疹、走路一跛一跛
- 不願喝水、持續嘔吐、精神不佳
- 有抽搐或意識改變
就醫時請主動告知醫師近期旅遊史、是否曾遭蚊蟲叮咬,幫助醫師迅速排除相關病毒性疾病(如登革熱、茲卡、屈公病)。
目前疫情警戒區有哪些?
依疾管署公告,下列國家被列為屈公病疫情等級提升地區:
- 第二級(警示):巴西、法屬留尼旺島
- 第一級(注意):中國廣東、印度、印尼、斯里蘭卡、阿根廷、玻利維亞、菲律賓
返台民眾請主動通報旅遊史,自主健康監測14天。
對爸媽來說,孩子發燒總讓人不安。尤其在夏季蚊蟲肆虐時期,屈公病與登革熱都是需要警惕的疾病。但最重要的不是恐慌,而是預備與觀察力!學會辨識症狀、正確防蚊,才能為孩子建立起第一道健康防線。
延伸閱讀:
女星IU:「我最恨的就是蚊子!」被蚊咬會流膿,甚至皮膚已壞死!罕病「斯基特症候群」,好發在2~4歲幼童
以為蚊子狂叮40個包??女童全身「紅豆冰」卻被確診為水痘,家醫科醫生:即使打過疫苗,還是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