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你生的是兒子喔?男孩很難教耶!」真的嗎? 10個說話方式,讓男孩聽得懂!

「你生的是兒子喔?男孩很難教耶!」真的嗎? 10個說話方式,讓男孩聽得懂!

編輯整理/媽媽寶寶編輯部IRIS

你是不是也曾聽過這句話:「男孩比較皮,比較難教!」身邊的提醒與安慰總是伴隨著無奈與焦慮。但德國教養專家萊因哈德.溫特(Reinhard Winter)提醒我們:男孩從來不是問題製造者,他們只是需要更明確的引導。

本篇整理《男孩需要明確的指令》一書的精華觀點,提煉出10個讓男孩「聽得進去」的說話方式。不是更兇、更碎唸,而是說得對、說得巧,他才會真的聽得懂、做得到!

男孩教養

1. 說之前,先走近他

很多父母都犯了一樣的錯:從客廳大喊「去洗澡囉!」、「功課寫好了沒?」
但對男孩來說,這樣的指令經常進不了心裡。
✅ 正確做法是:走近他、輕拍肩膀、對上眼神,再給出清楚明確的指令。
這是讓孩子感受到關注的第一步,也是開啟有效溝通的關鍵。

2. 用「重音」與「停頓」,慢慢說

你有注意過自己的語速嗎?
男孩在語言理解上,本來就比女孩慢一點點,如果語速又快又長又碎,他早就關掉耳朵了。
✅ 請你放慢語速,句子短一點,用明確的語氣、有意識地加重關鍵字。
例如:「現在,收拾完_玩具,我們就_去洗澡。」

3. 不要碎唸,直接講目的

與其說「你怎麼又這樣」「我不是講幾百次了」「你到底會不會聽話」
不如直說:「請把洗好的碗放進碗櫃,然後把毛巾掛好。」
✅ 明確任務,取代情緒發洩。你在碎唸,他在走神;你說清楚,他才行動。

4. 遇到越「歡」的時候,你要越慢處理

當他大吼、發脾氣、丟東西,父母最容易「硬碰硬」。
但溫特提醒:孩子越情緒高漲,大人越該慢動作。
✅ 慢下來,不是示弱,而是讓彼此都回到理性頻道。
就像書中提到的:「孩子越歡,你要越慢。」

5. 「不行」的語氣,也能溫柔堅定

不需要發飆,也不要討好。真正有力量的「不行」,是冷靜但堅定的說:「我聽見你的想法,但這件事不行,我們等一下再談。」
✅ 帶著規範的拒絕,是尊重,也是立界線。

男孩教養

6. 以身作則,比千言萬語更有力

書中提到,孩子不是學你說了什麼,而是學你做了什麼。
✅ 想讓他早睡,你要先有規律作息;想他好好吃飯,你也別滑手機邊吃飯。
父母的身教,是最有份量的指令。

7. 多用「規則語言」,少用情緒字眼

比起:「你都不收!」
不如說:「每天晚餐後,請你收桌子,收完就可以玩。」
✅ 男孩對規則性的語言更有反應。
與其上演情緒劇,不如事先訂好規則+後果,清楚溝通、穩定執行。

8. 少當「全能媽媽」,多給他承擔機會

很多媽媽說:「我講十遍不如我自己做。」
但每次「幫他收尾」,都是讓他錯失學習責任的機會。
✅ 適度放手,讓他參與家務、打掃、照顧自己,學會的是自理力與自信心。

9. 尊重他的身體與情緒,也是一種教養

別再說「男生不准哭」或「男子漢不要怕」
男孩也會害怕、也會焦慮、也需要擁抱。
✅ 當他情緒失控時,不是要你理智斷線,而是陪他學會情緒的語言。

10. 每個男孩都在等一位真正的帶領者

這本書提醒我們:「男孩需要的不是權威,而是值得信賴的領導者。」
父母不是要當軍隊長官,而是以尊重、清晰與一致性陪伴他學會獨立與合作。
✅ 明確引導+穩定情感連結,是男孩成長最需要的養分。

男孩不是問題製造者,他們只是更需要看得見的界線、聽得懂的語言與被理解的空間。
當你學會怎麼說,他也就學會怎麼聽、怎麼做,甚至怎麼長成一個真正有勇氣、有責任感、有溫度的男人。

與其擔心他難教,不如先問自己:「我說的方式,他真的聽得懂嗎?」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爸爸不要只讓孩子看「背影」.男孩更需要來自爸爸的身教,學習做一個男人!

日本三歲男孩熟練做家事被拍!網友笑問「到底活第幾輪」?媽媽也說言行舉止像極阿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