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丸醫師的媽媽經】成為母親是一個人生選擇的挑戰,也是更認識自己並再次成長的契機,但不要忽略心裡的那個女孩

雖然有的人會認為專門的母親節(或父親節)是商人的噱頭,的確,對於母親的感謝,當然不是只有這一天,不過,若能有一點點的儀式感,例如:在收到4份母親節卡片的時候,我還是很開心。
當然,家庭需要成員分工合作,打磨出適合彼此的家庭模式,雖然每家都不一樣。而我們是母親,同時也是女兒、是妻子,最重要的是,我們仍要保有自己,不要忽略心裡的那個女孩,不因成為母親而沒有自己。
但魚丸醫師也覺得千萬不要為了別人的期待生小孩,至少心裡要有那麼一點喜歡、一點愛、一點不排斥,不然後勁的委屈和生活一定會有的改變,可能會讓人非常痛苦不適應;但如果就已經生了,也要認知這就是一個「兩人的責任、任務」,該轉念的、該修練的,就一起承擔吧!畢竟所要面對的是生命的重量。
每個孩子出生時,我們都是新手父母,都需要互相包容和學習
沒有人是小孩生下來就會當父母的,母愛是內建,但不會一成不變,因為當壓力與疲累大到某種極限卻無處抒發,這個名詞可能沒安慰到,反而變成情緒勒索(要有母愛啊!你怎麼沒有……)
產後的父母們需要被關心(不是只有媽媽,爸爸也可能產後憂鬱),需要協助和學習怎麼照顧孩子、照顧自己、照顧彼此,而不是要求每個人都單用母職或父職天性就必須痛苦地撐過,旁人不要對父母用指責性的指導或恐嚇性的建議,多關心一點父母(不是只有小孩),可以的話,幫忙替個手,育兒不一定是那麼痛苦的天堂路;有大方向的照顧指引,但要記得在安全範圍內,可保有一點彈性,不是一定要量化到精準數字(不管是多久喝一次奶,還是一次喝多少奶,還是副食品要吃幾克)。
每個小孩都是獨立個體,也不是生過很多小孩,當媽媽就很輕鬆;不同的時間點需要面對的課題不同,只要當媽都是責任,也都辛苦,不管生了幾個。媽媽生產完不只是承受荷爾蒙的起伏影響,過多來自旁人以為的善意關懷都可能造成產後新手父母的情緒低落和壓力;當然,認識自己的情緒來源,學習轉念,化解自己的情緒冰山,有時候,也可能是自己過度解讀或放大了別人的表情或意思,像我自己會以「本我」出發冥想,如果完全都沒影響到我自身權益就放下,不糾結(例:路人對全職媽媽說:是媽蟲很爽齁?先回想自己,才沒有好不好!要做的細節好多;想家人有這樣的誤解嗎?沒有,他們很理解我的付出;最後,想那個發難的人,很重要嗎?不重要,幹嘛浪費時間和情緒在不重要的nobody身上呢?)
不過,若產後情緒低落,或許可以靠轉移重心,以追劇或是和閨密聊聊天稍微緩解,但產後憂鬱症就真的強烈建議尋求身心科醫師的幫助,和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方法,不要害怕藥物或是害怕外人的想法而藏起來,不敢尋求幫忙。
.產後低潮(baby blues):產後荷爾蒙的劇烈變化、生產壓力,以及覺察到轉為母職後,責任增加的壓迫感,會讓婦女的情緒起伏很大,甚至變得憂鬱、無快樂感或容易莫名哭泣,高達30~75%的產婦在生產後3~5天內會出現這些情緒症狀。
.產後憂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若產後低潮的這些症狀持續2週以上,就需要考量達到「產後憂鬱」的可能性了,而約有10~15%的產婦會罹患產後憂鬱症。
.愛丁堡產後憂鬱症量表:是很簡單的自我評估表,不管是自己查覺到或是察覺到伴侶有異狀,尋求協助真的很重要(1925關懷專線;孕產婦關懷專線0800-870-870)。
育兒沒有標準公式,餵不餵母奶,媽媽說了算
現在,母乳的好已廣為人知,其實所有配方奶的研發也是以母乳為主題的研究設計,不管是當前很夯的益生菌、益生質,還是乳鐵蛋白、DHA,母乳裡面通通都有,而且還有抗體(這是目前沒有一家配方奶有的)。但也有另一派覺得過度強調母乳的好,似乎在暗示不餵母乳的媽媽不好。
其實我身為兒科醫師,又是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同時也是已畢業的四寶哺乳媽,我給自己的定錨就是「愛你所選,選你所愛,推廣母乳哺育,但更想挺所有的育兒家庭」,我們提供你所需正確的資訊給妳,但是餵不餵母奶,要怎麼餵母奶,媽媽說了算;尊重彼此,每個家庭有各自合適的育兒方式,秉持有彈性的中庸之道,路才走得長久,畢竟哺餵母乳的那段時光很美好,卻也只佔了育兒之路的一小段而已。
當然,偶爾輿論會把母乳哺育和產後憂鬱相關性連結在一起,其實釐清原委,讓人憂鬱的並不是餵母奶本身這件事,而是外在環境的壓力和資訊的複雜,讓媽媽們身心俱疲。例如:因為迷思而以為餵母奶這個不行,做那個不行,覺得自己很沒自由;或是喝個珍珠奶茶還是西瓜汁,就被說這樣會害小孩以後氣喘,還是以後子宮長肌瘤會痛死?但「餵母奶真的沒有那麼多禁忌,水果也沒那麼可怕」。
或是以為把擠出的母乳塞爆冷凍櫃才算有奶?還是聽說多親餵才有奶,但孩子就不吸,結果壓寶寶的頭也不要,寶寶哭,媽媽也哭,餵母奶好痛苦!或是不親餵就多擠吧!段數開最高或是咬牙用力搓下去,搞得胸部黑一塊紫一塊,傷痕累累。「餵母奶不輕鬆,但真的也不用那麼忍人所不能忍的痛苦,而且當媽不管餵什麼奶都不輕鬆啊!」
因為親身經歷育兒路,所以,想告訴大家,「真正的母乳哺育應該是很自然,媽媽寶寶你情我願,都開心的事情」,如果不是,或許你需要專業且合拍的泌乳顧問指導調整,寶寶喝奶夠喝就好,適合你家的育兒方式就是最好,合拍的協助是增能父母一起共好,而不是「你真的很糟,還好有我來拯救你」;而且就算選擇配方奶,你當然還是寶寶最棒最愛的媽媽」,這也是一路以來,我們這群推廣母乳哺育的人,真正想傳達的,推廣母乳絕對不是要逼瘋媽媽,只是我們有必要將正確的資訊告訴你們,並增能家長。
生產不是生病,產後不是關禁閉,哺乳不是嚴苛修行,而是生活
醫學上,除了孕期和產後不菸(不只是媽媽,周遭的三手菸也會影響媽媽和寶寶的健康)、不酒(甚至產後少量飲酒仍在容許範圍內),真沒那麼多不能做的事,生產不是生病,真的沒有那麼多禁忌,哺乳不是關禁閉,哪來那麼多規矩。
新手父母的壓力真的很大,旁人左一言右一語,加上網路龐大卻雜亂的資訊都容易讓人不知所措。產前功課打底,產後實作調整,少一點指責性語言,多一點同理肯定,多一點彈性空間,伴侶之間互相增能、打氣和合作,家長穩定,才有餘裕穩定孩子。
育兒沒有標準公式,只有適合自家的育兒方式,和孩子一同成長,不求當完美無錯的家長,當個傾聽、陪伴、愛孩子也愛自己的家長就夠了,認知自我,學習懂得彈性、適時放下、沒有過度的自我犧牲、愛孩子,也要愛自己。
祝全天下的母親,母親節快樂!
四寶媽魚丸醫師
「魚丸醫師的媽媽經」是一個兒科醫師&四寶媽咪分享育兒經驗的小天地,望可以增能父母,也增能自己。Empower parents, empower myself.#愛孩子也要愛自己
#產後一年內都可能出現產後憂鬱
#憂鬱情緒像感冒,不用藏請尋求專業協助
#更多母乳哺育和育兒資訊歡迎追蹤FB:魚丸醫師的媽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