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扮12歲女童網路交友,狂收2500則邀約,公視《主題之夜SHOW》帶你了解兒少性剝削的運作模式及防治對策
兒童在網路世界面對極大風險
現今許多人會透過網路認識新朋友,但其中潛藏的危機不容忽視。公視《主題之夜SHOW》本週播出的捷克紀錄片《我12歲,你介意嗎?》(Caught in the Net),透過一場社會實驗揭開網路性騷擾與剝削的黑暗角落。片中,三名成年女性演員扮成12歲小女孩,進入交友平台進行實測,短短10天內,就收到將近2500位成年男性的訊息與邀約。
即使女性演員一再重申「我才12歲」,仍接連收到「沒關係」的回應。這樣的結果清楚地反映出,兒童在網路世界所面對的風險真實存在。節目以「調情、騷擾、性暴力?令人困惑的網路交友」為題,深入探討數位性剝削的模式與預防對策。
是不當行為?還是愛的表現?
節目中,民眾透過情緒桌遊模擬網路交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情境,親身體驗遭遇數位性暴力的情緒壓力。主持人鄧惠文在節目開場就直指核心問題:「許多年輕人在戀愛初期,往往分不清什麼是正常情感,什麼又是跨越界線的侵犯。他們甚至可能把不當行為誤認為愛的表現。那麼,青少年該如何分辨自己是談戀愛,還是遭受騷擾或勒索?這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問題。」
社工督導曾峻偉則分析了兒童性誘拐常見的操作方式。他指出,成年加害者常利用孩子對性知識的不足,偽裝成關心的大哥哥或大姐姐,建立起「我們之間的秘密」,並灌輸錯誤觀念,讓孩子以為這樣的關係是正常的。他強調,這種「以愛為名的傷害」會讓孩子誤以為傳送性影像或發生性行為是愛情的象徵。
諮商心理師王雅涵則分享輔導案例,有一名女孩與網友交往超過兩年,期間進行視訊洗澡與電話性愛等行為,卻從未覺得自己受害,甚至無法理解為何家長要干涉。她說:「這個孩子在意的不是『我應不應該跟男友洗澡』,而是『我不能被爸媽發現』,她相信這就是真正的愛情。」
延伸閱讀:3成孩子想交網友.5大保護措施不能少
青春期、渴望被認同的孩子,容易接受網路戀情
為什麼孩子容易陷入這樣的關係?學生Fiona指出,網路交友帶來「被關注、被肯定」的感覺,對正處青春期、渴望被認同的孩子來說格外吸引。自由工作者天羽夏月也補充說,12歲正處於自我認同發展的階段,網路上的關心可能讓孩子混淆戀愛與情緒勒索的界線,再加上對父母的恐懼與擔憂,使他們更傾向隱瞞實情。
《我12歲,你介意嗎?》在捷克播出後引發強烈社會關注,甚至促使警方調閱影像,展開犯罪調查,並成功起訴多名加害者。曾親身經歷數位性暴力的來賓莉莉安也在節目後分享感受:「這些事其實離我們不遠,可能就發生在我們周遭。孩子的求救聲音往往無聲無息,我們需要挺身而出,不只是看見,更要出手幫助他們。」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