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亂跑壓不住「家長都不教嗎?」歐陽靖:有時候,真的不是放任而是「痲痹」了!
這現象不僅在現實中,網路上更是加倍不友善!
也曾麻痺到忽略哭聲
歐陽靖在臉書粉專表示,身為幼兒家長,她完全贊成營業場所明文規定:「禁止X歲以下兒童進入。」
就因為自己是家長,她知道有些小孩很難受控,而且無法溝通。
有人會說:「家長難道不教嗎?」「常常看到放任小孩胡鬧的恐龍家長!」
但有時候,家長不是「放任」,而是「痲痹了......」歐陽靖解釋。
-
講個故事,在我懷孕的時候,有次自己一個人去小火鍋店。隔壁坐了兩大一小家庭,在兒童座椅上小妹妹應該才一歲左右,她的父母看來很疲累、不發一語靜靜地在吃飯。
小妹妹覺得無聊,開始用手上的湯匙敲擊兒童餐具、發出ㄎㄧㄤ ㄎㄧㄤ的節奏聲,漸漸地,整間店客人的眼神都注目著他們那桌,但父母依然低著頭在吃自己的東西。
此時店員上前制止:「不要讓小朋友這樣敲喔!會影響到其他客人!」
那對父母才回過神來......媽媽趕緊把小孩手上的湯匙搶走!好險小孩沒大哭,不然狀況會更糟......
被店員告知時,他們的眼神真的是突然驚醒的那種!彷彿這對夫妻剛剛是邊睡覺邊吃飯一樣。
我聽到一個客人在責備:「爸媽耳朵聾了嗎?」而當時的我並不能理解......當爸媽耳朵真的會聾!
(當了父母後,真的很容易自動屏蔽孩子的吵鬧或哭鬧聲......)
幾個月之後,我成為單親無後援新手媽媽!對,對我來說媽媽攻略一開局就是hardcore模式。
每天24小時跟小孩綁在一起,不能間斷也無法喘息......從當初會被小孩的哭鬧聲吵到崩潰,到後來也漸漸麻痺了。
有一次我帶小孩出去透透氣,小孩睡不飽瘋狂大哭,我只是靜靜地看著遠方的大海,整個眼神死......
然後好多路人跑過來問我:「小朋友怎麼了?」我才驚覺自己的耳朵居然自動過濾掉小孩的超高分貝哭聲!!
需要的是被善意提醒
當然也是有很多放任小孩的恐龍家長,例如小朋友在胡鬧、狂咳嗽不戴口罩,自己卻坐在一邊滑手機。
我也曾跟這種恐龍家長交手過,如果你指正他們,他們還會「見笑轉生氣」,然後反過來責備你。
但也有一些家長是對自己小孩製造的聲音感到麻痹,他們需要的是被善意提醒。
為了避免影響到其它客人的權益,我完全贊成公共場所明文規定入場年齡限制,尤其像咖啡店、書店、博物館這類需要安靜的場所。
(歐陽靖支持店家明文規定是否禁止兒童入內。)
如果非親子族群的消費者自願選擇了「兒童友善的店家場所」,是不是也該有提高包容心的心理準備?
會在不禁止兒童的公共場所,偷拍別人的育兒過程、還自己加油添醋po上網公審的厭童者,才是真正的亂源。
支持店家明文規定,減少對立
對於台灣的厭童、恐童風氣,我是持悲觀態度,生育率下降,能有同理心的人越來越少。
有人說:「我們不是討厭小孩!是討厭『只會生不會教』的恐龍家長!」
身為家長,我也很討厭恐龍家長,因為他們只在乎自己的小孩,別人家的死活都不關他們的事......
但就因為兒童不友善的風氣提升、兒童安全機制失衡,太緊張而對於自己孩子「過度保護」的家長只會變得更多。
為了避免爭議,部份店家設明文規則不僅是自我保護,也是在保護客人,我舉雙手贊成。
當然我這樣的想法也會被人罵,尤其是在努力爭取育兒權益的族群,但我就是不想增加「對立」的機會,家長與獨身主義者,不應該是處於對抗的姿態。
難道不擔心育兒空間被壓縮嗎?不會喔,全台灣的自然山林、科博館、海生館、兒童友善餐廳還多得是,不可能因為少數咖啡廳禁止兒童入內,身為家長就沒地方可以帶小孩去了吧?
期盼社會的正向循環
我會努力教自己的孩子「受控」,而在確定他不會影響別人之前,我盡量不帶他去需要安靜配合的場所。
但即使像我這麼自我要求的人,還是無法控制孩子當「躺地寶」,當時我被罵翻了,還有網友留言說:「如果我看到新醬躺在地上,我就踩死他!」
台灣是全世界最育兒不友善的地方嗎?是的,這是事實;兒童在台灣成長不但必須承受壓力,連安全也備受考驗。
如果政府有預算,又真心想提升生育率,請改善托育環境的安全性與品質。
家長少了緊繃感、更能放鬆育兒,就不會成為恐龍家長......這個社會才有辦法正向循環。
我沒有那麼大的能力可以改變社會,但我會教好自己的孩子,希望他長大後成為一個能包容別人、幫助別人、帶給大家正向能量的人。
(新醬「躺地寶」系列大家印象深刻,但竟曾被網友威脅.......)
現在還是常有人問新醬:「你還會躺在地上嗎?」老實說,他早就忘記自己曾做過這些事情了😂......
4歲之後他變得受控,能陪媽媽、阿嬤上咖啡店,讓阿嬤好好享受精品咖啡,老闆還教他手沖咖啡的方法,他聽得津津有味!
謝謝每一個,願意給幼兒家長機會的溫暖店家!🙏🏻
世界需要更多善意與包容
網友吐漏心聲:「很多時候他們說『我只是討厭不會教的家長』,但那個標準高到匪夷所思;哭鬧的小baby、躺地上的小孩、在餐廳講話的小孩,對他們來說都是『父母不會教』......感覺這句話只是他們厭童的藉口而已。」
「在台灣,孩子在公共場所不能哭、連笑都不能太大聲,一舉一動都要小心翼翼,才是爸媽『會教』的典範,但明明很多大人的行為比孩子對別人造成的影響更多(邊走邊抽煙、在捷運上看影片播出聲音),卻沒人指責他們。」
「不同立場,不同身分,不同時空背景,不同想法,不是非黑即白,只是希望大家多點同理心和善意!」
「常常會有人寫『我的小孩都不會這樣』,很恭喜你小孩沒這樣,但不代表小孩都一樣,走過這條路,能體會家長在外時的壓力。」
「小孩現在四個多月大,我目前是育嬰假在家獨自帶小孩,真的很能理解那句耳朵自動過濾小孩哭聲😂」、「不是家長不哄孩子,我們也是肉做的,也只有兩隻手,會累,也有力不從心的時候。」
「這篇寫的好棒,完全沒有想過父母是會被麻痹的。但說實在的,當父母如果沒辦法提升噪音容忍度可能會先瘋掉🤣。」
「很多人總說小孩2歲後就應該聽得懂『人話』,父母要好好教,真的是當過父母才懂得,孩子有時候不是教不教的單純是非題,孩子其實是複雜的有機體啊!」
「非常贊成店家公告明示幾歲以下小孩不能進入,當我帶小孩就會避開,當我想享受大人時光就會選擇這種店家/民宿,各自安好不是挺好!」
你怎麼想呢?歡迎與我們分享。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