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名人育兒> 名人部落客> 孩子被欺負怎麼辦?父母請掌握3原則,陪孩子安度風暴

孩子被欺負怎麼辦?父母請掌握3原則,陪孩子安度風暴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孩子進入校園生活後,難免會碰上人際糾紛,甚至被欺負、被排擠;此時,父母若能帶著傾聽之耳與理解之心,溫柔陪伴,孩子就有機會長出力量,安度難關。

文章目錄

歧視│被欺負│霸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孩子進入校園生活後,難免會碰上人際糾紛,甚至被欺負、被排擠;此時,父母若能帶著傾聽之耳與理解之心,溫柔陪伴,孩子就有機會長出力量,安度難關。

天下父母,多半希望孩子平安快樂,但凡是團體生活,就不可能事事順心,難免有摩擦與衝突。兒童福利聯盟從2004年開始研究校園霸凌事件,近期發布最新的「2022台灣兒少微歧視現象與校園霸凌調查報告」,結果發現,有87.6%的受訪兒少曾遇過「班上同學被嘲笑或被排擠」,也有76.6%的兒少認為「校園霸凌問題很嚴重」。

兒福聯盟執行長白麗芳指出,許多霸凌事件源自偏見與歧視,這些偏見與歧視,則可能始於不自覺的「微歧視」(Microaggression),因而此次調查將「微歧視」列為重點,盼引發更多關注與討論。

一般而言,「直接霸凌」的程度較嚴重、也較明顯,常見的事件如破壞個人物品、甚至做出攻擊;「間接霸凌」則以嘲笑、諷刺等較常見,也是微歧視的行為表徵。

孩子被欺負的常見原因:個性、表現、長相

調查中發現,容易引發微歧視的因素包含個性、表現、長相等等。兒福聯盟詢問了全台兒少「曾被嘲笑或排擠的同學遭受微歧視的原因」,有59.7%的受訪兒少認為是「脾氣不好」,有41%的人選「愛出鋒頭」;太醜、太胖、跟大家不同掛等等,也是常見原因。

歧視│霸凌│兒福聯盟(資料來源:兒福聯盟_未來Family)

調查中也詢問「若自己被微歧視了,要怎麼解決?」結果只有48.3%的孩子會「跟師長求助」,其餘方法則有「嘗試改變自己,跟大家一樣」(47.3%)、「增強自己的其他特點,轉移注意力」(41.6%)、甚至有29.3%的兒少會「隱藏容易被微歧視的特質」。

若碰上「直接霸凌」,六成孩子會向師長求助

但假如碰上了直接霸凌,有60.1%的受訪兒少表示會「告訴老師或家長」,明顯比間接霸凌多,另有50.9%的人願意「勸說霸凌者停止霸凌」,有34.1%的人表示會以「實際行動干預或召集其他同學過來協助受凌者」;也有人選擇「遠離霸凌的發生現場」(13.9%)、「假裝沒有注意發生什麼事」(7.2%)。

調查也發現,有42.8%的兒少擔心,如果為他人維護正義,自己可能會成為下一個受害者;也有9.4%的兒少認為學校不會特別處理霸凌事件。整體而言,有76.6%的兒少認為「校園霸凌問題很嚴重」。

如果孩子被欺負、被霸凌,掌握三原則陪伴

沒有父母希望孩子受到傷害,但倘若孩子被欺負、甚至被霸凌,父母又該如何陪伴孩子安度難關呢?專家分享了三大原則:

1.穩住自身情緒,觀察、傾聽與理解孩子

白麗芳說,根據過往的調查與研究,孩子被欺負或被霸凌,卻不敢跟父母講,通常是因為擔心事態變更糟,「孩子最怕的,就是大人一聽完後,就跑到學校想處理,結果把事情搞得更大。」父母自身要穩住,情緒反應別太激烈,畢竟孩子才是當事人,得優先照顧孩子的心情。

臨床心理師、暢銷書作家王意中也說,孩子碰上這類事件,父母難免焦急,但還是別太衝動,最忌諱直衝學校興師問罪

王意中還提醒,不見得每個孩子都願意談這類事情,父母永遠要記得「孩子不說,不表示孩子沒事」,如果父母夠敏感、細膩,應該能感覺到孩子的不對勁,平常就要多關心,觀察、傾聽與理解孩子是最重要的。

2.避免說錯話,對孩子造成二度傷害

父母除了要穩住情緒,還要「小心說話」。王意中觀察,有些父母在碰到這類情境時,常因心急,會不小心就開始批判、指責孩子,說出「我不是叫你不要落單嗎」、「如果你功課好人家就不會霸凌你」之類的話,反而對孩子造成二度傷害。

他提醒,下述這三種「NG回應」,父母最好別說出口:

NG1:指責孩子,將被欺負的原因歸責於孩子自身,例如說「都是你自己的問題」、「還不是因為你講話太小聲/成績不好/太矮/衛生習慣太差…」等等。

NG2:下指導棋,例如說「你應該去告訴老師」、「你應該大聲一點」等等,甚至說「你就直接打回去」、「你要罵回去」。

NG3:否定孩子,例如說「人家應該只是在跟你玩」、「同學之間本來就會開玩笑/打打鬧鬧」、「這沒什麼/沒關係」等等。

3.同理照顧孩子的情緒,共同尋求解方

在碰到這類大事時,孩子的心情是很需要被照顧的,白麗芳強調,父母要盡量先同理、關心孩子的情緒,然後再共同尋求解方,陪孩子一步一步的想該怎麼辦。

王意中說,可以問問孩子,需不需要幫忙、希望父母怎麼做,假如孩子願意讓父母行動,那就跟孩子一起討論看看要怎麼處理比較細緻、沒後遺症,盡量讓孩子有安全感

如果孩子不希望父母介入,那就瞭解看看孩子顧慮的事情是什麼,「大多是因為擔心情況更糟,那父母該如何與老師溝通,取得孩子的信任,就很關鍵;也有些時候,孩子其實是有自己的處理方式的,那就聽聽看孩子打算怎麼做,再一起討論可行性。」

如果孩子是「目睹者」,父母請別說這兩種話

在霸凌事件中,旁觀的孩子也很需要父母關心。如果孩子在外目睹了霸凌、或看到有人被欺負,回家訴說時,王意中提醒,父母要避免給出「這不關你的事」、「反正老師會處理」或「你怎麼沒跟老師說」、「你應該要勇敢幫忙」這兩類回應。

他分析,通常目睹霸凌的孩子,會有矛盾和掙扎,不知道是否要跟大人說。有些父母擔心自家孩子成為下一個被霸凌者,所以要孩子別說,但孩子心中可能會有罪惡感、有道德壓力;有些父母則認為孩子應該要有正義感、要勇敢挺身而出,但孩子難免也會害怕自己因而受害。

王意中建議,父母別急著給建議,而是先好好傾聽孩子的想法,跟孩子談談他想怎麼做。假如孩子想告訴老師、但會怕,那就跟孩子一起思考解方,想想看要怎麼講才能保護自己,例如要請老師保密、或是由大人來出面等等。

假如孩子不想講,父母也別強迫孩子,避免再給道德壓力,而是應該讓孩子瞭解「霸凌並不只是目睹者的事情,而是大家的事情」。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些目睹霸凌的孩子,回家也沒跟父母講,而是自己默默糾結,衍生出的心理壓力甚至可能比被霸凌還來得更強烈。

如果孩子是「加害者」,請引導孩子自我覺察

假如孩子欺負了別人,甚至是霸凌事件的加害者,王意中提醒,父母首先要穩住自己的情緒,別破口大罵,更別動手體罰。

接著,父母要引導孩子自我覺察,可以問問孩子「你在做什麼?」讓孩子回想自己說了什麼、做了什麼,具體說出自身行為後,再問問孩子「你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有些孩子會回答是「為了好玩」,父母此時可以繼續問「是哪一句話、哪個動作好玩?」、「是對你來說好玩?是誰會覺得好玩?」王意中說,這類的引導,能讓孩子更清楚去意識到自己做了什麼

倘若孩子一直拒絕回答,那父母就把話愈講愈清楚,例如可以說「星期二早自習,你在走廊上,對某某做了什麼,是嗎?」讓孩子直視自身,談話過程中,也要不斷傳達「沒有人有權利去霸凌別人」的基本觀念,並讓孩子理解所需要付出的後果跟代價,讓孩子去承擔,例如接受學校輔導、接受校規處置等等。

而孩子的每個表面行為背後,都有其心理需求,通常會欺負、會霸凌他人的孩子,更是如此,如何接住這類的孩子,正是大人的責任。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我只是開玩笑,又沒怎樣」「同學背著我,另設一個群組」中學輔導主任:解決人際衝突,從情緒教育教起
謝謝葉永鋕… 一個國三少年的死,教了我們很多時候你以為的「無心」,卻帶給別人無窮的傷害!
被霸凌的孩子長大成為地獄來的老師!《黑暗榮耀》宋慧喬復仇,直擊爸媽心中最深的恐懼

 

👌本文由【未來Family】授權
 文/76%兒少認為校園霸凌嚴重》孩子被欺負怎麼辦?父母請掌握3原則,陪孩子安度風暴
 更多文章請見 未來Family,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看更多未來Family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