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分齡教養> 兒童生活教養> 「不會教不要生」這句話,若是能換成「我們能夠怎麼幫助這對父母」該有多好?

「不會教不要生」這句話,若是能換成「我們能夠怎麼幫助這對父母」該有多好?

最近因為4歲童在餐廳的行為,又讓「不會教不要生」這句話充斥在各大媒體版面,也讓家有幼兒的父母看了好無奈......

    還沒生孩子前,我也是那種很怕孩子吵的人,也在想他們的教養過程發生什麼事,或是未來若自己成為父母,該怎麼教孩子規矩。然而在自己有了孩子之後,我確切地明白:「孩子不會是時時刻刻都可以表現出符合期待的行為表現。」當然,和爸爸媽媽用什麼樣的方式協助也會有關係。

推薦閱讀:10個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幫助父母陪伴3歲的孩子成長

幼兒生活教養
(每次帶幼兒外出用餐,父母都會戰戰兢兢。圖/Shutterstock)

沒有小孩會故意做出不討喜的行為
也沒有大人不想讓自己的小孩乖乖聽話

    也讓我不禁想起孩子在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時哭鬧,我又忙、又擔心他人眼光的記憶;當然,也想到很多路人伸出援手,幫助我和孩子聊聊天,玩一玩的光景。路人們貼心的舉止,都可以讓我感激好久好久。

    其實,很多大人是想要在公眾場合「教」孩子的,但用的方式可能非常的「祖傳」,用打的、用罵的,但結果只是讓孩子哭得更大聲,父母斥責得更用力。記得有一次,我在公車上看到一位爸爸抱著一個小女孩,小女孩正在哭鬧,爸爸情急之下就打了她說:「不准吵!」我坐在小女孩的背後,我找到包包的一個吊飾,因此拿起這個吊飾和她玩,孩子就因為注意在這個吊飾上,停止了哭泣。

    我也想起我的小時候,陪著我媽去等我哥哥下課,我無聊開始按起公共電話的按鈕,一個大人路過後指著我的鼻子大罵:「電話就是被你這種孩子玩壞的!」我嚇到了,然後這樣的「正義」跟著我到現在,我不想玩壞電話,我只是無聊。

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村莊來照顧,不是這個村莊的人來指責父母該怎麼照顧。

推薦閱讀:放手讓孩子體驗人生吧!多用「可以」取代「不可以」

幼兒生活教養
(當孩子在大街上、公共場所哭鬧時,父母就開始頭痛。圖/Shutterstock)

父母需要時間學習怎麼「教小孩」

    孩子不是縮小版的大人,面對環境會有大人想像不到的情緒反應。的確,當我還是年輕爸媽時,我真的不太會教,但是我需要學:學習用什麼樣的方式可以讓孩子平靜下來、學習可以利用哪些小道具安撫孩子情緒、學習一些預告的方式,幫助孩子可以在公眾場合更穩定。 

    當然,孩子一定會有失控的時候,大人需要考慮到周遭的人的感受,可能會影響到店家的部分,父母也需要表達歉意或是協助溝通,這對孩子來說也會是一個示範。身為父母也無法期待他人一定要像我們一樣理解孩子,畢竟我們也常常覺得孩子很吵,我們自己當父母的也會失控。

理想「社會友善育兒」,是雙向理解

    這永遠是一個雙向理解的過程,不應該用對立的方式面對我們的教養環境。若是社會能給父母更多的支持與教養方式,讓民眾對於小小孩的有更多理解與同理,絕對會比落下一句「不會教不要生」來得好上很多。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別再讓孩子用成績換取獎勵!教養專家:獎勵過多反而影響學習
在思考「孩子為何不聽我的話?」之前,你遵守與孩子之間的約定了嗎?
《兒子使用說明書》:陪伴孩子度過失敗挫折,能提高抗壓力

 

本文由【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曾心怡臨床心理師】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facebook: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曾心怡臨床心理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