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多抱抱、摸摸孩子,不管他幾歲!肌膚接觸有助於孩子的情緒調節、睡眠與大腦發展,也對父母有益

多抱抱、摸摸孩子,不管他幾歲!肌膚接觸有助於孩子的情緒調節、睡眠與大腦發展,也對父母有益

1950年代,著名的恆河猴實驗,證明觸摸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觸覺是最早發展的感官,胎兒在8週即對觸碰有反應,20週可感知母親撫摸。研究顯示,肌膚接觸可穩定新生兒體溫、心跳、促進餵食與睡眠,並降低壓力。長期來看,肌膚接觸有助於孩子的情緒調節、睡眠與大腦發展。觸摸對父母亦有益,可減少焦慮與憂鬱。從嬰兒到青少年,愛的擁抱能增強安全感、同理心,並降低攻擊行為。摒棄「觸摸會寵壞孩子」的迷思,擁抱是成長最好的禮物。

文章目錄

觸摸寶寶的力量比你想像的更重要

1950 年代,美國心理學家Harry Harlow透過著名的恆河猴實驗,證明母親的觸摸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他發現,幼猴寧願依附於柔軟的布偶母親,而非提供奶水但由金屬絲製成的母猴,顯示出愛的觸摸比食物更重要。

這項發現對現代嬰兒照護產生深遠影響。如今,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等機構皆推崇「肌膚接觸」(Skin-to-Skin Contact),例如在新生兒出生後,讓嬰兒直接躺在父母裸露的胸前,並用毯子包覆,以促進身心健康。

觸覺是最早發展的感官

事實上,觸覺是人類最早發展的感官。胎兒在懷孕8週時就會對子宮內的觸覺刺激產生反應,而到14週,超音波已能觀察到雙胞胎在子宮內吸吮彼此的手指,甚至輕撫對方的臉部。研究顯示,到20週,胎兒已會對母親撫摸腹部產生反應,顯示觸覺對於胎兒發展的重要性。

新生兒與觸摸:科學證據支持

父母的觸摸帶來的好處,在嬰兒剛出生時就能顯現。一項涵蓋超過4,000名新生兒的綜合分析顯示,觸摸對新生兒有以下優點:

  • 調節體溫、心跳與呼吸,降低新生兒的壓力

  • 促進餵食與消化,提升母乳哺育的成功率

  • 減少哭鬧、提升睡眠品質,幫助嬰兒建立更穩定的生理節奏

研究還發現,相較於醫護人員的照顧,來自父母的觸摸帶來的影響更為顯著。

擁抱與皮膚接觸的長期影響

長期來看,嬰兒與父母的肌膚接觸有助於:

  1. 改善睡眠:每天進行肌膚接觸的嬰兒,擁有更規律的睡眠模式。

  2. 增強疼痛耐受力:這種影響甚至能延續至孩童時期,使其更能忍受小傷口或疫苗注射帶來的不適。

  3. 促進腦部發展:有研究追蹤早產兒10年,發現曾接受「袋鼠式護理」的孩子,大腦發展較佳,情緒更穩定,與母親的依附關係更強。

另一項研究則顯示,與母親進行肌膚接觸的嬰兒,在9年後仍表現出較佳的情緒調節能力與親子關係,顯示觸摸的影響不僅限於嬰兒時期,而是影響一生。

早產兒與袋鼠式護理

早產兒同樣能從觸摸中獲益。研究發現,袋鼠式護理(Kangaroo Care)——即早產兒或低體重嬰兒與母親進行皮膚接觸——能有效降低死亡率、感染風險、低體溫風險。同時,這種護理方式也能促進體重增長、母乳哺育成功率、母嬰之間的親密連結。研究更發現,袋鼠式護理的影響可持續數年,包括更好的睡眠品質、認知發展與社交互動。

袋鼠式護理法是母親將早產嬰兒抱在身上以肌膚直接接觸嬰兒並提升其體溫(有別於躺在早產房嬰兒床)之作法。

觸摸對父母的好處

肌膚接觸的益處不僅限於嬰兒本身,也能幫助父母適應新生兒的到來,每天與嬰兒進行肌膚接觸的母親,較少出現焦慮與憂鬱症狀。雖然大部分研究集中在母親身上,但證據顯示,父親的觸摸同樣能減輕焦慮,促進與嬰兒的情感交流。

觸摸如何影響兒童與青少年

隨著孩子長大,觸摸仍然扮演重要角色。研究發現:

  1. 建立情感安全感:經常被擁抱的孩子更有自信,對家庭的歸屬感更強。

  2. 提升社交能力與同理心:兒童經常接觸父母的溫暖觸摸,能夠更快學會理解他人情緒、建立良好人際關係。

  3. 降低攻擊行為:觸摸能減少兒童與青少年的暴力傾向與衝動行為。

人類學家Marjorie Goodwin研究發現,在某些文化中,每日的擁抱與親子互動(稱為「觸覺儀式」)能讓孩子更穩定,更能適應社會環境。

摒棄「觸摸會寵壞孩子」的迷思

儘管科學研究已證實觸摸的諸多益處,許多父母仍受舊有育兒觀念影響,認為過多的擁抱會讓孩子依賴、意志薄弱,但現代研究已完全推翻這種說法。事實上,父母的擁抱能讓孩子更有自信、情緒更穩定,甚至在人際關係上更成功。因此,不要害怕擁抱你的孩子,愛的觸摸是健康成長最重要的禮物之一。

從胎兒時期到成年,觸摸都是人類發展的關鍵要素。肌膚接觸不僅能促進生理健康、穩定情緒,還能強化親子關係與社交能力。無論是新生兒、兒童,甚至成人,愛的觸摸都能帶來深遠的影響。所以,擁抱你的孩子、你的伴侶,甚至與親近的人握手或拍肩,因為這些小小的觸碰,蘊含著強大的力量。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寶寶幾歲該做第一次全面視力檢查?尚未能順利溝通表達的寶寶,10件事觀察視力正常與否
早產兒爸媽必修課:常見併發症有哪些?孩子5歲前都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