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分齡教養> 幼兒生活教養> 資深兒心科醫師建議:別把發展當賭注,就醫是為幫孩子「撕下標籤」

資深兒心科醫師建議:別把發展當賭注,就醫是為幫孩子「撕下標籤」

你是否有「小孩發展輕微落後,長大一點就會好」的迷思?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周文君提醒,若孩子有發展相關問題,別怕帶孩子進行評估、諮詢專業建議,就醫絕不是為了在孩子身上貼標籤,而是把既有的負面標籤撕下來。

早療|教育|治療

「我們曾遇過一個自閉症孩子,他阿嬤剛開始覺得孩子只是調皮搗蛋,就常用小竹條打孩子,所以孩子剛來早療課程的時候一直哭;有一次當眾打給我們看,全部醫護人員都傻眼⋯⋯後來孩子早療,我們也同步教她怎麼帶孩子,才讓阿嬤覺得教養可以不用打,孩子表現也有進步。」兒童心智科醫師周文君談起陪伴早療家庭的經驗,誠摯地說,早療不只能幫助孩子提升能力,也是引導家長幫助孩子一起進步的過程。

周文君是現任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高雄長庚醫院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負責人,已經從醫超過35年,是台灣南部早期介入療育觀念的推手之一。

談近年台灣兒童早療通報人數增加的狀況,周文君指出,先天的生理問題、疫情或教養方式導致的環境刺激不足,以及台灣社會對發展遲緩的意識提升,都可能是通報增加的原因;她也特別提醒,不該以環境刺激不足合理化兒童發展落後的問題。當孩子發展進度落後,應儘早尋求專業協助、參與並擬定早期療育計畫,才能有效幫助孩子跟上進度。

專訪周文君,以下為第一人稱訪談內容:

這麼多年來,我們看到兒童早療通報的人數一直增加,其中一個因素是台灣社會對發展遲緩的意識提升。

其中原因一是,社交媒體方便家長傳遞生活經驗,家長拋出對於兒童發展的問題後,很容易引發社群討論,讓家長及早意識到孩子可能有就醫需求;這影響兩歲以下孩子提早發現遲緩就醫人數增加,是我們過去較少見的狀況。

二是醫療系統很積極,基層醫療院所為孩子例行性施打疫苗時,會同步進行篩檢,即時找出有需要幫忙的孩子,也一直鼓勵家長透過寶寶手冊的簡短題目,了解嬰幼兒的發展進度。

原因三是現在老師對於發展遲緩更加了解,也知道醫療與教育端會盡力提供足夠資源。當孩子有需求,老師會提醒家長應該帶孩子進行發展評估,並積極將資源引入教育現場、幫助孩子。

教育端的力量不小、對家長影響很大,很多家長都是因老師建議決定來評估。以前沒有教育資源當誘因,家長會擔心「你強迫我的孩子去醫療就醫,是不是要貼標籤?」而抗拒就醫,現在家長覺得「會多一個老師來幫忙孩子」,有教育資源協助讓他們比較安心,願意走進醫療端

我們也會向家長說明並強調,「就醫不是給孩子貼標籤,而是幫助孩子把身上的標籤趕快撕下。」舉例來說,如果孩子動作慢、理解或學習速度慢,同儕都會觀察出來;當醫療跟教育兩個領域的專家共同介入,能協助孩子提升能力,孩子能力追上進度,標籤就會消失。

有些幼兒園老師提到,因為部分家長過度代勞,孩子張開嘴巴就有人餵食,手指一下物品就會被家人拿過來,孩子可能很聰明,卻缺乏練習機會,導致語言表達能力沒那麼好、肌肉力氣不足,發展有些落後。我把這狀況稱為「小皇帝症候群」,因為孩子不需要動口或動手,需求就都會被滿足。

但家長需要明白,兒童發展就像蓋房子,學齡前孩子在打地基,上小學以後開始建造樓層;基礎能力不佳如同地基不穩,後面蓋房子可能比較辛苦,能力養成也並非一蹴可及,不太可能幼兒時期發展落後,上國小可以突然追上進度。以「小皇帝症候群」的孩子來說,我覺得很可惜的是他們在兒童發展最早期的粗大動作、精細動作發展落後,這些能力影響腦部認知、注意力培養、人際互動⋯⋯若不及早改善,很多能力都無法順利發展。

但也要提醒, 面對兒童發展落後,絕對不要將原因完全歸咎到環境因素上,覺得孩子只是練習少、沒有同儕互動、疫情關在家,導致發展較慢。

我曾經遇過家長覺得「小孩本身沒問題,只要環境改變一下就會好了」、「再等等,孩子自然就會好」而不想尋求專業協助,這種思維就像在賭博!萬一賭輸了,小孩長大但能力依舊無法跟上同儕,該怎麼辦?

台灣就醫收費便宜、醫療水準進步,家長卻「賭輸」,真的太可惜。我常常告訴家長「我們沒有人在賭這個!評估一下不會怎麼樣,沒有狀況就可以安心、有狀況就趕快由專業介入」。家長不必過度焦慮,但若有需要,應該及早進入早療聯合評估,根據家庭狀況討論出幫助孩子的最佳方式,別拿孩子的發展做賭注。

 

 

 

👌本文由【親子天下】授權
  文/ 專家建議|35年資深兒心科醫師周文君:別把發展當賭注,就醫是為幫孩子「撕下標籤」【小烏龜世代】
  更多文章請見 親子天下,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早療這條路,更需要父母的陪伴!親子互動更能有效刺激孩子的能力發展

早療是什麼?了解遲緩兒童早療補助、課程、評估流程

看更多親子天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