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醫師團】兒童性早熟不只影響身高,心理健康也有份!及早發現並適當管理,身高與健康受影響程度仍可控!
「醫師,最近小芯可能營養比較好,身高長得比較快,學校座位愈坐愈後面。我覺得這樣很好哇,但是老師請我們到醫院檢查一下,說要小心『性早熟』?有那麼嚴重嗎?」
「小芯她剛升上小學二年級而已,應該不會那麼早就發育吧?」
「媽媽先別太緊張,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是什麼疾病,並且先幫小芯做檢查確認狀況。」
性早熟.第二性徵出現於女8歲男9歲前
性早熟,顧名思義,就是孩子過早進入青春期的現象。一般來說,女孩子的青春期大約從8~13歲開始,男孩子則是9~14歲。
因此,定義上有達到以下標準,就算是性早熟了:
.女生:在8歲前乳房發育或10歲前初經到來。
.男生:在9歲前睪丸發育。
除此之外,小朋友也會開始快速地抽高,若一年身高增加超過7公分,須特別注意。
孩子性早熟常見5大可能
性早熟的原因有很多,可初步分為以下5大面向:
.遺傳因素
如果父母其中一方曾有性早熟的情況,那麼,孩子也有可能會有相似的發育模式。
.環境因素
現代生活中,有不少環境荷爾蒙(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EDCs),如:塑化劑會干擾人體的荷爾蒙系統。這些化學物質廣泛存在於塑膠製品、化妝品、芳香製品和某些清潔用品中。如果孩子經常接觸這些物品,可能會因此導致荷爾蒙分泌失調。
.飲食習慣
飲食過於高糖或高脂肪,特別是攝取含糖飲料、速食和加工食品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內分泌系統,增加性早熟的風險。尤其是含糖飲料中的果糖,被認為和性早熟密切相關。
.肥胖
過多的脂肪組織會促進性激素的分泌,進而加快孩子的發育進程。因此,保持健康體重不僅對孩子的整體健康有益,還有助於避免性早熟的風險。
.腦部疾病或腫瘤
某些腦部疾病,像是下視丘或腦下垂體的異常,也可能會刺激性激素的分泌,導致性早熟。這類情況相對較為罕見,但在診斷過程中,醫師會進行相關檢查以排除這些潛在問題。
男孩的性早熟需要更小心!
相比於女孩,男孩性早熟的情況較少見,且較難被發現,卻也更值得家長們注意。因為約有50%的男孩性早熟是由病理性原因引起的,比如腦部、生殖器腫瘤或內分泌系統的異常。這意味著當男孩出現性早熟的徵兆時,需要更謹慎地進行檢查。與此相對,女孩性早熟大多屬於非病理性因素(即特發性性早熟)。
性早熟對孩子的影響
「醫師,月經來了以後,是不是就不會長高了?」
當孩子提早進入青春期時,家長最擔心的問題之一就是「孩子會不會長不高?」性早熟會加快孩子骨骼的生長,在短時間內會快速長高,但也會使生長板過早閉合,導致身高潛力受到限制。因此,性早熟的孩子成年後可能會比他們應有的身高矮一些。而初經來潮是青春期發育至中後期後會出現的徵象,也就是說,過早的經期,代表著可以長高的空間已經所剩多不了。
除了身高問題,性早熟還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影響。當孩子的身體發展與同齡人不一樣時,他們可能會感到困惑、尷尬,甚至受到同學的嘲笑或欺負。這些都可能影響孩子的自尊和心理健康。所以,家長在照顧孩子時,除了關注生理發展,心理上的支持也同樣重要。
性早熟的檢測?
兒童內分泌科醫師會根據孩子的年齡、身體發育情況進行初步檢查,並測量孩子的骨齡來判斷骨骼發育狀況。通常還會進行血液檢查,檢查性激素濃度,或更進一步進行LHRH性釋素刺激試驗。
如果必要,醫師也可能會安排超音波或核磁共振檢查,來排除其他潛在的問題,如腦部腫瘤等。
性早熟的治療方式
如果孩子被確診為性早熟,醫師可能會建議進行藥物治療。最常用的治療方法是使用「性腺激素釋放素促進劑」(GnRH agonist)。這類藥物可以抑制性激素的分泌,從而延緩青春期的進展,延後女孩初經來的時間,同時減緩骨骼成熟的速度,從而讓孩子有更多的生長空間,達到他們應有的身高。
這類治療一般是安全且有效的,不過,治療需要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具體的療程長短取決於孩子的情況和醫師的建議,並不一定所有性早熟的孩子都需要治療。
家長可以做什麼?
除了醫療治療,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採取一些措施,幫助孩子應對性早熟。
.營養均衡的飲食
避免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尤其是含糖飲料和快餐。多提供新鮮的蔬菜、水果、全穀類和優質蛋白質,這不僅有助於健康,也有助於穩定內分泌。
.避免接觸環境荷爾蒙
減少使用含塑化劑的塑膠製品,尤其是加熱時,應避免用塑膠容器。選擇無化學添加的產品,來減少孩子接觸環境荷爾蒙的機會。
.保持健康體重
保持健康體重對孩子很重要,因為肥胖與性早熟相關。鼓勵孩子進行運動,每天戶外活動或適度的運動,對身心發展都有幫助。
.心理支持
孩子面對性早熟時,可能會感到壓力或困惑。家長應該與孩子保持溝通,了解他們的情感需求,並給予支持。
.定期健康檢查
定期帶孩子就醫,監控骨齡和性激素濃度,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問題,並根據情況調整治療計畫。
性早熟雖然讓家長擔憂,但如果及早發現並適當管理,對孩子的身高和健康的影響是可以控制的。家長可從飲食、環境、運動等方面做出調整,並保持與孩子的溝通和心理支持,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一階段。
顧培馨醫師
現任╱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分泌暨遺傳科主治醫師
經歷╱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住院醫師
學歷╱長庚大學醫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