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momself> 母親群像> 【Cool Parents】這世界上沒有人比我更適合當他的媽媽!愛無界線,超越血緣、跨越疾病,歷經三年繁複程序,單身兒科醫師王杏安如願把罕病童變長子

【Cool Parents】這世界上沒有人比我更適合當他的媽媽!愛無界線,超越血緣、跨越疾病,歷經三年繁複程序,單身兒科醫師王杏安如願把罕病童變長子

兩個同為不能受到父母好好照顧的孩子,卻有著天差地遠的遭遇,原本健康的剴剴受到保母的凌虐而致死,罹患罕病的受虐兒柴柴則遇到此生最愛他的人,即使沒有血緣關係,即使必須歷經繁瑣的認養程序,都阻擋不了單身的王杏安醫師想要當柴柴媽媽的決心!當法院裁決兩人的親屬關係後,王杏安醫師終於不用再擔心柴柴會離她而去!

近日,保母虐童案受到國人的高度重視,大家無不為年紀小小的剴剴,竟然在短短的生命中承受非人的凌虐,特別是看過呂立醫師為剴剴出庭作證的證詞,任誰都不禁流下難過的眼淚。相對於剴剴的不幸,既是受虐兒也是罕病兒的柴柴,在住院期間,不僅得到醫護人員的喜愛,更激起王杏安醫師想要與他成為母子的念頭。

外接病童.意外結下親子情緣

任職中山大學附設醫院兒科主治醫師王杏安,回憶與柴柴的相遇過程,「2018年5月17日出生的柴柴,31日就因昏迷被送到埔里基督教醫院急診,由於檢查出腦部有結節、心臟有腫瘤,疑似結節硬化症,要轉送到中山附醫,當時,我負責去埔基外接,把孩子帶回來」。

王杏安醫師說,來自高風險家庭的柴柴,屬於父母疏於照顧的兒虐,「生母餵食成人奶粉,且一天餵食次數僅1~2餐,讓柴柴因為脫水造成電解質不平衡而送醫,送到醫院時,呈現昏迷狀態」,她解釋,正常的血中鈉離子濃度為135~145mEq/L,柴柴的是115mEq/L,當血鈉過低時,尤其低於120mEq/L時,容易造成意識狀態改變導致昏迷。

接回中山附醫後,柴柴被確診為罕見疾病的結節硬化症,開始接受了治療。「住院這段期間,大家都很照顧柴柴,因為柴柴實在太可愛了,單純可愛的臉蛋、大而黝黑的雙眼,以及天真的一抹微笑,在加護病房住院期間,陪伴著醫護團隊工作的每一天,每個人都好喜歡他,所有人就像他媽媽一樣,為他添置了不少物品,同事出國看到可愛的東西,就買回來送給柴柴,他的東西都是醫護人員送的,後來出院時,還費了一番功夫才帶回家」。




認識「結節硬化症」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主任蔡政道表示,結節硬化症主因為體內類似控制細胞生長的煞車基因TSC 1及TSC 2出了問題,導致神經組織細胞與髓鞘形成不良,於身體多處出現「結節」般的小腫瘤。

雖然這些結節多為良性腫瘤,但發生在腦部可能造成癲癇、影響智力與身體成長;發生在腎臟可能出現腎功能低下、出血,嚴重時甚至需洗腎;若病灶發生在肺臟,可能導致咳血、氣胸。

蔡政道醫師指出,結節硬化症病徵多,在胎兒、嬰兒、兒童、青春期與成年等不同成長階段,都可能持續出現新病灶。部分病童於胎兒階段,心臟或腦部已長出腫瘤;兒童時期開始出現異常白斑、易被誤以為青春痘的皮膚血管纖維瘤、鯊魚厚皮般的粗糙皮膚、腎血管肌肉脂肪瘤。病童最怕頑固性癲癇,如果未能及時治療,可能造成智能受損、學習障礙,影響一輩子。

由於結節硬化症的症狀複雜,小兒科、皮膚科、家醫科、胸腔科、腎臟科、泌尿科、心臟科與復健科等都可能遇到結節硬化症病友,因此,特別需要跨團隊照護。目前國內北中南等區均設有整合性門診,民眾一旦發現有皮膚白斑合併有癲癇等症狀,應及早就醫。 


萌發母愛.想要當柴柴的媽媽

一群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因從事醫療工作而照顧柴柴;也因為照顧而萌生感情,在新生兒加護病房,柴柴就是大家的孩子!

大家都喜歡柴柴,但王杏安醫師的喜歡更是與眾不同,照顧柴柴兩三個月,「不知怎麼的,就萌生了想當柴柴媽媽的念頭,雖然那時的自己是單身」。在王杏安醫師的眼裡,柴柴超級可愛,採訪時,她秀出好幾張柴柴住院時所拍攝的照片,有一張是柴柴穿病人服,她以炫耀的口氣說,「你看,他連穿病人服都這麼可愛」,即使後來有了親生的孩子,柴柴的可愛依然無與倫比。

在醫院住了半年多,7個月大的柴柴終於可以出院了,「不過,柴柴不能與父母回家,而是要接受社會局的安置,但柴柴動輒抽筋的狀況,根本很難找到願意照顧的保母或是安置的機構」,當然,她更擔心柴柴無法受到妥善的照顧。只是王杏安醫師想要帶柴柴回家,卻於法不合,「寄養家庭要有父有母,我單身,不行;本來想讓我的父母申請,可是他們的年紀超過 55歲(編按:過去要求寄養家庭的年齡要在55歲以下,隨著寄養家庭成員的年紀提升,相關規定也有放寬),也不行」。

後來,還是同事介紹認識的保母給社會局,「我允諾會從旁協助照顧柴柴,對方答應接手照顧,柴柴才不致無處可去」。於是,柴柴在11月7日出院,去了保母家。「由於大家照顧柴柴長達半年,與他培養了深厚感情,剛開始都很捨不得與柴柴分開,不少同事會抽空去保母家探視柴柴」,只是這份熱情不免隨時間而慢慢消退,唯獨王杏安醫師仍信守最初的承諾,要給柴柴一個幸福的家,盡全力陪伴他長大。

多重疾病.兒科醫師也備感挑戰

柴柴滿2歲後,白天,王杏安醫師送他去上幼兒園幼幼班,下課由保母照顧,一直以來,她協助保母共同照顧柴柴,也帶柴柴去做復健、感統及才藝課程,帶著柴柴認識這個世界。

「沒有人不認為我是他的媽媽」,然而,終究還是有「露餡」的時候!「老師跟我要戶口名簿以辦理補助申請,我敷衍地跟老師說:我不需要補助,不然就是不方便給,可是老師說,不管要不要補助,都要造冊送教育局,我只好跟老師吐露實情,老師聽完還哭了」。後來,仍然透過保母跟社會局要柴柴的文件,讓老師交差。

即使身為兒科醫師,但照顧柴柴的日子一點也不輕鬆!王杏安醫師說,「柴柴的健康有很多問題,連自己都覺得挑戰很大,柴柴每天都會抽筋,也曾經因為高燒、合併嚴重癲癇,還曾經抱著抽筋的柴柴到醫院治療」,結節硬化症並不是柴柴唯一的問題,「柴柴的腦萎縮,只有單腎,還合併嚴重的膀胱輸尿管逆流(5度),所以,經常反覆感染,後來更因為腎膿瘍,需要用抗生素治療,每次治療時間都長達一個月。為了反覆感染的問題,前後住院29次,幾乎有一半的時間,是我陪著他住在醫院。」

王杏安醫師說,「2021年8月,柴柴又為感染而住院,當時,我即將生產。生女兒的前一天,我還先幫柴柴打針;剖腹產完下床的的第一件事,就是到ICU看柴柴」。不斷進出醫院,也讓柴柴的療育成效難有進步,「好不容易有點成績,卻又因為住院而倒退,所以,柴柴到小班才會走路」。泌尿道反覆感染的問題,直到柴柴3歲接受重植輸尿管手術後,問題總算迎刃而解,時值2021年10月。

沒名沒份.刻意與社工保持距離

她說,照顧柴柴,關於醫療的部分有好多同事幫忙,讓她覺得很安心,最令她掛心的反而是,「跟柴柴的關係沒有名分,我很怕被人問及跟柴柴是什麼關係?特別是社工,擔心被社工知道柴柴其實是我在照顧,若她們堅持照規定,孩子一定要在安置處,柴柴可能被帶離我身邊。當時的我,其實完全不知道下一步會怎樣」。

「2021年4、5月時,醫院社工換人,新來的社工很熱心,經常找我了解柴柴的狀況。有一次,兩人聊著聊著,我脫口而出『為什麼單身不能領養孩子?』」這位曾在勵馨基金會服務的社工,處理過相關案件,有著豐富經驗的她回我「沒有不能啊」,一句話為王杏安醫師領養柴柴帶來了希望,於是開始為了成為柴柴的收養人而著手處理。

單身領養.程序繁瑣且耗時

王杏安醫師簡單說明領養的程序,柴柴原先的親權在於生父母,但因為安置期間未見改善,而後才剝奪親權,因此,才有後續的出養。所有未成年無血緣的收出養案件,應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規定,必須透過主管機關許可的收出養媒合服務機構辦理。也就是說,柴柴的監護權要先交由政府主管機關許可的收出養媒合服務機構,當王杏安醫師提出收養的申請,再由機構進行媒合。

自2021年7月開始,王杏安醫師開始接受勵馨基金會親子教育課程,同年11月3日,法院宣告裁定停止柴柴的父母親權。而她正陸續接受一連串的審查,一關又一關,程序繁瑣、時間冗長,她感嘆「對於單身收養,審查的資格相當嚴格」,可是成為柴柴媽媽的心又是如此熱切,所以,她義無反顧地堅持著!

算算從上課、審查、媒合、試養,到裁定出養,耗時三年多的時間走完法律程序,更是花了一、二十萬元行政費用,終於在113年7月,王杏安醫師正式收養已六歲的柴柴,成為法律上的母親,「今後,我可以為柴柴簽署文件,不用再為柴柴什麼時候會被帶走而懸著一顆心」。

她坦承,「比起親生的,我更在意與柴柴的關係,因為沒有名分時,很擔心我們會分開;至於親生的,有切不斷的血緣,想趕都趕不走」。

王杏安醫師回憶收養的最後一關是法院簡易庭裁決,當時,法官問她,「你已有三個孩子了,還有餘力照顧柴柴嗎?」,她毫不遲疑地說,「沒有人比我更適合當柴柴的媽媽」,畢竟從她把柴柴接回中山附醫後,幾乎都是由她從旁照護,兩人的感情已濃得化不開,難以割捨。有醫師的專業,又有媽媽的母愛,放眼世上,的確沒有人比王杏安醫師更加適合成為柴柴的媽媽!

男友反對.不願放棄而寧願不婚

單身的王杏安醫師與柴柴沒有血緣關係,卻因為愛而有著「不是母子,卻更勝母子」的感情,為「血緣不是最重要的!」做了最有力的證明,在眾人眼裡,這是一段令人感動萬分的溫馨佳話,然而,對當時論及婚嫁的牙醫男朋友而言,卻不是這麼回事。

她說,男友無法見容柴柴的存在,兩人屢屢為此爭吵,「認識他是2020年6月的事,在他出現前,柴柴就已走進我的生命中,兩人認識後,他也知道我有柴柴這個孩子,好像不在意,卻又總以『情敵』稱呼柴柴,明顯傳達出他的不喜歡」。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應該是兩人在台中公園附近的婚紗店試婚紗的那天,王杏安醫師的父母帶著柴柴在台中公園走走後,來到婚紗店等她。父母對柴柴說了聲「王醫師好漂亮啊」,當下,男友竟暴氣地說「憑什麼他可以出現在這裡?他應該去他該去的地方……」,其實更多時候,男友根本不屑說出「柴柴」之名,而是用「那個人」代替。

男友問她,「幫助人的方式很多,一定要做到這地步嗎?」王杏安醫師說,「這是緣分」。經常性的爭執讓她不禁疑惑,「兩人常常吵架,如何能在一起?」從不後悔收養柴柴的王杏安醫師,決定要為這段感情畫上句點,在2021年4月,父母陪著她與男方攤牌,父親說,「喜歡杏安就要接受她的全部,就像我們一樣(王母一開始就接受柴柴,父親則是慢慢接受)。戶政事務所天天開著,隨時可以去辦結婚登記,但要準備好」。意即準備不好,就先停止走上結婚這條路,如果心態沒有調整好,這樣的婚姻也不會幸福,王杏安醫師堅持分手的決定!「即使是養寵物,也不能說不養就不養,更何況柴柴是人,不是寵物啊!」柴柴比男友更早成為自己的家人,既然他不能接受柴柴,哪怕當時已與對方孕育了小生命、拍了婚紗,依舊毅然決然地與其分手!有父母全力支持自己,王杏安醫師對再來的路無所畏懼!

從一到四.顛覆血緣關係重要的觀念

沒有血緣關係的王杏安醫師與柴柴,因為愛成了關係緊密的母子;反觀與女兒有血緣關係的生父,卻未對女兒多加聞問,血緣關係的有無到底重要與否?王杏安醫師也感到納悶。「小孩很喜歡黏著我吧?一起跑來找我當媽媽」,幾年間,她從單身收養一個孩子,到成為四寶媽!

不得不說這四個孩子的境遇充分顛覆了「血緣關係很重要」的世俗觀念!如今,沒有婚姻關係的羈絆,王杏安醫師更專心於演繹媽媽的角色!說起照顧四個孩子的辛苦,她說,「比起柴柴,反而是親生的三個孩子好吵,每天在家裡又叫又跳,整天吵吵鬧鬧,姊弟三不五時又為這個為那個吵架,下班回家,根本不得安寧。相形之下,柴柴安靜多了,主要是生理照顧需要旁人協助」。

三個孩子彼此會吵吵鬧鬧,可是面對柴柴這個哥哥,三個孩子又共同展現了手足之情,「柴柴每天會抽筋,必須吃藥控制,吃藥的時候,三個孩子會拿水拿藥,一起幫忙餵藥。而柴柴也會主動親弟弟,好像一個哥哥似的」。

目前,女兒三歲,雙胞胎兒子兩歲,這個年紀的孩子不會知道柴柴哥哥是媽媽領養來的,只知道哥哥需要不一樣的照顧,「或許長大後就會知道一切的來龍去脈,我只要靜靜等這一天的到來」。她認為,讓三個孩子看著媽媽、外公外婆平日怎麼照顧柴柴,其實也是一種教養方式。

互利共生.照顧柴柴更懂父母心

相信不少人會認為柴柴的運氣好,碰到王杏安醫師這樣的貴人,「其實柴柴才是我的貴人!」她透露,柴柴住進中山附醫後,原本任職多年的社工師離職,換來了熱心助人的社工師,才讓她領養柴柴的心願終於成真;而她本人更是從柴柴身上得到好多臨床工作上的幫助。

身為醫師的她,一直謹記「病人是我的老師」,不過,都是以醫師角色與患者及家屬對話,「老實說,並不知道家屬在意什麼?可是24小時照顧柴柴後,我不只是醫師,也是家屬,了解更多事情,讓我對家屬更有同理心,無形中,拉近了醫病的距離」。

王杏安醫師舉例,治療癲癇的藥物中,有一種很難溶於水,有一種藥則有辣味(親自嘗過),這些小事不是親自照顧,真的很難知道,即使是每天經手無數藥物的藥師都未必了解,她笑說,「我和柴柴互利共生」,這個「利」不是財,而是寶貴的經驗!就像發展遲緩的孩子,就學可能遇到的問題,她也信手捻來提供給父母,如:到哪接受鑑定?哪些學校有特教班或資源班?有沒有好的復健老師或復健機構?讓帶孩子來看病的家長,在治療疾病之外,也獲得實用的資訊。

以單身領養柴柴、為了柴柴寧可放棄婚姻,並獨力撫養四個孩子,與世俗觀念大異其趣的作為,讓王杏安醫師聲名大噪,她說,「我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故事會這樣寫,應該可以拍成電影吧?」與婚姻錯身而過,會覺得有遺憾嗎?「是好像少了什麼,但不幸福的話就不要也罷!」有人對王杏安醫師說,「你是菩薩,要怎麼與凡人結婚?」對,因為是菩薩,才能給柴柴這份超越血緣關係的愛!

柴柴曾經在一場「結節硬化症」的記者會上公開露臉,他的笑容天真無邪,其實很難讓人感受到他的健康大有問題,剛滿7歲的他不會跑、不會跳,僅有大約三歲的發展,只會簡單的口語表達,可是柴柴的真情流露卻令人動容──不斷對著王杏安醫師說「愛媽媽」,而王杏安醫師也以充滿笑意的眼神回應柴柴,溢於言表的母子情深,為大家深刻詮釋了「天下大愛莫過於此」!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焦點議題】結節硬化症損及寶寶智力發展
兒科醫師進行「走私交易」?林炫沛醫師為了罕病兒曾遊走法律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