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分齡教養> 兒童生活教養> 【蘇文清專欄】倡導正向教養之前,教導者應該要先學習「正確」教養

【蘇文清專欄】倡導正向教養之前,教導者應該要先學習「正確」教養

正向教養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促進良好的親子關係,但提醒教導者,應當先學會「正確」教養。

文章目錄

正向教養勢在必行,不過熱衷「正向」之前,教導者應當先學會「正確」教養,不然很容易在缺乏判斷能力與執行技巧的前提下,讓孩子產生錯誤或是不切實際的價值觀。

執行正向教養之前,您要知道的事:

1.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可能全然只有正向回應,一定是正負向穿插交流,假若生活中對孩子都只有正向回應,會讓孩子誤以為世界都是美好的。哪天突然遭遇到負向回應時,會不會一時無法承受而崩潰呢?

2.人難免會有情緒,若要求教導者在教育過程完全採取正向思維,過於強人所難。所以在建立正向思維之前,教導者要先學會正確管理自己的情緒與想法,才能做好執行教育的角色。

3.不是每位孩子都具有穩定的同理心、察覺能力與心智發展,難免會有得寸進尺的時候,若要求教導者完全採取正向管教,總會流於矯情做作,所以在學會正向管教之前,教導者要先學會正確的管教技巧,才能讓教育執行下去。

4.每個人都善解人意,難免會遇到自以為是的人,若要求每位教導者與孩子都採取正向角色,總會讓人委屈。所以在建立正向角色之前,要先學會塑造正確規範,讓大家知道界線在哪裡。

正向教養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都會期待「正向」,但是現實生活中又不可能完全只有正向,那我們就先從「正確」觀念著手起:

正確8觀念

1.同理的背後‧明辨是非

同理指的是站在對方的立場,設想對方的感受,但是設想的過程不代表您允許對方的任何行徑,所以教導者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不是將孩子所有行為都急著合理化。

2.要懂得溝通‧不濫用溝通

溝通是一種交流,但不是每件事都急著要溝通,尤其是孩子情緒行為失控,明顯影響別人時,這時管控行為會比溝通更重要。所以在溝通之前,教導者要辨識時機與方式,不然很容易淪為迎合。

3.好壞話都要懂得說

該讚美就讚美,該肯定就肯定,該要求就要求,該負責就負責,教導者要學會辨識哪些行為是孩子本來就會的、應該要會的;是必須要做的,或是應當要面對的,而不是只說好聽話來討好孩子。

4.孩子有能力管理‧建立規範

規範建立需要有決策與判斷的能力,在孩子能力尚未建構前,有些規範一開始就須由大人決定,而不是任由孩子做主,不然孩子訂立的項目都會以自我為中心。等到習慣養成,要收回就難了。

正向教養

5.教導孩子學習尊重他人與規則

尊重的建立在於相互性,每個環境都有規則,不是孩子想要怎麼做就可以為所欲為,在同理心尚未建立前,大人更應教導孩子挫折忍受度,不然過度尊重反而會讓孩子自以為是,造成他人的困擾與壓力。

6.愛的教育‧賞罰分明

愛的教育講求的是賞罰分明,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教導者要給予溫暖的肯定與回應;當孩子表現不好時,教導者也必須做到管理、監督、要求與處罰的表示,明確告知什麼行為是對的,什麼行為是錯的,讓孩子學會行為負責,而不是擔心孩子會心理受傷而過度的包容,也不是為了討好孩子而過度的縱容。

7.學習過程不可能都是快樂

不是每項技巧的學習都可以平白獲得,也不是每個階段的學習都可以輕鬆應對。學習本身就是一件辛苦的過程,許多成就的養成要建構在足夠的能力上。有能力就會有成就,有成就就會有快樂,有快樂才助長能力,依序形成正循環。所以在倡導快樂學習之前,教導者應該先辨識孩子目前能力是否足以因應,而不是一切以快樂為優先,無形中成為孩子逃避的藉口。

8.有些事真的沒有道理可言

有些社會常規與知識的內容真的只能硬背下來,若什麼事都要等到孩子懂得之後才能教,很多學習就不用進行了。所以在講道理之前,教導者要辨識當下是教導還是要求,再來決定是否要向孩子說明道理,不然最後只會演變成無止境的辯論現場,被孩子牽著走而不自知。 

每個人都希望正向回應,但是學習過程是正負向都有,所以在倡導正向教養之前,教導者更應該學習「正確教養」,具有辨識是非的能力。當您懂得辨識是非,才能教導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孩子獨立思考的表現;教導孩子懂得應對進退的技巧,提升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延伸閱讀

【蘇文清專欄】父母不在場的手足爭執該如何調解?善用6技巧化解手足衝突
獨生子女真的學不會分享?心理師:「家人就是孩子最好的學習對象」
正向教養: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先做「1件事」有助於孩子更勇於承擔錯誤!



蘇文清職能治療師
我不是一位主流教育者,我只是一位喜歡跟著孩子一起學習的務實療育者,我是職能治療師,我擅長兒童發展、兒童教養、感覺統合、專注力學習、情緒行為管理、遊戲功能,以及社會人際互動技巧,我喜歡說說我怎麼與孩子們有效互動,只是我的方式都不是從書本理論而來,都是療育課程中,孩子們教會我的事!
臉書/蘇文清職能治療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