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師背景竟成假象!桃園一名保母疑虐童,幼兒滿身瘀青,家長痛心控訴:「我們曾經那麼信任她!」
每一位父母將孩子交給托育人員照顧的同時,絕對是寄予一份信任啊。然而這起發生在桃園市八德區的保母疑似虐童事件,卻讓家長痛心控訴:「我們曾經那麼信任她!」
家長表示,透過某基金會安排,選擇了擁有護理師背景的蕭姓保母,原以為專業訓練能提供更妥善的照護,卻沒想到孩子短短送托後便出現背部、四肢多處瘀傷。家長驚覺異狀後報警處理,並拍下孩子傷勢照片曝光於社群媒體,引發社會關注。
桃園市婦幼局也已於7月12日回應,確認該名保母違反《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49條,已依法廢止其托育登記資格,並配合司法單位調查。然而,事件距離案發已近兩個月,卻因家長上網PO文才有動作,地方議員質疑官方反應過慢,也讓此案更添爭議。
痛心控訴:「我們曾經那麼信任她!」
「我們真的太信任她了,沒想到竟然發生這種事。」受害幼童家長控訴,當初會選擇這名保母,是因她擁有護理師證照,且由基金會媒合推薦,種種條件都讓人覺得可靠。然而,孩子身上卻出現不明瘀傷,尤其背部和四肢處傷勢明顯,讓他們崩潰不已。
事發後,他與太太心理狀況大受影響,目前正接受治療。他坦言:「原以為虐童只是新聞中的故事,沒想到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家長自救:從觀察細節到勇敢揭發
家長也在臉書社團中分享自身經驗,提醒其他父母注意以下幾點:
1.送托前要詳細參觀保母環境,如嬰兒床位置、家庭成員構成、家中是否整潔;
2.審查保母是否具良民證、托育登記、急救證照等;
3.送托後則須關注孩子行為,例如對特定動作是否出現驚嚇反應、是否情緒不穩。
他強調:「魔鬼藏在細節裡,不做恐龍家長,也不當沈默的受害者。」
質疑政府動作太慢?社會監督機制待加強
事件發生於5月23日,家長於6月報警並通報基金會,但直到7月在網路揭露後才引起重視,地方民代怒批婦幼局與社會局怠忽職守。
議員黃瓊慧指出,根據兒少法第49條規定,若查證屬實應立即開罰、廢止登記,並呼籲應建立托育「黑名單制度」,杜絕再犯機會。
婦幼局則回應,經調查確認違法後,已依規定廢止其資格,後續將配合司法調查,並強化托育監管機制。
托育制度,該怎麼補救父母的信任?
此案反映的不只是個人事件,更是系統性的重大問題。即便保母具有專業背景、透過基金會媒合,仍可能隱藏風險。
再加上托育市場長年缺乏公開透明評鑑,家長難以掌握保母真實表現。即便有檢舉,也常因調查期過長、舉證困難而不了了之。
然而這不只是一起單一事件,而是一次對托育體制與信任制度的提醒。唯有建立完善監管、公開透明機制,才能讓每一位父母在將孩子交給托育人員的同時,能真正安心無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