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小心過度教養,使得親子關係變得緊張。耶魯大學研究發現一種簡單方法,家長需要的只是一個小小的心態轉變

小心過度教養,使得親子關係變得緊張。耶魯大學研究發現一種簡單方法,家長需要的只是一個小小的心態轉變

大多數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充滿愛心,常關注不同的教養之道,期許自己用最適合孩子健康成長的方式來陪伴他們長大。但根據專家的說法,愛和關心實際上會讓家長容易犯下一種錯誤——過度教養(overparenting / helicopter parenting),阻礙孩子成長。耶魯大學的研究發現了一種簡單的方法,可以減少你犯下這種常見失誤的可能性,需要的只是一個小小的心態轉變。

文章目錄

隨著現代社會對教養孩子的投入與重視,現在嚴厲的、權威的父母越來越少了。現在的問題反而是對孩子的保護和干預過度。 

持續的監督和干預可能會阻絕孩子變得勇敢和堅韌的機會,當家長總是在場,孩子很難真正看到自己的潛力,往往造成孩子更加焦慮。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也可能會使得親子關係變得緊張。

過度教養的後果

1.限制孩子的自主性與自信心

影響:過度干預會讓孩子感到自己的決定不被信任,進而影響他們的自主性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導致自信心下降。

結果:孩子可能變得依賴性強,缺乏冒險精神和創新能力,在面對困難時容易退縮。

2.阻礙心理韌性的發展

影響:孩子需要從錯誤與挑戰中學習,但過度干預會剝奪他們的這些機會,讓他們無法適應挫折或壓力。

結果:在長大後,這些孩子可能會缺乏面對壓力的能力,容易焦慮或逃避問題。

3.影響親子關係的健康發展

影響:持續干預會讓孩子感到被控制,甚至反感,可能導致親子關係緊張。

結果:孩子可能會在青春期表現出反叛或故意遠離父母,試圖重獲掌控感。

4.降低社交能力與合作精神

影響:過度保護的孩子往往缺乏機會與同儕互動,難以學習社交技巧。

結果:這些孩子可能在人際關係中感到困難,或過度依賴他人幫助,缺乏團隊合作能力。

5.誘發焦慮與壓力

影響:過度干預的父母往往對孩子期望過高,要求過多,可能無形中給孩子帶來壓力,甚至誘發焦慮或抑鬱症狀。

結果:孩子可能表現出情緒不穩定,對學習或生活失去興趣。

小小的改變:幫助家長培養更快樂、更獨立的孩子的心態 

大量研究表明,那些在網路上閱讀育兒建議、充滿愛心的父母常常不小心「過度教養」,為孩子做太多事情,最終降低孩子的獨立性和幸福感。當然,父母這麼做是出於愛和焦慮,該如何防止自己不小心陷入「過度教養」呢? 

了解問題無疑是防範的第一步。耶魯大學在《兒童發展》雜誌(Child Development)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簡單的心態轉變可以幫助父母避免為孩子做太多事情。 

那就是父母必須了解,不要將孩子遭遇的問題視為自己必須解決的問題,而是將其視為孩子的學習機會。這種簡單的心態轉變會讓父母對孩子不必要的干預減少50%。 舉例來說,孩子上學可能快遲到了,你會想帶他們上學;孩子東西忘了帶,你可能會想幫他送到學校去。請提醒自己,他們的失誤實際上正在教會他們重要的人生技能。

過度教養像是替孩子鋪了一條超平坦的路,但也讓他們無法學會走崎嶇的路。孩子未來會走得遠,靠的不是爸媽幫他背包,而是讓他練習自己打包、自己走。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幫助不同年齡孩子,逐步建立適當的生活常規,家長的心態很重要

萬能媽媽「這樣做」,溫柔陪伴女兒度過每個人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