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問良醫> 醫生專欄區> 【長庚醫師團】從便色看健康!留意嬰幼兒童大便顏色,對照「嬰幼兒大便色卡」,不是7~9號時,請儘速就醫

【長庚醫師團】從便色看健康!留意嬰幼兒童大便顏色,對照「嬰幼兒大便色卡」,不是7~9號時,請儘速就醫

嬰幼兒童的大便顏色是重要的健康指標之一,可以幫助父母及早發現孩子潛在的健康問題,以下介紹常見的大便顏色及可能的原因,協助父母判斷是否需要就醫。

文章目錄


Q寶是個足月出生、頭好壯壯的嬰兒,最近,媽媽發現Q寶的便便顏色從原本的金黃色慢慢變成灰白色。一個月大常規回健兒門診時,媽媽跟醫師提到了Q寶大便的變化,醫師立刻安排Q寶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以及轉介至兒童胃腸科門診。經過一系列檢查後,發現Q寶是膽道閉鎖的小孩,需要接受外科手術治療。

嬰幼兒的大便顏色是重要的健康指標之一,可以幫助父母及早發現孩子潛在的健康問題,以下介紹常見的大便顏色及可能的原因,協助父母判斷是否需要就醫。

(提醒:嬰幼兒可以參考衛生福利部出版《兒童健康手冊》第20頁的「嬰幼兒大便色卡」。請注意:1-6號為不正常大便顏色、7-9號為正常顏色。)

正常的大便顏色

大便顏色來自肝臟製造的膽汁,原本深綠色的膽汁從十二指腸進入消化道,與食物充分混合後經過小腸大腸的分解消化吸收,最後形成常見的大便顏色。

1.黃褐色至棕色:正常的大便顏色,說明孩子的消化系統運作良好。

2.金黃色:嬰兒的大便顏色可能較為金黃色,特別是在母乳哺育的嬰兒。

3.綠色:寶寶大便可能受到飲食(如蔬菜水果)影響而呈現綠色。

異常的大便顏色

異常顏色的大便,包括深綠、灰色或白色、黑色與紅色,隨顏色不同,各有不同問題。

1.深綠色

急性腸胃炎:腸胃道感染時的大便顏色可能變綠。在台灣,沙門桿菌感染是常見的原因。⇒如發燒、嚴重嘔吐腹瀉、尿液減少、精神活動力差等情況,請就醫。

2.灰色或白色

大便呈現嬰幼兒大便色卡1-6號時需注意,尤其合併「黃疸」、「發燒」、「精神活動力食欲下降」時,可能有以下問題:

(1)膽道疾病

.膽道閉鎖:肝臟製造的膽汁因為膽道閉鎖無法排到腸道,導致膽汁鬱積在肝臟。發生於新生兒,父母會注意到「持續的」灰白色大便及黃疸。⇒ 請儘速就醫,需要進一步檢查及治療。

.暫時性膽汁排除不順:父母會觀察到「偶爾出現」的灰白色大便,仍會有正常顏色大便,通常不會合併黃疸,任何年紀都可能發生。⇒ 可先觀察,如不放心或持續發生請就醫,醫師會安排腹部超音波或抽血檢查以排除相關的疾病。

(2)肝臟疾病:通常合併黃疸、肝指數上升及肝功能異常。⇒ 請儘速就醫,需要進一步檢查及治療。

(3)服用特定藥物:如有服用金屬鹽類(如:鋁鹽)或鋇劑可能造成大便顏色變淡。⇒ 如無其他不適,繼續觀察即可。

3.黑色

大多情況需注意,尤其是「全部都黑色」、「排便次數增加」時,可能原因是:

(1)上消化道出血:任何原因(例如潰瘍)造成胃、食道、十二指腸或近端小腸的出血可能導致,呈現像是瀝青質地且常伴隨惡臭。⇒ 此為緊急情況,應立即就醫。

(2)服用鐵劑:如果孩子正在補充鐵劑,黑色大便是常見副作用。⇒ 繼續觀察即可。

4.紅色

部分情況需注意,例如「量多」、「精神活動力下降」、「呼吸費力」、「嘴唇或臉色蒼白」時。

(1)飲食因素:例如吃紅肉火龍果、甜菜根或色素食品。

(2)消化道出血

.肛門裂傷:常見於便祕兒童,過硬或大顆的糞便經過肛門口時造成受傷,常合併大便時疼痛或哭鬧。⇒ 可就醫,醫師會給予衛教及需要時藥物幫忙。

.感染或發炎:外來病原菌感染或是腸道的發炎造成粘膜受傷後出血。⇒ 少量可觀察,大量或持續可就醫,治療針對造成感染或發炎的原因,改善後大便顏色會恢復正常。

.息肉:通常是正常的大便次數,但會觀察到少到中量的鮮血混著正常顏色大便,多數不會有排便疼痛感。⇒ 狀況持續請就醫,需要進一步檢查及治療。

.憩室:典型表現為突然發生的多量「無痛性磚紅色血便」。⇒ 請儘速就醫,需要進一步檢查及治療。

如果遇到大便顏色改變,父母應該做什麼?

1.記錄排便次數、大便性狀(軟硬度、形狀)、大便顏色或味道改變等,如不確定可以手機拍照提供醫師參考。

2.觀察合併的症狀:注意孩子是否有發燒、腹痛、嘔吐、腹瀉或便祕、排便費力疼痛、臉色或唇色蒼白、眼白變黃、呼吸費力、精神活動力食欲下降等表現。

3.近期是否有飲食習慣改變或藥物使用。

預防發生消化道疾病,這樣做

雖然不是所有造成大便顏色改變的原因都可以預防,但父母平時仍可從飲食或生活習慣著手減少孩子發生消化道疾病的機會:

1.健康均衡的飲食:排便順暢兩大重要因素是攝取足夠的飲食纖維及充分的水分。此外,應避免高油、高糖、高鹽分或過辣食物,以減少腸胃道的刺激。

2.勤洗手及環境消毒:造成急性腸胃炎的致病菌大多經由糞口傳染,因此,注意環境清潔、維持嬰幼兒手部衛生是很重要的。 

大便異常時須儘速就醫的情況

1.「持續」或「大量」的異常顏色(如紅色、黑色、灰白色)。

2.合併其他警示症狀:發燒、腹痛、嘔吐、腹瀉、臉色或唇色蒼白、眼白變黃、呼吸費力、精神活動力食欲下降。

3.若僅偶爾出現異常顏色,且孩子食欲、精神狀態良好,多數狀況無需緊張,但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需進一步檢查。

父母通過觀察大便顏色變化,可以及早察覺孩子身體的異常,當顏色改變時,請把握以上需要儘速就醫的原則,反之,毋須過度緊張,可與醫師諮詢了解背後可能的情況,醫師也會提供專業的衛教或是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檢驗檢查。讓我們一起合作,從日常的小細節一起維護孩子的健康。

張恩碩醫師

現任╱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胃腸科主治醫師
經歷╱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住院醫師、研究員醫師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嬰幼兒常見腸胃道疾病很擾人,多因酵素分泌量不足、功能運作未成熟所致,請父母耐心等待寶寶成長,狀況將好轉
寶寶便便有異常嗎?便祕問題最常見,養成均衡飲食與排便習慣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