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你唱歌給寶寶聽了嗎?耶魯大學研究發現:這樣唱能讓大腦更聰明、情緒更穩定!

你唱歌給寶寶聽了嗎?耶魯大學研究發現:這樣唱能讓大腦更聰明、情緒更穩定!

你知道嗎?即使不會唱歌,爸媽的聲音也能成為寶寶最安心的療癒來源。耶魯最新研究證實:「唱歌」能有效提升寶寶的情緒與大腦發展,是建立親密親子關係的最佳起點。從今天起,開始用歌聲陪伴寶寶成長吧!

文章目錄

 

還在擔心自己五音不全,不敢對寶寶開口唱歌嗎?別再猶豫了!根據耶魯大學最新研究,只要爸爸媽媽願意開口唱,哪怕不專業,也能幫助寶寶變得更快樂、更聰明,還能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密。

寶寶最愛的聲音就是你的聲音

唱歌

「對寶寶來說,你的聲音就是最熟悉、最有安全感的聲音,遠勝過任何背景音樂或錄音帶。」來自澳洲音樂學校 Hush Little Baby 的創辦人 Jen Teh 強調。

不需要昂貴設備,也不需專業技巧,唱歌就是一種溫柔又有效的育兒方式。耶魯大學針對110位新手爸媽所做的研究發現,只要開始在日常中加入唱歌的元素,寶寶的情緒會明顯變得更穩定,這種效果甚至能延續至計畫結束之後!

為什麼唱歌能幫助寶寶大腦發展?

音樂在嬰幼兒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從語言、專注力到社交互動都有幫助。以下是三大關鍵原因:

  1. 刺激語言發展

奧蘭多家庭劇場(Orlando Family Stage)教育總監 Jennifer Adams-Carrasquillo 解釋,當照顧者用誇張音調重複歌曲時,寶寶會開始模仿聲音,這正是語言能力的起點。

「寶寶透過模仿歌聲中的聲音與節奏,建立大腦語言神經通路,學習說話。」

  1. 幫助大腦成長與記憶力

太平洋橡樹學院(Pacific Oaks College)幼兒發展執行長 Judy Krause 補充,人的大腦有90%在五歲前就完成發展,而音樂能夠活化孩子的注意力與記憶力。

「寶寶會專注觀察大人唱歌時的臉部表情與嘴形,這能強化他們的認知能力。」

  1. 建立情感連結與安全感

唱歌更是一種深度互動的方式。Adams-Carrasquillo 表示,無論是搖籃曲、童謠還是自己編的小曲,這些互動都能讓爸媽與寶寶心靠得更近。

耶魯大學研究亮點:唱歌讓寶寶心情變好!

唱歌

這項研究邀請110位育有4個月以下寶寶的父母參加,分為兩組,一組照常育兒,另一組則鼓勵多唱歌,並提供:

  • 親子共唱曲目

  • 卡拉OK教學影片

  • 嬰兒音樂繪本

  • 每週歌唱建議電子報

結果顯示:

  • 唱歌的爸媽組別,寶寶的心情明顯變好

  • 爸媽也更自然地以唱歌安撫哭鬧寶寶,即使研究人員沒特別指導

  • 這些效果在計畫結束後仍持續發酵

  • 但爸媽的情緒並未因唱歌而有所改善

這代表「唱歌」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益的親子互動方式,不需特殊訓練或工具,卻能有效促進寶寶的正向情緒與早期發展。

5個在生活中加入唱歌的好方法

要把唱歌融入育兒生活並不難,從每天的照顧流程開始就可以:

  1. 例行活動中唱歌:如換尿布、洗澡、穿衣時哼唱。

  2. 入睡儀式加入音樂:睡前唱首溫柔的歌有助於建立穩定睡眠感受。

  3. 不怕亂唱、自己創作也可以:孩子不會在意音準,只要有聲音就會感到安心。

  4. 加上眼神與肢體互動:看著寶寶、搖擺、表情豐富,強化親密感。

  5. 嘗試不同曲風與節奏:觀察寶寶喜歡哪一種,從中建立親子默契。

🧠音樂還能帶來更多好處!

荷蘭音樂治療師 Harry Kappen 補充,除了語言與情緒,音樂還能從多面向刺激寶寶成長:

  • 刺激聽覺皮質發展:促進寶寶聽力與語音辨識能力

  • 奠定語言基礎:透過重複歌詞與韻律,讓寶寶熟悉語言節奏與詞彙

  • 提升社交互動能力:群體音樂活動能幫助寶寶學習注意他人、建立互動感

  • 強化動作協調:隨著節奏搖擺或打拍子,促進動作發展

  • 激發創造力:音樂本身即是一種想像與情緒的出口

提醒:研究也有侷限

雖然研究結果令人鼓舞,但也有些限制:

  • 參與者多為白人、高學歷、經濟穩定的家庭,結果未必能完全套用在不同族群中

  • 情緒變化多仰賴父母回報,可能有主觀偏差

  • 多數家庭本就習慣與孩子唱歌,干擾了效果測量

未來研究將會進一步探索這些初步結果,並針對不同文化與社經背景進行驗證。

 

但無論如何,別小看一首兒歌的力量!你的聲音可以變成寶寶的「心靈保養品」,無論你會不會唱歌,只要你願意開口,寶寶的大腦與心情,就會在你輕柔的歌聲中,一點一滴地茁壯起來。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從唱英文歌開始學英文:推薦12首經典兒歌,輕快好聽、主題豐富多元、貼近生活,能訓練孩子聽辨字音

6首幫助孩子學注音的注音符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