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分齡教養> 幼兒生活教養> 不得不順從的恐懼!「小大人」不是天生的,小時候沒辦法好好當小孩,而長大也不能好好當一個大人

不得不順從的恐懼!「小大人」不是天生的,小時候沒辦法好好當小孩,而長大也不能好好當一個大人

帶有「不得不順從別人」親密恐懼的人,對於別人的情緒、需求都是非常敏感的。這種敏感度,可能是天生,也可能是後天訓練的。

文章目錄

從小,小芯對爸媽的記憶,就是不停地吵架。上小學時,爸媽離了婚,小芯跟著爸爸,離開了媽媽。因為爸爸工作忙碌,將小芯託給爺爺奶奶照顧了一陣子。後來爸爸交了一個女朋友,沒多久他們結婚了,才把小芯接回家。

隨著繼母生下了弟弟。對當時已經是小學生的小芯來說,生活變得很不容易。繼母忙著照顧剛出生的弟弟,因此會忽略小芯是正常的。小芯也很努力幫忙繼母,例如當繼母忙的時候,幫忙做家事、照看弟弟、做好自己的功課……小芯努力做好她能做的每件事,做了許多超過她這個年紀能做的事情。

有一次奶奶來家裡看弟弟時,看著小芯,突然有感而發:「小芯,你要乖一點啊,你爸爸現在有兒子了,你不乖一點的話,會被送走喔!」

實際上,小芯的內心一直隱隱帶著這樣的恐懼,被奶奶這麼一說之後,她更是戰戰兢兢。她考上爸爸要她念的學校與科系,畢業後,就進爸爸的公司工作,後來和爸爸很欣賞的好友兒子相親。但是隨著與阿哲的相處,她發現自己的服裝、外型、交友圈、生活……每一項都在阿哲的控制當中。甚至未來婆婆還要求她,婚後可以專心待在家,不要去工作,也才能好好照顧小孩。

小芯忍不住想,這真的是自己要的生活嗎?

從小有著「必須順從別人」的恐懼

小大人|離婚|順從

從小芯的故事中,我們會發現,帶有「不得不順從別人」親密恐懼的人,對於別人的情緒、需求都是非常敏感的。這種敏感度,可能是天生,也可能是後天訓練的。

天生的敏感度

天生的意思是,有些人對他人的情緒、需求與非語言線索特別敏銳,這使得他們能夠很快速地了解別人的感受與情緒,且能力上也做得到,就可能會主動去幫忙

後天訓練的敏感度

從小芯不斷變動的童年中,除了生活環境,主要照顧者也一再更換,小芯一直感受到自己並不安全的危機感,小芯養成了一個很有效的生存策略:聽話。

「聽話」,包含了討好與順從。這個策略,其實與兩種能力有關:不僅僅是對他人的情緒敏感度高、容易知道他人的需求;也代表著,這個人能做到別人期待的需求,有時候甚至超乎他年紀所該做到,或能做到的。

長成令人心疼的「小大人」

為了要讓自己能夠「暫時安全」、能夠生存,小芯努力發展自己的生存策略,讓自己做到超過本身年紀做得到的事情,滿足大人、身邊的人的欲望,成為一個「很方便的人」,成為一個小大人。

她犧牲了可以當小孩的童年,可以被照顧的機會,她成為大人的助手,甚至替代了大人的位置。那些撫育、被照顧、被理解……都離她很遠。大人沒時間給她,以為她不需要,然後,從未得過這些的小芯,也以為自己不需要。

小芯以為,她的人生,就應該滿足所有人的期待。

過度自我保護長大的小孩

小大人|離婚|順從

那種內心恐懼、焦慮所造成的心情擺盪,讓小大人懷抱著匱乏與不安,扮演著僵化的角色,沒辦法安撫、滿足自己的需求,沒辦法提出自己的感受與需要,沒辦法保護自己,永遠成為他人的得力助手,但永遠都不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

小芯小的時候,面對父母劇烈的爭吵時,很容易把問題怪罪在自己身上,即使那其實跟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有些孩子,從小面對情緒起伏相當大的家人,甚至有精神與肢體暴力,每個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生存策略,保護自己不被對方的情緒傷害,而帶有「我不得不順從別人」親密恐懼的孩子,則是在當時,學會了「討好與順從」,甚至會長成讓我們心疼的孩子!

「討好」的策略

面對權力、資源都比我們強大的大人,使用「討好」的策略,幾乎是唯一能做的。因為,當我們把自己的能力全部用在別人身上、用來服務別人時,就會被別人的評價與感受,會有一種「不得不」的感受,而無法感受到自主與自由。

過度在意別人的需求

當我們過度在意別人的需求與感受,而奉獻出自己的心力時,即使再有能力,都會受困於那種「被控制」的感受,而沒有辦法感覺到:自己是有能力的。

忘記肯定自己的能力

「不得不順從的恐懼」,把力氣用在別人身上時,我們不會肯定自己的能力,而是帶著焦慮,看著別人的反應、調整自己的行為。當對方的情緒穩定了、臉部表情放鬆了,我們才覺得自己「及格」而鬆了一口氣。

小時候沒辦法好好當小孩,而長大也沒辦法好好當一個大人。身為父母,應該多思考該給孩子怎麼樣的兒時時光 !



作者 : 周慕姿
出版 : 寶瓶文化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我不敢!」孩子膽小,你可能就是「幫凶」,這「兩句話」千萬不要說,才不會無形中剝奪小孩的勇氣
7招讓孩子自信爆棚!父母試著放手不當「媽寶、爸寶」,不斷催眠暗示孩子「你可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