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怎麼挑托嬰中心才安心?家長送托6大疑問一次解答

怎麼挑托嬰中心才安心?家長送托6大疑問一次解答

托嬰中心是許多職業父母或年輕父母們的育兒選項。但該如何挑選托嬰中心?托嬰中心評鑑怎麼看?怎麼觀察托嬰中心師生比?托育人員好不好怎麼看?家長們的6大疑問,一次解答。

文章目錄

挑托嬰中心|送托|育兒|嬰兒

近年來,機構式托育以大空間、舒適的環境、透明化的管理定價、新型態的教保理念等優點,有別於居家保母式的照顧,成為吸引職業父母或年輕父母們選擇送托的新選項。

但是,無可避免,收托人數多增加交互感染風險,三不五時停課讓家長困擾;媒體上三不五時傳出的嬰兒照顧意外、虐嬰事件等,的確也讓送托家長們膽顫心驚。

究竟,該如何替小寶貝挑選優質的托嬰中心?

以下針對家長們對於挑選托嬰中常有的6大疑問,提供多位長期參與托嬰中心評鑑的委員們的建議,教家長掌握參觀重點:

參觀托嬰中心前如何看懂評鑑,選對機構?

家長在選擇托嬰中心前不妨先做好功課,上各縣市社會局列印托嬰中心的評鑑指標,各縣市標準略有不同,但評鑑主要區分成「行政管理」、「托育活動」、「健康安全」三大面向,當中所有細部的指標,也反映出學界及公部門所認定,關於優質托嬰中心所該達到哪些標準。

各縣市每三年進行一次評鑑,新成立滿一年的機構不在評鑑範圍內。

多數評鑑委員也指出,評鑑只是一個參考指標,最好選擇優等、甲等的機構較有保障,乙等、丙等、丁等或「通過」,代表只通過基本門檻認定,也請家長慎選。林月琴也建議,評鑑通常只是一個最低的參考,隨著內部人員或主任異動,托育品質可能受到影響,家長選擇前最好還是要多打聽口碑、詢問曾經送托的家長,才能更了解實際情況。

參觀托嬰中心如何觀察托育人員?

選托嬰中心不能只比設備、重裝潢,相較於硬體環境,有好的托育人員才是關鍵,該如何判斷人員的良莠?

屏東科技大學幼保系副教授王淑清說,基本要能了解第一線托育人員的專業背景,再進一步詢問薪資福利及流動率,了解老師的日常作息,如午間是否有足夠的休息等。

若人員的異動性高,連帶影響照顧品質;但若資深老師占一定比例,甚至自己小孩也在此送托,就能反映托嬰中心對托育人員的照顧及友善程度,否則留不住人。

如何觀察托嬰中心是否違規超收?

三歲以前的孩子,要能與主要照顧者發展安全依附關係,才能有能健康的情緒與心理發展。為了讓孩子能有好的安全依附,靖娟兒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認為,每個孩子都必須有固定照顧的老師。

而儘管法定規定托嬰中心基本一比五的師生比,但若照顧年紀更小的嬰幼兒,能降低照顧比到一比四、一比三更好。

此外,若老師請假,要確認是否有穩定替代人力。托嬰中心依法需設置一名主管人員綜理業務,托嬰中心所長也需具備托育人員資格,但不可以算在「一比五」師生比人力中,只能作為暫時性替代人力。部分公立托嬰中心甚至會多聘一位老師協助代班。

有私立托嬰中心標榜一比三的高照顧比,但卻讓一名托育人員獨立照顧一班。林月琴說,不建議一人單獨照顧一個班,若老師得短暫離開,恐落入無人支援的風險。

另一種常見狀況是,單一班群的人數太多,如二十五個孩子一個班,儘管有五位老師照顧,也可能增加感染管控的風險,最好一個班照顧的孩子人數以十五人為上限。托嬰中心依法也需有特約醫生或專任護士一名。

家長每日接送時,可以順便注意現場托育人員人力配置。家長王俐欣曾將寶寶送到某間裝潢昂貴漂亮的托嬰中心,其中一名老師要離職時才向她坦承,現場經常一位托育人員要照顧十二名孩子,但因為接送孩子都在教室外,家長不易發現。

托嬰

托嬰中心不開放白天參觀怎麼辦?

「最好不要選擇午覺或下班後參觀托嬰中心,」新竹教保人員協會發起人許玉齡教授說。

許多中心會以不打擾孩子作息為由,不接受托育時間內參觀,但托育時間內才能觀察老師與孩子的互動,例如,觀察老師如何處理孩子間的糾紛及孩子的哭鬧等情形,可以知道老師是不是有安撫的策略,還是只會用傳統的禁止、責罵或威脅的語氣和孩子說話。

中台科技大學兒童教育與事業經營系老師鄭芳珠也說,若有機會,可在各班教室內外多待一會,可以明顯感受到老師對孩子有沒有「溫度」,例如:臉上是否有微笑;說話的方式是用大人的姿態,還是能蹲下來,眼神注視著孩子說話;帶領孩子進行活動時,像是在交代一件流程,還是能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喚起興趣等。

若收托時間內參觀現場有困難,輔仁大學幼教系副教授涂妙如建議,家長可以試著提出「我想參考托嬰中心的教具、老師引導方法」,詢問能否看現場監視器畫面。

托嬰

如何觀察托嬰中心環境安不安全?

基本上,托嬰中心空間應採光明亮、空氣流通、衛生整潔,提供給孩子的設施設備也應符合基本的安全、適齡的標準,讓孩子能自由的探索學習。

因此,參觀托嬰中心時,家長不妨試著蹲下來,或坐下來觀察四周,以孩子的高度與角度來感受環境否安全與舒適。包括: 

空間是否具備安全意識?

從教室空間的設置,也能反映出托嬰機構是否具備足夠的安全意識。林月琴建議,教室內最好就設置有「三檯」--調奶檯、尿布檯與洗手檯,方便老師工作,避免需要經常抱寶寶到外頭換尿布、拿母奶等,降低意外發生風險。

托嬰中心在教室隔間宜避免封閉式的牆面,而採大面穿透性玻璃,或是連通式設計,可以讓各教室人員看清楚內部活動、隨時支援。

是否具備意外危機處理流程?

針對幼兒送托時可能發生的各種意外事故,許玉齡提醒,家長不妨詢問中心碰到事故時,是否有因應的SOP流程。

例如,孩子意外跌倒要縫針,通報流程及是否有合作的特約醫院;或是大樓突然電線走火,中心的逃生路線和措施為何。

有無隔離室照顧生病的孩子?

家長送托嬰中心,最怕孩子三不五時就生病,或是腸病毒就得停課。

針對感染管控的方式,必須了解托嬰中心對入園前的消毒和檢查是否確實,每日環境例行的清潔方式,以及孩子生病時的托藥制度是否完善、有無獨立的置物櫃,還是所有孩子奶瓶、寢具混雜置放。

不能忽略的一點是,中心是否設置有隔離室照顧發燒的孩子,或特別在教室內也畫出一個隔離區,讓沒有發燒,但流鼻涕或咳嗽不止的孩子能在獨立區域玩。

廚房、廁所是否整潔?

許玉齡說,看廚房乾不乾淨,可以從食物有沒有隨意放置在地上作為指標,同時要設置有避免嬰幼兒進出的防護措施。

兒童廁所應在各班教室附近,並有地板止滑設置,並留意清潔劑是否收妥,未置放於孩子能觸及的地方。

如何觀察托嬰中心的教保方式?

避免幼兒園式的團體教學

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周育如說,托嬰中心會提供各類型的教保課程,但關鍵不是課程多寡,而是教保互動方式是否正確。

有托嬰中心老師坐在前面教學,寶寶坐在小椅子上聽課,這對未滿三歲幼兒並非合理的互動方式。

林月琴也認為,團體活動只適合在律動或唱跳,照顧未滿三歲的幼兒,不能將幼兒園的模式套用在每個孩子身上。

確認與自己的托育理念是否契合?

參觀時,對於自己心中在意的教養觀念,不妨直接詢問中心的做法,以確認是否理念契合。

例如:蒙特梭利的托嬰中心,講究的是能讓孩子在環境中獨立探索與操作;也有機構重視每日的戶外大肢體活動等。

專家也提醒,二歲以下的寶寶除了無微不至的生理照顧,「教育」和「保育」的需求必須同時兼顧。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本文由【親子天下】授權
  文/ 怎麼挑托嬰中心才安心?家長送托6大疑問一次解答
  更多文章請見 親子天下,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幼兒園入學年齡整理|幾歲上幼兒園?醫師提醒評估重點

媽媽才懂!從家庭重返職場,是解脫也是煎熬

看更多親子天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