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名人育兒> 名人部落客>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試試將「音樂」融入育兒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試試將「音樂」融入育兒

孩子講不聽的時候怎麼辦?試試看讓「音樂」成為爸媽教養上的小幫手!研究發現,音樂可以是種「社交情感語言」,不僅可以幫助幼兒發展,更可以增進親子連結、親密感。

文章目錄

  孩子講不聽的時候怎麼辦?試試看讓「音樂」成為爸媽教養上的小幫手!研究發現,音樂可以是種「社交情感語言」,不僅可以幫助幼兒發展,更可以增進親子連結、親密感。


(研究發現,音樂不只能幫助幼兒發展,更能成為家長們教養路上的一個重要力量)

  每天早上爸媽是不是總是困擾著該怎麼把孩子叫起床?往往爸媽好聲好氣,孩子卻無動於衷,非得等到下最後通牒或是提高音量孩子才願意起床。美國南加大教授艾咪・派特爾(Amy Paturel)以她個人和自己兩個十歲雙胞胎跟一個快八歲孩子的相處經驗分享,當孩子叫不動的時候,可以試試看來點音樂,或許會有不同的效果。

  根據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2020年的研究報告指出,音樂能有效幫助各年齡層的人傾聽別人的建議、團隊合作和人際信任。日本慶應義塾大學音樂實驗室( Keio University CompMusic Lab )總監派崔克・薩法吉(Patrick Savage)認為孩子特別容易和音樂產生連結,特別是2、3歲的孩子,他們已經可以重複家長唱的歌,而且對他們而言用唱的比用講的更容易。

推薦閱讀:胖球&斯拉複製爸媽念故事方式陪伴妹妹,角色扮演、編故事創意爆棚!

運用天生的節奏感,增加親子連結

  我們每個人都有天生的節奏感,所以我們可以很本能地用歌聲對孩子說話。

  《音樂兒童》作者瓊・柯寧格(Joan Koenig)說,音樂對應到兒童大腦中處理聲音和情緒的部位,而這部位在出生時已經發展成熟了,所以其實很早就可以透過音樂和震動與孩子溝通。美國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的研究也發現童年時期音樂的刺激可以幫助腦部的發展,特別是語言和閱讀能力的提升。

  派特爾發現在孩子們學會說話前,音樂已經成為彼此溝通的「語言」,爸媽可以透過回應孩子們牙牙學語的發音,讓孩子們知道爸媽有在「聆聽」他們。以色列海法大學創意藝術治療學院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 at the School of Creative Arts Therap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Haifa)泰成・羅賓諾威奇(Tal-Chen Rabinowitch)建議可以在音樂中帶入一些動作增加親子的律動互動,不僅可以增加親子間互動,也透過相同的動作讓親子連結更緊密。

音樂比你想像中更有影響力

  薩法吉的研究發現,將音樂融入育兒中的好處不僅在建立連結,當音樂進入大腦的情感和記憶中心,透過歌曲傳遞的資訊和指令更容易被記下來。有點類似伊凡・帕夫洛夫(Ivan Pavlov)狗的實驗,孩子們只要聽到特定的曲調,就會知道該做什麼。

  教育工作者多年來也認知到,無論在教學生學習語言或是排隊,透過音樂,訊息都比較容易吸收。羅賓諾威奇表示正式的音樂訓練可以提高認知能力,而他們的研究更發現音樂可以提升孩童的同理心。在共同創作音樂,特別是與他人同步時,可以增加孩童的合作能力也提升樂於助人的行為。

  如果你曾有在合唱團或是一起演奏音樂的經驗,你會發現那是一種很愉悅的享受,大腦會釋放感覺良好的賀爾蒙,同時你的思考將更專注,所以當你和孩子一起玩音樂的時候,無論是流行音樂或隨性地敲打碗盤,透過音樂都會誘發大腦的反應,理論上來說:孩子會更討人喜歡、爸媽也會更不容易生氣。

  音樂有助於嬰幼兒、兒童到青少年的交流,早期發展階段就讓孩子接觸音樂有助於他們學習單詞的發音和含義,隨著音樂跳舞可以增進孩子運動能力,同時讓他們練習自我表達。對於兒童和成人,音樂也有助於增強記憶。

  羅賓諾威奇說當「玩音樂」的目的是互動,而不是創作或是表演時,音樂就會變成一種社交情感語言,所以當發現音樂和情緒調節的密切關係後,下次父母和孩子發生爭執時,音樂可以充當「調解人」,音樂比起語言少了爭論,多了更多的詮釋空間。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3種居家音樂親子互動遊戲,帶玩出孩子超能力
出生開始學教養:音樂饗宴.培養寶寶學習好能力

 

👌本文由【親子天下】授權(資料來源:華盛頓郵報Bright Horizons
 文/孩子不聽話怎麼辦?試試將「音樂」融入育兒
 更多文章請見 親子天下,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看更多親子天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