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名人育兒> 名人部落客> 溺水者通常很安靜!戲水溺斃出現「十大徵兆」剩不到60秒能營救

溺水者通常很安靜!戲水溺斃出現「十大徵兆」剩不到60秒能營救

夏季水上活動盛行,不少民眾疫情期間悶壞,迫不急待外出到溪邊或海邊戲水,卻因不諳水性發生溺水意外。美國水上救援專家指出,溺水者通常非常安靜,往往周邊的人無法發現身旁的人已經溺水。

文章目錄

夏季戲水│戶外活動│溺水者
 
  夏季水上活動盛行,不少民眾疫情期間悶壞,迫不急待外出到溪邊或海邊戲水,卻因不諳水性發生溺水意外。美國水上救援專家指出,溺水者通常非常安靜,往往周邊的人無法發現身旁的人已經溺水。
 
  國內每到夏季溺水事件頻傳,台南知名景點漁光島海岸日前有 6 名畢業生到海邊晚耍,有 3 人溺水,2人幸運上岸,但 1 人不幸溺斃。而宜蘭南澳碧候溫泉野溪,1 名男性遊客因划獨木舟翻覆,溺水搶救不治。

對溺水者的錯誤迷思

  根據國外水上救援專家 Francesco Pia博士指出,溺水者並不像一般人想像的會有猛烈掙扎、水花飛濺,還有振臂呼喊的行為,「溺水的人遠比想要安靜」,因此擔任救生員或海岸巡警都要特別留意溺水前的徵兆。

迷思1

  溺水者很難呼救,人必須要先呼吸,才能夠說話。溺水時嘴巴會在水的表面時沉時浮,必須很急速地呼氣吸氣,在無法獲得良好的換氣之下,更遑論開口呼救。

迷思2

  溺水者無法招手求救。一但溺水之後,人類本能會迫使雙臂向水面伸展下壓,幫助自己的頭部或口鼻露出水面呼吸,因此根本無法朝岸上或人群揮臂求救。更可能無法伸手抓向救生器材自救。

迷思3

  由於溺水者身體會呈現在水中保持直立狀態,期間極少有踢腿等幫助浮水的跡象,因此極少會濺起水花引起關注,且根據統計溺水者沉入水面下,往往只有20到60秒挣扎的時間。
 
夏季戲水│戶外活動│溺水者

常見十大溺水徵兆

  專家指出,如果溺水者呼喊求救、濺起水花的人仍會有一定風險,若是開始出現本能的溺水反應出現就要小心了,這時候的落水者可能沒辦法有太多的回應和動作,一心正努力想著與死神搏鬥,常見的十大徵兆包含:
 
頭沉入水下,嘴巴浮在水面上
頭向後傾斜,嘴巴呈現打開姿勢
眼神呆滯、空洞,無法精神集中或發聲
雙眼緊密
頭髮散落在額頭或眼睛上
雙腿沒有在打水,身體維持垂直狀
呼吸急促或大口喘氣
嘗試向某個方向游去,但卻沒有前進
嘗試翻身
水中姿勢像爬樓梯般,但無法探出水面
 
  Francesco Pia博士指出,如果你看見有人落水,但一切看起來很正常,目光直挺挺宛如採水,你需要在多加問一句「你還好嗎?」如果對方有回應,代表還好。如果對方目光呆滯,那代表他溺水了,距離拯救時間不到30秒。
  他也提醒父母們,在孩子們戲水過程中,時常會發出玩耍的吵鬧聲,一但聲音變得安靜時,就應該特別留意是否有溺水的或其他意外,並開口詢問是否一切安好,不要只是在看看就好,很多小孩在周遭有人的情況下溺水,卻沒有人發現。

台灣溺水數據:2地點、時間最危險

  內政部消防署統計,2016至2020年溺水死亡人數共計2599人,平均每天有1.4人死於溺水意外。其中救溺勤務地點,以「溪河」發生人數佔最多,佔整42.11%。 居次為「海邊」佔整體22.66%,兩者總計超過六成多。 最多溺水人數年齡層,以大專以上未滿65歲之社會人士比例最高,佔整體溺水人數56.15%,其中16時人數最多,次之為15時,因此水域管理及消防機關也「10時至16時」列為水域救援重點時段,提醒民眾夏季戲水要提高警覺。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夏日蟲蟲危機!皮膚科醫師詳解6種常見蚊蟲咬傷症狀、預防和治療方法
真實溺水跟電影演的不一樣!無法大聲呼救、30秒失去意識,海巡署用kuso插畫警示父母戲水安全
會游泳≠不會溺水!玩水達人小飛:美國小孩從湖泊開始玩水,游泳池無法消除恐懼!

 

👌本文由Heho健康授權
 文/溺水者通常很安靜!戲水溺斃出現「十大徵兆」剩不到60秒能營救
 更多文章請見 Heho健康,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看更多Heho健康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