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擔心孩子語言發展遲緩?利用日常對話打造孩子的大腦!語言專家:學會「讀懂孩子」,比懂方法更重要

擔心孩子語言發展遲緩?利用日常對話打造孩子的大腦!語言專家:學會「讀懂孩子」,比懂方法更重要

許多父母在孩子語言發展的道路上,常感到焦慮,擔心孩子說話太慢、詞彙太少,甚至懷疑是不是需要報名更多的語言課程。事實上,影響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不在於是否請了多少專家,而在於日常生活中,父母是否能夠抓住機會與孩子互動與說話。語言刺激不需要額外時間和特殊教具,只要懂得善用日常生活中的片段時光,就能有效促進孩子的語言學習與大腦發展。

文章目錄

孩子還小,你就開始擔心寶寶,會不會有語言發展上的問題!

這是不少初為父母最常遇到的問題,不過,《每天一分鐘對話,0~5歲孩子腦部發展大躍進》的作者,身為語言治療師,同時也是兩個孩子母親的黃真悧就一語道破說道,語言發展並不一定需要特定的教具、有名的書籍或去上昂貴的課程,最重要的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一起體驗互動,才是最重要的。

其中,最能深入理解,與掌握語言的關鍵時期就是嬰幼兒階段。因此,能讓孩子充分體驗必要的語言刺激,就是每天跟父母在一起的每分每秒。然而,父母究竟該怎麼做?!黃真悧就分享了幾個方法,能夠幫助你讓孩子的語言發展大躍進!

一、語言刺激不必額外安排,生活就是教室

教養|語言發展

有些父母忙碌之餘,常會忽略回家後和孩子說話的機會,總想透過報課程補足語言發展。然而,比起上多少堂課,孩子更需要的是,來自生活的真實語言互動。

例如:當孩子指著門時,你可以說「要打開門嗎?」這比一週一次的語言課更有效,因為這些語言連結了當下的情境、動作與需求,孩子學得更快、記得更牢。

二、孩子會「告訴你」,他準備好了

孩子的語言學習意願,會透過動作和表情自然展現。例如他指著花時,爸媽若立刻說「花」,就會促使孩子模仿並學習。這種手勢與語言結合的方式,能幫助孩子逐步從單字表達過渡到短語,例如「是花」、「那個花」。

重點是,父母要學會「讀懂孩子」,在他表現出需求或興趣時即時回應,這樣的互動才會成為有效的語言刺激。

三、育兒資訊雜亂,家長應保有自己的方向

現代家長獲取資訊的管道多元,但也容易被各種育兒法混淆。最關鍵的不是追求最多資源,而是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發展階段的方式。

要相信:孩子語言發展的鑰匙其實握在他自己手中,家長要做的,是理解孩子目前的發展階段,並給予剛剛好的引導與支持。

四、適當的語言刺激,剛好比最好更好

給予語言刺激時,難易度必須適中。太簡單會讓孩子無聊,太難會讓孩子退縮。例如孩子只會說「水」,這時要求他說「媽媽我想喝水」就太勉強了。

正確做法應是用較完整句子來回應,例如說:「你想喝水啊。」孩子在自然對話中會逐步學會表達,不是靠強迫記憶。

五、從發展階段出發,才不會錯給語言刺激

語言學習不是一步登天,而是一階一階的累積。依據月齡(也就是3~60個月)可以劃分出語言發展的五個步驟,協助家長判斷孩子目前的語言理解(接受性語言)、表達能力(表達性語言)與遊戲能力,並找到孩子目前所在的發展階段。

懂孩子,比懂方法更重要

語言發展是每位孩子必經的自然過程,不必和他人比較,更重要的是家長是否願意每天花一點心力傾聽、回應孩子的聲音。解該如何依孩子的實際情況提供幫助,而不是盲目地「補課」或過度訓練。只要從日常生活中出發,善用每一次互動機會,孩子的語言能力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大幅進步。

父母不需要是語言治療師,只需要是願意陪伴、觀察就可以,重要的是相信孩子一定可以更好。



書名:每天一分鐘對話,0~5歲孩子腦部發展大躍進

出版社:圓神出版

作者:黃真悧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孩子的性格來自父母教養風格!給爸媽的10個教養守則建議
孩子做到這4點!表示爸媽教得好,父母最迷惘的親子教養一次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