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分齡教養> 幼兒生活教養> 只要每天進步1%,一年就進步37倍!大學教授爸爸用4方法,教孩子從小建立好習慣

只要每天進步1%,一年就進步37倍!大學教授爸爸用4方法,教孩子從小建立好習慣

《原子習慣》作者詹姆斯‧克利爾指出,「生命的品質,往往取決於習慣的品質。一旦有了更好的習慣,凡事皆有可能。」如果家長能夠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就等於為孩子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

文章目錄

建立好習慣│孩子│學習

好習慣究竟有多重要?《原子習慣》(Atomic Habits)作者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從自己的生命經驗出發,體悟「生命的品質,往往取決於習慣的品質。習慣不變,結果就不會變;一旦有了更好的習慣,凡事皆有可能。」

高中時,他曾被棒球擊中,頭部重創、昏迷數月之久,遭到球隊冷凍而大受打擊。升大一後,他開始養成微小卻持之以恆的習慣,包括:睡眠、讀書、重訓等,這些好習慣讓他在受傷後的第6年,不僅入選ESPN的全美明星陣容,甚至得到總統獎章。

從小培養好習慣,累積「複利」效果

想要建立好習慣,有多難?從《原子習慣》連續4年蟬連網路書店暢銷書冠軍,就不難得知,絕大多數人都為如何建立好習慣為苦。

坊間談「習慣」的書籍和課程不計其數,《原子習慣》為什麼這麼紅?作者提出一個核心觀念是,「從微小的調整做起」。我們常高估一個決定性瞬間的重要性,低估了每天做些小改進的價值。「造就成功的,其實是日常小習慣,」只要每天進步1%,一年後會進步37倍,這就是習慣的複利效果。

此外,《原子習慣》提出,習慣建立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系統(過程)而非目標。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簡志峰表示,《原子習慣》的厲害之處在於,將習慣的建立整個系統化和步驟化,提出4步驟:提示、渴望、回應、獎賞,以及許多具體方法。

簡志峰育有一個念小學3年級的兒子。從兒子小一起,他希望孩子培養3種好習慣:閱讀、運動、自律。

「即使是大人都很難培養專心和自律,何況是孩子,」簡志峰說,如果家長能夠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就等於為孩子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他的訣竅是,善用一款免費的「habitica」軟體和APP,教孩子從小建立好習慣。

將大目標化為日常行動,從小處做起

登入habitica後,先設定你想要培養的「習慣」(Habits),再往下展開、列出「每日任務」(Dailies)「待辦事項」(To-Do's);將大目標化為日常活動,日積月累就能收到明顯成效。

簡志峰以他兒子為例,希望培養「閱讀、運動、自律」習慣,開展到每日需完成的任務有:

①每天造句英文,背5個新單字

②學習1.5個小時,做3個蕃茄鐘(專心學習25分鐘,休息10分鐘)

而落實到「待辦事項」(To-Do's),則有:

①預習學科

②追上學科進度,寫完老師所教的單元評量

③看完一本書分享給爸媽聽。

簡志峰指出,遊戲化是habitica的一大特色,只要孩子完成Dailies和To-Do's就可以「補血」、獲得遊戲幣,激勵孩子養成固定的習慣。

建立好習慣│孩子│學習

建立好習慣的4個步驟

《原子習慣》提出建立習慣的4個步驟,及多種方法。簡志峰認為,方法雖多矣,但最重要的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可以讓好習慣「自動化」運作,而非靠意志力驅動。

提示:讓習慣的提示變得顯而易見

推薦方法:以時間和地點為提示

宣告自己「會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進行『行為』。」將時間和地點作為提示,時間到了就去做這件事。

簡志峰設定每天晚上9點就是閱讀、10點後就練英文。國外留學回來的他,有感於用英文的機會變少,於是刻意練習英文能力。透過habitica軟體,將練習英文對話,設為每日任務(Dailies);每天10點一到就是練英文的時間。

渴望:讓好習慣更有吸引力

推薦方法:誘惑綑綁

把想做的事跟必須做的事綁在一起,例如:跑跑步機時、追想看的劇,激勵自己去做低動機的事。

簡志峰兒子坐爸爸的車時,喜歡聽Youtube(螢幕畫面關掉),於是他要求兒子上車時先背3個單字,再聽Youtube;這個習慣養成後,兒子一上車就會主動要求背單字。

另外,他也讓兒子習慣先聽ICRT的「News for kids」,之後再聽說故事的podcast。

簡志峰則是習慣在洗碗時,看知識性的影片、吸收新知,「所以我很喜歡洗碗,常一洗就半個小時。」

回應:讓好習慣的行動輕而易舉

推薦方法:2分鐘法則

很多人把新習慣的標準設得太高,所以遲遲無法開始,或是好不容易開始了,卻無法堅持、很快就放棄了。「2分鐘法則」可以降低新習慣的心理門檻,只要做2分鐘就好。

「遇到不想做的事,不妨想著先做2分鐘就好。」例如:孩子不想閱讀,就先從一天讀2分鐘開始;想要建立運動的習慣,就先從換上運動服和鞋子開始,再慢慢增加難度。

只要開始了,你就會發現既然都做了,不如做更多吧。簡志峰從「2分鐘法則」延伸出「10分鐘閱讀法則」,遇到孩子不感興趣或太難的書,他會陪兒子一起閱讀,「我們看10分鐘就好,」只要勾起孩子的興趣,接下來也就不用大人逼了。

獎賞:讓好習慣的獎賞令你滿意

推薦方法:習慣追蹤

想要堅持好習慣,可以運用視覺化的紀錄,例如在日曆上打勾,用「習慣追蹤」的方式,鼓勵自己維持下去。

以habitica來說,兒子只要完成任務及該做的事,可以獲得補血和遊戲幣,「這就是很好的習慣追蹤,」看著數值不斷升高,不僅讓好的行為顯而易見,且帶來成就感。為讓好習慣的獎賞更具吸引力,簡志峰還提供兒子可以將遊戲幣兌換成現金,激勵他保持好習慣。

簡志峰設定「每天做研究2小時」的目標,清晨5點半起床寫研究;他透過writing log,統計自己每天花多少時間寫計畫,若達標就打勾,未達到就不打勾。長時間下來,的確有效追蹤自己做研究的產出和成就。

另外,每天晚上10點練英文,也透過Toko軟體,記錄每天的練習,「看著每天的紀錄,會很有成就感,不想讓紀錄中斷。」

想改變習慣,善用「身分認同」法

簡志峰表示,《原子習慣》還有一個建立習慣的好方法,就是「身分認同」。想改變習慣,從改變身分認同開始,更容易從內而外、從本質上做出改變。

像簡志峰在別的老師眼中,是一個postcaster、愛閱讀、愛打籃球的人;而他所採取的行動,如每天閱讀、2至3天會打球,也證明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在兒子身上也可以印證「身分認同」的好效果。學校老師和同學認為他是英文很好、喜歡閱讀的人,「兒子雖然會閱讀,但最常看的書其實是漫畫。」「當別人認為他是一個愛閱讀的人,會強化他採取符合形象的行動,漸漸地,不僅看的書變多且更豐富。」

原本兒子很排斥看知識百科類的書,簡志峰陪著他讀幾次之後,他不僅可以自己看、不用大人陪,還主動帶到學校和同學分享,可惜同學興趣缺缺。他鼓勵兒子「你看的書已經和同學不一樣了,很不容易喔。」

不求立即的成效,做好每個小細節

養成好習慣,需要日積月累。簡志峰指出,「原子習慣強調的是,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一點點』,從微小的調整做起。」對於這點他深有所感,例如:他希望自己投籃變得更準,為此,看了許多籃球的教學影片,記錄需注意的細節,像是注意左手輔助手抬高、右手手肘出手後要超過眼睛、球出手後是中指出手等。

「當你注意細節、做出小調整,日積月累,加上時間的複利效果,就可以把這件事情做得很好。」簡志峰說。

他也分享自己維持好習慣的方法是,「艾森豪矩陣」加上「艾維利時間管理法」。

簡志峰在設定habitica的待辦事項(To-Do's)時,他會多做一件事,把要做的事情設「標籤」(tag),也就是「艾森豪矩陣」:重要且緊急、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不重要也不緊急。

每天上班,就優先處理「重要且緊急」的事,其次做「緊急但不重要」。至於「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每天撥一點時間做,例如:睡前花一點時間閱讀。

而「艾維利時間管理法」,則是列出每天6項最需要完成的事情,用數字標示每件事情的重要次序,第1項做完或達到要求,再做第2、3項…每天都這樣做,自然而然能養成準時、不拖延的習慣。

 

 

👌本文由【未來Family】授權
 文/  只要每天進步1%,一年就進步37倍》大學教授爸爸用4方法,教孩子從小建立好習慣
 更多文章請見 未來Family,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心理學家爸爸黃揚名:從小教出3個好習慣,學習路上少煩惱
好習慣越小培養父母越輕鬆!專家5心法,陪孩子練出好習慣

繼續閱讀
看更多未來Family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