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兒童> 兒童照顧> 猩紅熱就診人數攀升,多為3至12歲學齡兒童,創下五年同期新高

猩紅熱就診人數攀升,多為3至12歲學齡兒童,創下五年同期新高

近期A型鏈球菌感染病例激增,除引發猩紅熱、咽喉炎等輕症,亦有毒性休克重症個案,醫界示警社區正處於高原期流行。長庚醫師指出,門診已見大量病例,甚至有8歲學童重症住院。疾管署分析,猩紅熱就診人數創五年新高,但侵襲性毒株M1UK僅占3%,國內流行風險仍低。專家提醒,A型鏈球菌需完整抗生素療程,防併發症與抗藥性。

文章目錄

近期A型鏈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簡稱GAS)在台灣社區出現明顯流行,感染科醫師與疾管署接連示警。這種細菌除了造成咽喉炎、猩紅熱等常見的輕症,也可能引發罕見但致命的併發症如壞死性筋膜炎(俗稱「噬肉菌」)與毒性休克症候群,讓醫界高度關注。

什麼是A型鏈球菌?

A型鏈球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菌,主要透過飛沫或接觸傳染,常寄生於人體喉嚨與皮膚。大多數感染屬輕微症狀,如喉嚨痛、發燒與皮膚感染,但部分感染可迅速惡化為侵襲性疾病,如壞死性筋膜炎與毒性休克症候群(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 STSS),致死率高且進展快速,因此被稱為「噬肉菌」。

過去兩周,兒童病例升高

長庚醫院副院長、兒童感染科醫師邱政洵指出:「過去兩周臨床上出現很多A型鏈球菌感染個案,一個門診就能見到2至3位猩紅熱病人。」他進一步表示,上週院方收治一名8歲學童,發病不到48小時就出現毒性休克症候群,病況危急,目前仍在住院治療中,顯示社區內確實有明顯的流行趨勢。

猩紅熱創五年新高,學齡兒童為主群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8日指出,雖然A型鏈球菌並非法定傳染病,但透過健保資料觀察「猩紅熱」診斷可作為疫情趨勢指標。今年猩紅熱就診人數自5月起攀升,上週高達245人次,就診者多為3至12歲學齡兒童,創下五年同期新高。他指出:「情況回到COVID-19疫情前的水準,甚至更高。」

A型鏈球菌│猩紅熱

A型鏈球菌│猩紅熱 

延伸閱讀:大人也會腸病毒喔!媽媽腸病毒還可以餵母乳嗎?兒科醫學會及兒童感染症醫學會最新建議

變異毒株M1UK現蹤

羅一鈞進一步說明,部分侵襲性個案與「M1UK」菌株相關,這是近年在英國與日本造成疫情的高毒性變異型。他表示:「A型鏈球菌新興變化毒性菌株M1UK,比較容易出現嚴重的毒性休克症候群。」疾管署與長庚醫院合作分析2023年至今的約200株侵襲性菌株,其中僅3%為M1UK,顯示該菌株尚未在國內流行,整體侵襲性風險相對較低。

症狀與腸病毒相似,診斷不易需留意

猩紅熱常見症狀包括高燒、咽喉腫痛、草莓舌與全身紅疹,但易與腸病毒混淆。羅一鈞提醒:「猩紅熱是古老疾病,醫師都熟知且了解要開立抗生素治療,不過臨床辨識仍需留意,避免延誤治療。」

針對治療,疾管署慢性傳染病組副組長詹珮君提醒:「A型鏈球菌使用抗生素治療一定要用滿10天,才能預防風濕性心臟病,也避免治療不徹底導致抗藥性等情況。」因此家長切勿自行停藥,應配合醫囑完整療程。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RSV嚴重威脅早產兒!新生兒科醫學會籲政府跟進日韓,單株抗體給付放寬至33~35週早產兒,築起完整防護牆

四個月女嬰趴睡窒息!托育中心疏忽加護病房觀察中,爸爸泣訴:「之前都不敢親妳,沒想到第一次是在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