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孩子吃了藥吐出來?先搞清楚嘔吐的原因,2關鍵判斷,是否需要補服藥物

孩子吃了藥吐出來?先搞清楚嘔吐的原因,2關鍵判斷,是否需要補服藥物

孩子吃藥後嘔吐怎麼辦?別緊張,先判斷是因疾病持續嘔吐,還是藥味難聞造成短暫嘔吐。若15分鐘內吐出或嘔吐物中可見完整錠劑,可補服一次,若再次嘔吐則不建議再補。若病況已改善,退燒、止咳藥等不一定需補服。抗生素則應完成療程。若不確定是否補服,建議諮詢藥師或醫師,讓專業提供安心建議。

文章目錄

家長都最擔心孩子生病,而生病了往往得吃藥,這件事一定跑不掉。但如果孩子怕吃藥,或是因為身體不適,吃了藥又吐出來,該怎麼辦?要補吃一次嗎?食藥署在臉書「藥博士 正藥說」解說這種突發情況!

孩子吃了藥吐出來,先搞清楚嘔吐的原因

在處理之前,我們要先判斷孩子是因為哪種情況嘔吐的:

身體狀況不佳,導致持續性嘔吐?

這類情況下,孩子可能因為疾病本身(如腸胃炎、發燒等)而無法正常吞服藥物。這時建議回診,請醫師評估是否能改用其他劑型,例如塞劑或注射,替代口服方式進行治療。

只是藥物味道太可怕,導致短暫性嘔吐?

這是比較常見的情況,若孩子一吃完藥就馬上「反射性抗議」,可以觀察以下兩個重點,來簡單判斷是否需要補服藥物。

孩子吃了藥吐出來,2關鍵判斷是否需要補服藥物

嘔吐發生的時間:服藥後15分鐘是關鍵!

  • 15分鐘內嘔吐:藥物很可能還沒被吸收,可以考慮補服一次。
  • 超過15分鐘後嘔吐:大多數藥物已經開始吸收,不建議再補服。
  • 如果補服一次後又吐出來?👉 那就不建議再補第二次。

嘔吐物中是否看到藥物?

如果孩子吃的是口服錠劑,觀察嘔吐物中是否有完整未消化的錠劑:

  • 有看見 → 可以補服一次
  • 沒看見 → 表示可能已部分溶解吸收,不建議再補服
  • 一樣地,若補服後再次嘔吐,就不再補了!

有些藥物,不一定要補!

如果孩子的病情已經明顯改善,像是感冒藥、退燒藥、止咳化痰藥這類「症狀緩解型」藥物,有時即使吐了也不一定需要再吃一次。但像是抗生素這種必須完成療程的藥物,就需要特別注意遵從醫囑。

孩子吃了藥吐出來,判斷要不要補餵,藥師是爸媽的好幫手!

如果你還是不太確定該不該補藥,或者家中寶貝有長期用藥需求,那麼在領藥時就主動問藥師或醫師準沒錯!專業人員會依據以下因素綜合判斷,給你最安心的建議:

  • 藥物的成分與用途
  • 治療疾病的種類
  • 劑型與吸收速度
  • 藥效時間與安全劑量範圍(Therapeutic window)
  • 補服是否可能導致濃度過高產生副作用

照顧生病的孩子不容易,但爸媽們不孤單!善用專業資源,安心面對每一次用藥小挑戰,一起守護孩子的健康與成長。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多抱抱、摸摸孩子,不管他幾歲!肌膚接觸有助於孩子的情緒調節、睡眠與大腦發展,也對父母有益
寶寶睡覺竟然也會打呼,難道是呼吸道出問題了嗎?正確了解原因,不要自己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