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問良醫> 醫生專欄區> 【魚丸醫師的媽媽經】不打小孩難嗎?努力朝向天天都是「不打小孩日」,別讓兒時的傷成為一生要療癒的疤

【魚丸醫師的媽媽經】不打小孩難嗎?努力朝向天天都是「不打小孩日」,別讓兒時的傷成為一生要療癒的疤

在華人社會中,許多父母對「不打不成器」感到深信不疑,但用打的方式教小孩是有效的教養方式嗎?犯錯被打的孩子,到底是真的知道錯在哪裡?還是怕被打而已?

文章目錄

 

國際不打小孩日|教養|教育
(「國際不打小孩日」宣導「正向教養」。圖/shutterstock)

每年的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其實不是只要這天不打小孩,其他天都可以打,而是希望宣導試試一天不打小孩,兩天不罵小孩,以正向、正念、溫和但堅定的引導,冷卻自己的火山;面對被杏仁核控制的小獸,有覺察、有努力,也許你會發現,教養小孩本來就不需要用打的。

情緒與教養.不該混為一談

魚丸醫師會念小孩,但真的很久不曾打小孩,連輕輕打包著尿布的屁股都沒有。當然,我不是聖人,在面對小孩歡恰恰或是脫序行徑的時候,不可能沒有情緒,但處理我的情緒和教養他的行為是兩件事,不應該混為一談。

在想打小孩的衝動快壓過自己的理智腦時,就問一句「我們都教小孩不能打別人,為什麼大人可以打小孩(只因為我是為你好),或許可在脾氣快牙起來想打小孩的時候,讓自己冷靜一下(想想不管是老師對學生,長官對下屬、兄姊對弟妹變成了「因為我為你好,所以我要打你」,真的就不合邏輯且是情緒勒索的行為,父母對小孩不也是嗎?)

看到孩子眼中的不甘

不記得是多久前的事了,大概還是職業二寶媽的時候吧!(那時的我的確常常處於一種火山要爆發的狀態,真的就是蠟燭兩頭燒,快燒成灰燼的狀態。)

在看到芋圓拿了粉圓的東西,粉圓怒吼跟用力推她,然後,妹妹哭了,我罵了姊姊,姊姊也哭了,此刻,我看到姊姊眼中的不甘,「你們管我的時候也會兇,為什麼我不能兇妹妹?她拿我東西耶!」(對!就是學得這麼像,我還只是會河東獅吼而已。)

想像一下,如果手足間也是大的打小的?(因為弟弟妹妹不乖,我在教他。)或是同儕之間?(我看到同學上課沒坐好,所以我打他?)這應該都是沒人能接受的人際關係互動吧!

在看到小孩復刻自己像「恐龍」的樣子之後,我強迫自己冷靜下來,花了一個晚上跟小孩好好解釋溝通,好好同理,好好道歉,然後和好。

穩定內在與減少疲累

當父母真的很不容易,是一輩子要學習的課題,而這人生遊戲關卡已經開始玩了,當然,只能想辦法破關,而要如何處變不驚?(或不為所動?)我覺得需要:穩定自己的內在減少自己的低路狀態(疲累)。

很多時候,我們對於小孩各式行徑的容忍閾值降低,真的就是太忙、太累了而感到厭倦和煩躁;幫手請好請滿、三機買好買滿,但最重要的是,放下對於「完美的高標準」執著,動手前,先想想這真的犯了什麼罪大惡極的過錯嗎?打了他們不說話,是知道錯?還是只因為怕打?

以打教養孩子.任何階段都不合理 

有人說,「適度的打是管教」,真的嗎?來看看各階段的孩子狀況吧!

不能溝通的小小孩:照顧上有時真的會感到很挫折,但是都不能溝通了,打怎麼可能有用?只會哭更大聲吧!(如果真的發現自己有著無法控制的怒火,必須要想是自己超過負荷?或是不是有大人自己的難關需要後援?)

學齡前的小孩:習慣說「不要不要」愛唱反調,打了還是會說:「不要!不要打我啊」,他就都還在探索學習一切,打了還是不懂自己做錯什麼,只知道被打很痛、打人者很恐怖啊!

國小╱國中╱高中╱大學:不聽話、不寫功課、考試沒考好,打了就會好?我知道在還沒有禁止體罰的時候,少一分打一下很常見,但不會解題就是不會解題,與其花力氣打,不如好好檢討錯在哪?避免不要再犯才是重點吧!

其實不管哪個階段,用打的都覺得不合理,不是嗎?

打不一定能解決問題.卻會消磨親子關係 

適當的體罰真的有助於管教嗎?我很佩服的正向教養老師——羅寶鴻老師說:「體罰只有短期效果,沒有長期效果;隨著孩子愈來愈大,例如到了青春期,當他已經不再怕這些方式、甚至會做出反抗時,這些方式就會完全失效。

我不贊成打小孩,還有一個主因是一開始可能很有效,會逐漸讓人食髓知味(像吸毒一樣),但如果孩子只是怕,而不是真懂錯在哪裡,就很容易故態復萌;在孩子開始發展出獨立思考判斷和反抗能力,卻還不能與大人分庭抗禮的時候,大部分的大人下手就開始愈來愈重了,小孩可能就被貼上「打不聽、 不受教」等等標籤。

然後,等到孩子年紀又更大了,不怕了(或是不在意了),小孩又會被貼上「不懂感恩、天天往外跑、青春叛逆」的標籤,一次又一次的在「打」中消磨掉彼此的親情,最後打不動,也不能打了,但親子關係也觸礁了,要再挽回需要花更大的氣力!(當然,也有一部分的人發現打到出現瓶頸的時候,及時煞車,尋求改變。)

而且這種「管教就是要打」的模式會潛伏在內心,在你脆弱而疲累的時候爆發出來,之後,再次傳到下一代,這必須是要自我覺察後,花費很大的力氣來引導自己、克制自己,童年的傷有多大,長大就會需要多大的努力來療癒它。

國際不打小孩日|教養|教育
(體罰只會讓孩子「害怕」,不一定能讓他們察覺錯誤。圖/shutterstock)

以正向教養引導孩子

不過,現代父母的看法有點兩極,也是有太寵的恐龍,但「正向教養不是放縱、不是忽略、不是不管」,而是如何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自信、價值和歸屬感。

引用自羅寶鴻老師的文章:「正向教養正確的含意是:給予孩子內在正向資源;透過各種善巧方式,來保有與增長孩子內在的歸屬感與價值感」。


延伸閱讀
打完孩子又後悔?避免用情緒管教孩子,3個步驟教你冷靜下來

爸爸從小疏於關心造就骨子裡的自卑,言承旭:我就是個窮小子沒想過會成為偶像,好像自卑永遠在我身上了......

 

魚丸醫師

四寶媽魚丸醫師

魚丸醫師的媽媽經」是一個兒科醫師&四寶媽咪分享育兒經驗的小天地,望可以增能父母,也增能自己。Empower parents, empower myself.

 

#正向教養是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自信、價值和歸屬感
#更多母乳哺育和育兒資訊歡迎追蹤FB/網站:魚丸醫師的媽媽經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