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懷孕> 孕期百科> 專家導讀新版《孕媽咪健康手冊》,衛教內容更全面更貼心,也更接地氣,陪伴孕媽咪安心懷孕並平安生產

專家導讀新版《孕媽咪健康手冊》,衛教內容更全面更貼心,也更接地氣,陪伴孕媽咪安心懷孕並平安生產

如果現在懷孕的你不是生第一胎,大概對於手上的《孕媽咪健康手冊》有種很不一樣的感覺!沒錯!比起過往的版本,新版《孕媽咪健康手冊》多了活潑可愛又溫馨的風格,即使是衛教內容,也在有趣的互動遊戲中,充滿了可親性,而讓孕媽咪更有興趣了解孕期注意事項,成為守護自身與胎兒健康的最佳後盾!

文章目錄

孕媽咪健康手冊│孕媽咪衛教手冊│媽媽手冊

對於女性而言,領到《孕媽咪健康手冊》(一般稱為「媽媽手冊」)的當下,就像為「媽媽」的身分進行長達數個月的預告——預告人生將迎來另一個新的階段!在預告期間有好多事要做,而這本《孕媽咪健康手冊》就像是孕期指南,告訴你何時要產檢?要做哪些檢查?要哪些狀況需要注意?……尤其是產檢時,一定要攜帶這本手冊,供醫療人員參考前次產檢結果,並讓醫療人員填寫本次產檢紀錄。

此外,「媽媽手冊」提供許多孕期衛教內容,讓孕媽咪閱讀,只是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功能愈來愈強大,不少人的閱讀習慣被改變,相對於傳統的紙本內容已難有耐心逐一翻閱,因此,「媽媽手冊」勢必要有一番改變,才能與時俱進!

為了更能掌握內容的實用性,並讓孕媽咪輕鬆掌握正確的孕產及新生兒照護資訊,國健署邀集醫學、社會、心理、營養、家庭、運動等不同領域專業人員,共同編製出《孕媽咪健康手冊》和《孕媽咪衛教手冊》,已於2024年提供試閱電子檔,實體手冊則在2025年推出,透過擔任總校閱的台灣婦女健康暨泌尿基金會執行長黃閔照導讀,讓我們來看看新版「媽媽手冊」有哪些改變?

孕媽咪健康手冊│孕媽咪衛教手冊│媽媽手冊

設計風格丕變

從設計上來看不一樣之處:

封面.不再只有孕媽咪

首先,映入眼簾的封面,不再只有孕媽咪獨自一人,黃閔照執行長表示,「孕媽咪之外,還有準爸爸與一家人的角色,特別是衛教手冊的封面傳達一家人一起陪伴並支持準媽媽度過孕產階段的觀念」。同時,呼應性別平等與多元成家的觀念日益受重視,「爸爸的形象不再是陽剛味十足,而是偏向中性的形象」。

他指出,整體風格以日式卡通風加上溫馨感為主,「比起歐美的寫實風格,國人對日韓卡通風的接受度更高,特別是日系風更為人所喜歡」。

維持兩本設計.健康手冊更輕量便攜

過往媽媽手冊涵蓋產檢紀錄與衛教內容,再加上各項檢驗報告塞在夾層內,讓原本就有點厚度的手冊更有份量,一般的小包包可能還無法塞入手冊,新版做法是維持兩本設計:一本是以產檢紀錄為主、更輕薄易帶的《孕媽咪健康手冊》,一本則是《孕媽咪衛教手冊》。

黃閔照執行長表示,《孕媽咪健康手冊》延續收納夾層設計,可放置健保卡、各項檢驗報告或衛教單張,並將各次產檢自我檢核紀錄及產檢檢查紀錄予以精簡,讓手冊變得輕薄,方便孕媽咪於產檢時攜帶並記錄產檢資訊,甚至是隨身攜帶也不嫌累贅。另外,於各次產檢週記增加「孕媽咪筆記」的頁面,可隨時記錄疑問,於產檢時諮詢醫師、護理師、助產師。

孕媽咪健康手冊│孕媽咪衛教手冊│媽媽手冊

圖文並茂.閱讀容易

不可否認的,以文字為主的內容已不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因此,手冊以簡潔文字搭配簡易插圖示意,以懷孕前、中、後期等三階段分別彙整重要衛教資訊,黃閔照強調,「特別用色塊區分,讓孕媽咪易於翻閱所處懷孕階段的內容進行閱讀,同時,以圖片、圖表或插圖等視覺元素取代冗長的文字,使資訊更生動有趣,增加閱讀的友善性」。

他補充,「因應無紙化的趨勢,實體手冊以重點提醒為主,將延伸閱讀藉由數位資源的連結,附上QR code於相關主題頁面中,若孕媽咪想要了解更多,只要透過掃描,即能查詢相關資料,獲取資訊更加方便快速」。

內容規劃有新意

不只設計風格丕變,在內容規劃上也展現新意

市調.給家庭的8個小叮嚀

「懷孕不是孕媽咪一個人的事喔!」因此,對孕媽咪多付出關心有其必要性,黃閔照執行長指出,「孕媽咪的確需要伴侶與家人的支持,但關心太過又可能對孕媽咪造成壓力,針對孕媽咪在意的事進行市調,歸納出給伴侶、家人的8個小叮嚀,給孕媽咪剛剛好的關心」。

他說,期待透過8個小叮嚀,讓另一半意識到自己該如何照顧孕媽咪,並導入家庭照護的概念,真正落實「懷孕不是孕媽咪一個人的事喔!」

孕媽咪健康手冊│孕媽咪衛教手冊│媽媽手冊

寓教於樂.以「大富翁」進行自我檢核

將孕婦產前健康照護衛教指導重點,轉化為好孕知識大富翁,以寓教於樂的互動遊戲方式,讓孕媽咪輕鬆獲取知識及相關資訊。

黃閔照執行長表示,「期待未來能再多一點互動性,例如回答正確可以獲取獎勵,或是參加抽獎,提高孕媽咪吸收相關孕產知識的動力,進而增加自我照護的能力」。

孕媽咪健康手冊│孕媽咪衛教手冊│媽媽手冊

圖像化.提醒產檢頻率

將孕期三階段以長軸方式呈現,有月份、有週數,並標記出14次產檢的週數,第8週進行第一次產檢,之後,每4週產檢一次,28週起每兩週一次,36週後則每週一次,「以此讓人對於產檢的頻率一目瞭然,提醒自己要按時產檢」。

孕媽咪健康手冊│孕媽咪衛教手冊│媽媽手冊

系統化.彙整產檢紀錄與產檢項目說明

對於提供給醫療機構填寫的「產檢紀錄表」,把14次產檢與3次超音波、貧血檢驗、妊娠糖尿病篩檢與乙型鏈球菌篩檢集中在3頁,避免孕媽咪重複看診。而產檢紀錄總表,則是以一跨頁的方式,把各種常規產檢的結果集中在一起,很容易前後的差異,進而早期發現問題,以早期進行治療;產檢常見的檢驗紀錄與疫苗接種也彙整在同一跨頁中,並標註異常數值,提醒孕媽咪,閱讀相關資訊,並與產檢醫師討論後續的檢查與治療。

黃閔照執行長補充,「當次產檢旁邊是下次產檢日,提醒孕媽咪不要忘記按時產檢,並用紅字標示當此產檢需要注意事項,如:進行妊娠糖尿病篩檢與貧血檢驗時,必須空腹。另外,也提醒進行乙型鏈球菌篩檢時,建議著裙裝,方便採檢。

再者,簡單扼要說明每項檢查的意義,並以紅色驚嘆號做為警訊標示,讓孕媽咪快速且輕鬆了解該項檢查目的,同時對異常數值提高警覺,避免輕忽而讓狀況變得嚴重。對於高危險群孕婦,則特別提供產前遺傳診斷(羊膜穿刺)補助的QR Code資訊,讓有需要的孕媽咪可快速得到需要的協助」。

最讓孕媽咪期待的超音波檢查,不只有檢查報告,更可將超音波照片貼在頁面上,讓紀錄更為完整,而不是讓照片無處安放,或是過些時日拿起來看,卻忘記是哪一次檢查的畫面。

而隨著孕媽咪對生產愈來愈有自主意識,不少人在生產前,會藉由生產計畫書與產檢醫師討論,為節省雙方溝通時間,「特別將內容簡化,幫助孕媽咪與產檢醫師更容易建立共識」。

產檢週記則是從原來每一次的兩頁變為一頁,黃閔照執行長指出,「雖然內容精簡,只做重點提醒,但可藉由掃瞄QR Code獲得充足資訊,避免為了讓內容詳盡而讓文字冗長,字數多勢必使字級變小,反而不易閱讀,失去提醒的目的」。

孕媽咪健康手冊│孕媽咪衛教手冊│媽媽手冊

生活化.衛教內容更接地氣

至於另外一本以衛教為主的《孕媽咪衛教手冊》,配合初中後孕期、生產與產後等不同階段,分述飲食營養、生活保健、口腔檢查、規律運動(每日運動30分鐘,每週累計150分鐘)、外出旅遊與小問題,以生活化內容提高孕媽咪的閱讀意願,增加照護自身與胎兒的能力,除了常見孕期不適外,舉凡懷孕能否泡溫泉、是否可染髮、睡眠姿勢、妊娠紋、能否看牙醫等問題,甚至工作交接都涵蓋其中。

黃閔照執行長強調,「因應10%的早產發生率,特別規劃了『難以預料的狀況題』,包括認識早產徵兆、安胎注意事項,讓孕媽咪對於早產有更多的了解,以隨時提高警覺,降低早產的發生機率」。

針對常見的懷孕迷思,也提供正確解答,不讓孕媽咪道聽塗說似是而非的答案,而增加心理負擔;最後,彙整了與懷孕、生產、育嬰假、育兒津貼與托育等相關權益與資源,「期望以更友善的環境,增加民眾的生養意願」。

對於新版媽媽手冊給人耳目一新之感,與舊版相比,身為總校閱的黃閔照執行長以「打掉重練」形容製作的用心,「進行製作內容前,先與不同族群的孕媽咪開座談會,進行市調以廣納民意,期待編出實用的內容;編排後,又舉辦試讀會,獲得與會者的好評。以政府出版品而言,這樣的模式算是滿特別的」。

黃閔照執行長強調,「這樣的用心,無非是希望每位孕媽咪拿到媽媽手冊後,都能樂於利用,藉由正確且充足的資訊,提供孕媽咪更全面、更貼心的孕期指導與支持,讓自己安心懷孕並平安生產」。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媽媽手冊拿到手.重要產檢不錯過,還要維持良好飲食與生活習慣
即使醫療再進步,都不能忽略每次生產都有風險!發生危險時,婦產科醫師一定會盡力給予當下最好的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