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三讀通過:新增4天國定假日,勞動節全民也放假 ,春節最少有7天連假
立法院會於今日表決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正式將現行僅屬行政命令層級的《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提升為法律。條例明定多項重大調整,包括新增國定假日、調整春節放假天數及擴大原住民族放假彈性等,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新增4天國定假日,勞動節改為全民放假
根據三讀通過的條文內容,國定假日將從原本的11天增為15天,新增的4天。
國定假日包括:
小年夜(農曆除夕前一天)
9月28日:孔子誕辰紀念日
10月25日:台灣光復暨金門古寧頭大捷紀念日
12月25日:行憲紀念日
此外,過去僅限勞工放假的5月1日勞動節,也正式列為全國放假日,全民得以享有假期。
春節連假至少7天,最多可達10天
原本春節僅有除夕至初三共4天假期,根據新法,小年夜也納入放假日,若與週末相連,未來春節將保證至少有7天連假,最多可達10天,將成為年度最長假期之一。
原住民族放假制度更彈性
新法也針對原住民族祭儀放假制度進行修正,過去僅能由原民會公告一天假期,未來則改為各族群可依據自身歲時祭儀,自行擇定最多3天放假,更具文化尊重與彈性。
新增紀念日與節日,極具象徵意義
除了放假制度外,條例亦新增多項具有歷史與文化意義的紀念日與節日,雖不列為放假日,但具宣導與紀念價值。新增紀念日包含:
3月21日:民族平等紀念日
4月7日:言論自由日
6月16日:原住民族抵抗日
8月1日:原住民族日
8月15日:終戰紀念日
8月23日:八二三紀念日
9月21日:國家防災日
10月25日:台灣光復暨金門古寧頭大捷紀念日
12月28日:全國客家日
新增的節日則包含中元節、重陽節、父親節、母親節、環境日、國家海洋日等共計20項。
自公布日起施行,半年立即新增3天假期
條例規定自總統公布日起正式施行,這也意味著2025年下半年起,9月28日、10月25日與12月25日這三天將首次列入國定假日,全民適用。
此次修法由國民黨與民眾黨立委主導推動,雖歷經多次朝野協商仍未達成共識,但最終在表決中以人數優勢完成三讀通過。新法不僅提升全民休假權益,也突顯國家對文化多元與歷史記憶的重視。消息一出,相信不少爸媽又開始訂機票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