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附關係圖鑑」測驗你做了嗎?四種情感關係你是哪一種?經常「搞消失」竟然是這一型
在感情關係中關係中,不論戀愛關係或夫妻相處,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總覺得自己付出的很多,但感受不到對方的愛意,或是經歷了一段失敗的感情後,又很擔心下一段感情會不會又遇到同樣的難題?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張淳翔醫師曾在《媽媽寶寶》專欄中說道,英國精神醫師鮑比(John Bowlby)在1969年提出的「依附理論」,指的是幼兒需要與至少一名主要照顧者建立關係,以促進正常的社交和情感(能力)發展。
這與心理學中的「依附理論」可以說大有關係,因為心理學家們紛紛認為,兒童在成長時所經歷的依附關係,是會直接影響到長大後的戀愛態度與男女相處,他們會在戀愛關係中,會一直以同樣的方式來對待另一半。
甚麼是依附關係?
嬰兒時期的我們,會完全吸收來自外界的資訊,若主要照顧者給予良好的照顧、情緒穩定、遇到問題可以想辦法解決,那你也許就會是安全感十足的人。
反之,若照顧者經常忘記餵奶、情緒焦躁、遇到問題總是驚慌失措,那你也許就會是個焦慮的人。
也就是說,你與最初照顧者的關係,會形成一套你未來在各種關係中的模樣,尤其是伴侶關係,這也是相當知名的心理學理論──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所要傳遞的。
依附理論是由精神分析學家約翰·鮑比(John Bowlby)所創立,他與其學生做了一系列實驗,證明母嬰關係的重要性。
依附理論經過眾多學者研究,有了不同的類型區分:安全型依附、焦慮型依附、逃避型依附、矛盾型依附。
現在,透過超紅的「依附關係圖鑑」測驗,你可以透過簡單的36題測出,在親密關係中你是屬於類型的依附關係!
依附關係的影響甚大
依附理論是由精神分析學家約翰·鮑比(John Bowlby)所創立,這是他與學生經過一系列實驗驗研究後證明,母嬰關係的重要性。
嬰兒時期的我們,會完全吸收來自外界的資訊,如果主要照顧者給予Baby良好的照顧與穩定情緒,那你也許就會是安全感十足的人。反之,若照顧者經常忘記餵奶、情緒焦躁,而且遇到問題總是驚慌失措的話,相信未來你就可能是個容易焦慮的人。
也就是說,你與最初照顧者的關係,會形成一套你未來在各種關係中的模樣,尤其是伴侶關係,這也是相當知名的心理學理論「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所要傳遞的。
依附關係,會影響小孩嗎 ?

依附關係影響我們的每一段人際互動,特別是親密關係。
如果我們對自己的依附模式有所了解,就能更清楚地看見自己的需求,也能更好地理解伴侶的行為。例如,當你發現自己容易因對方沒回訊息而焦慮時,可能與焦慮型依附有關;相反地,若你發現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總是想逃離,則可能是迴避型依附在影響你。
影響1:青春期孩子的行為問題
13歲的威威,明明沒有做錯事,卻在學校被老師冤枉,罰不准下課外加抄課文十遍。他悶悶不樂的回家,媽媽問:「你幹嘛臭臉?」威威看了媽媽一眼,欲言又止,最後聳聳肩,走進房間說:「沒事。」
青春期孩子不願與父母溝通,常常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實也可能源自於親子之間從小所建立
的逃避型依附關係,也是另一種不安全的依附關係
影響2:孩子談戀愛的行為模式
人生中第一個親密關係,就是和父母之間所建立的親情,而親子間的依附關係,可在十多年後進一步影響談戀愛時的親密關係,決定了男朋友、女朋友、丈夫、或是妻子的相處模式。許多恐怖情人行為模式,竟是源自從小到大的焦慮依附型依附關係,一種不安全的依附關係。
四種依附關係類型,深深擊中內心
FarHugs 遠距抱抱就推出了「依附關係圖鑑」測驗!透過簡單的36題測出親密關係中的你是什麼類型的依附關係!結果有著四種不同的類型:包括安全型依附、焦慮型依附、逃避型依附、矛盾型依附。
1. 安全型依附關係 ( Anxious Attachment )
安全型依附的幼兒,在與父母的分離與重聚中表現得較為自在。當孩子感到有需要時,他們信任父母會提供適當的支持和關愛。安全型依附有助於建立健康的情感關係,促進孩子的自信和獨立性。
孩子心聲:我需要你,我知道你就在那裡。一切都很好,我也很好。
2. 焦慮型依附關係 ( Anxious Attachment )
焦慮型依附的幼兒,在與父母的分離與重聚中表現出明顯的焦慮。孩子對分離感到強烈擔憂,但在父母回歸時難以被安慰。可能經歷當出現關鍵需求,父母的對待不一致。焦慮型依附的孩子時常看見自己難受,排除與他人親近。
孩子心聲:一次你在,下次你就不在了。我永遠不知道是否該依靠你。
3. 逃避型依附關係 ( Avoidant Attachment )
逃避型依附的幼兒,表現出對父母的獨立和避免依附的行為。孩子分離時不表現出明顯的焦慮,對父母的情感連結較為冷淡。反應了早期階段缺乏情感支持或拒絕身體接觸。逃避型依附的孩子,表現出退縮、孤立、對學習沒興趣,缺乏人際關係。
孩子心聲:我很快明白我是單獨一個人,不管環境如何,你從來不會出現在我身邊。
4. 混亂型依附關係 ( Disorganized/Fearful Attachment )
混亂型依附的幼兒,在與父母互動中出現矛盾、混亂。可能經歷了父母的恐懼、虐待或其他不穩定的情境,導致在依附關係中體驗到混亂和不安全感。混亂型依附的孩子,對人過度警戒,極度敏感,人際互動不穩定。
8 個安全型依附教養建議
建立安全型依附著重在嬰幼兒時期,並在不同年齡階段適應孩子不同的需求,持續穩定地發展。以下是各年齡階段的建議做法:
嬰兒時期( 出生至2歲 )
1. 提供溫暖和親密感:嬰兒需要感受到父母的親密感,這可以透過擁抱、親吻和溫暖的身體接觸。
2. 適時回應需求:注意並即時回應嬰兒的基本需求,例如哭聲代表的飢餓或不適,以建立對照顧者的信任。
幼兒期( 2至6歲 )
1. 提供穩定和可預測的環境:創造一個有規律的日常生活,這有助於孩子感到安全和有安全感。
2. 鼓勵自主性和探索:提供機會讓孩子自行探索環境,同時確保有一個安全的基地,讓他們在需要時能夠回歸。
學齡前期( 6至12歲 )
1. 促進親子互動:積極參與孩子的活動,建立親子互動,透過共同參與創造美好的回憶。
2. 理解和尊重感受:聆聽孩子的感受和意見,展現對他們的尊重,有助於建立彼此之間的信任。
青少年期( 12歲以上 )
1. 尊重隱私和獨立性:青少年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獨立空間,父母應尊重他們的隱私,同時提供支持和指導。
2. 建立開放的溝通:鼓勵開放而尊重的溝通,讓青少年感到他們的聲音被聽見,同時提供正面的回饋。
依附關係FAQ
Q1:依附關係會改變嗎?
依附關係並非一成不變,隨著個體的成長和經歷,依附風格可能會發生改變。通過自我反思和心理治療,個體可以從不安全的依附轉變為更安全的依附風格。
Q2:如何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
1.自我覺察
試著反思自己的情感模式,理解為何會有某些行為反應。這種自我探索是改變的第一步。
2.建立安全感
無論是透過自我肯定、心理諮商,還是與安全型依附的人互動,慢慢學會在關係中找到平衡。
3.練習開放溝通
勇敢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感受,讓對方了解你的內心世界,而非一味壓抑或逃避。
4.修復創傷
如果你的依附模式與過去的創傷有關,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能幫助你釋放那些未解的情感。
Q3:如何轉變成安全依附?
焦慮負面的情緒反應都是從久遠的嬰兒時期留下來的。
小嬰兒必須完全靠照顧者回應所有生理與心理的需求才能存活,這就是為什麼非安全型依附類型的人在關係中會有很多辛苦。
Q4:親子依附關係是甚麼?
「親子依附關係」的定義為:孩子在幼兒階段,會對照顧者(一般為父母)產生依賴、眷戀的情緒,更準確地來說,也就是發展出所謂的「依附關係」。
Q5:如何增進親子依附關係?
每個寶寶的訊號不太一樣,比如小楷餓的時候可能是輕輕的像小貓唉唉叫聲,但小潔卻是突發性的大哭。寶寶給予訊號除了聲音(語言的),比如哭泣、咯咯笑、外星語;也有非語言的動作,像是微笑、打呵欠、皺眉、蠕動。這都是需要照顧者大量的觀察和經驗,給寶寶適當的回應,能加強他們對照顧者的信任
現在,透過超紅的「依附關係圖鑑」測驗,你可以透過簡單的36題測出,在親密關係中你是屬於類型的依附關係! 依附關係圖鑑測驗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寶寶像無尾熊一樣黏緊緊 ! 改善寶寶「分離焦慮」,就從這4點做起!
.擁抱永遠不嫌少!抱抱好處多,能讓情緒變好,就連疼痛都減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