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分齡教養> 幼兒生活教養> 讓孩子好脾氣,父母以身作則3原則

讓孩子好脾氣,父母以身作則3原則

所謂的「情緒或行為問題」,其實是依照大人當下的感覺來定義的,寶寶也會因為大人的鼓舞,進而加強重複某個動作。

    在面對不停哭叫或是情緒不佳的寶寶,相信很多爸媽第一個反應就是怒急攻心,但這樣的行為不只無法解決寶寶的負面情緒,還會讓他產生陰霾,如果家長能確實做到以下3點,在親子溝通的課題上,也能提高雙贏的機會! 

推薦閱讀:【羅怡君專欄】透過你的教養,真的可以讓世界變更好!

兒童教養
(父母好脾氣,會在無形之中感染孩子。圖/shutterstock)

練習1.深呼吸、放鬆

    寶寶在出現一些「你認為不妥」的行為時,請先確定寶寶的行為是否真的造成他人困擾(畢竟這種狀況很有可能是爸媽自己受不了或感到不好意思),如果在安全無害的情況下,不見得要阻止此行為,有時候只是小孩的遊戲探索過程,或是釋放情緒,就算不予理會,過了一陣子之後,可能就會停止這些行為。  

練習2.觀察哭叫的可能原因

    若寶寶哭鬧並非生理上的不舒服,而是來自於心理層面因素(認生、恐懼、被嚇到),建議爸媽還是要儘快給予回應,例如出聲安撫、拍背擁抱,給予寶寶安全感,讓孩子能適當抒發情緒,了解爸媽有注意到他的需求後,情緒會恢復得比較快。

    如果寶寶依然哭鬧不止,家長當下可拿東西轉移注意力,或是抱著他離開讓他不舒服的現場,甚至是交給在場其他親友接手協助,換人抱抱看,讓彼此喘口氣,或許也會有不錯的效果。  

練習3.設定警告時間

    有些行為不會在第一時間就造成寶寶危險,父母可以設定時間,並適時給予警告,如果寶寶還是不聽話,就可以直接制止;但是,若某些行為一開始就不能進行,像是從高處跳下,就要第一時間制止,甚至輕輕地打小手或小屁股以示教訓,避免寶寶以為任何地方都可以做這些事。

    此外,爸媽應給予寶寶安全的探索環境,例如家中的桌腳與電器插座,應在孩子出生前就做好防護,才能讓孩子在家中盡情探索,爸媽也不用害怕孩子受傷,而出現負面情緒。


延伸閱讀
與孩子溝通的過程總是理智斷線?5個簡易步驟,走出無效教養循環
醫師爸從女兒的「便便危機」聊正向教養,掌握3個對話法適當拿捏尺度,不怕慣壞孩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