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名人育兒> 駐站專家> 孩子二三事:家有劉雪華和馬景濤,哭到天荒地老,如何是好?

孩子二三事:家有劉雪華和馬景濤,哭到天荒地老,如何是好?

我們來談談哭這檔事。我一向很能接納和回應嗨嗨的悲傷。
孩子二三事

悲傷,不一定等於哭泣。哭泣,也不一定只是悲傷

  我們來談談哭這檔事。

  我一向很能接納和回應嗨嗨的悲傷。
  一來因為心理師的職業病,二來因為我不想要我的男孩受兄弟規範『男兒有淚不輕彈』的荼毒,所以打小,我經常跟他說,傷心的時候、痛的時候,哭也沒關係,男生女生都一樣。但我卻不會說自己很能接納和回應嗨嗨的哭泣。 這麼說好像邏輯有點不通。
 
  但是你仔細想想,就會明白,悲傷,不一定等於哭泣。哭泣,也不一定只是悲傷。
 
  孩子有時的確只是單純的悲傷。
 
  像是他穿好鞋子起身卻沒有注意,腦門直直地往桌角上一撞,疼痛難挨。像是他期待了好久,終於從店員手上接過了引頸期盼的香草雙淇淋,才剛張開嘴要吃,冰淇淋卻從餅乾甜桶上硬生生掉落在地,一口也沒吃到。像是孩子用盡心思撿來要送給你的小果子、小花,你因為要離開公園的時候覺得它們髒,刻意留在野餐的樹下不帶走,在回家的路上走到一半,孩子問你:『媽媽,我送給你的小花呢?』。像是跟好久不見的堂弟玩了一整天,要回家的時候坐在安全座椅上,搖下窗戶,跟堂弟揮手說再見。
 
  你應該有過這樣的經驗吧?有時候你就是可以感受到,張嘴大哭或是低頭扁嘴的孩子就只是傷心,沒有別的。

  傷心,因為很痛。
  傷心,因為最愛的冰淇淋吃不到了。
  傷心,因為用心為最愛的媽媽準備的禮物就這樣被忘記了、丟掉了。
  傷心,因為要跟玩伴分開了,捨不得。
 
  我們很能擁抱這樣的嗨嗨,等待這樣的嗨嗨。
 
  生活中有實際的男性榜樣,可以讓孩子看見這些情緒流動,是非常重要的。比方說他看到爸爸也會難過(難過不代表懦弱),難過的時候媽媽會抱抱爸爸,他看到爸爸也會有憂慮,憂慮的時候爸爸媽媽會一起討論怎麼辦,他看到爸爸也會生氣,生氣的時候爸爸媽媽雖然會吵架、但也會彼此道歉和和好,他看到爸爸也會有開心和充滿很多愛的時候,愛出現的時候會擁抱、會親吻。

  在孩子的經驗中,情緒出現、情緒表達、接收回應,就會變成很自然的事情,男人也一樣。
 
  但孩子的哭泣怎麼會只有這樣,你一定很熟悉的,有時候哭泣不只是悲傷而已喔。
 
  有一種哭聲,是受傷,它其實是傷心加生氣的綜合體,經常包含了一種控訴和究責。除了傷心,它還有在說:『都是你,都是你害我受傷的,是你的錯、你很壞、你不可以這樣對我!』。

  有一種哭聲,是埋怨或抱怨,它是傷心、挫折、不滿、無助混在一起的情緒,埋怨的哭聲背後經常有命令的意味,它在說的是:『這很爛、這很討厭、這很難,我不會、我做不到、我不想做,你給我搞定、你要負責讓事情變好、你給我想辦法!』孩子沒有行動力為自己負責。
 
  還有一種哭聲,是著急,它的基底是緊張和擔心,混和了孩子『假設』你會拒絕或約束他而產生的傷心。它的出現,代表孩子經常還沒有想清楚現在是什麼狀況,只是出於以前的經驗、出於自動化的反應,在一種壞事可能要發生的恐懼感裡,直接進入情緒激動的跳腳和大哭。
 
  很有意思吧,情緒這玩意兒。

  它很像顏色和音符,不外乎就基本的那幾個,卻可以千變萬化,這個加那個,不同的組合,就創造出不同的結果。所以你可能已經發現了,一樣是哭,不知道為什麼,你有時就很能真心地覺得他小可憐,想安慰他、秀秀他,有時就是會很想要翻白眼、聽著聽著火就上來了。
 
  所以我們有時跟男孩說,哭也沒關係。
  有時候又說,不要再哭了聽了很煩。你是孩子的話,你不會很困惑嗎?
 
  仔細想想,我們其實不是不讓他們傷心,我們是不喜歡他們控訴別人、抱怨事情、命令大人、氣急敗壞。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可以接納自己的傷心、安全地相信爸爸媽媽會允許他傷心,但又不是無限上綱地哭到天荒地老、哭到怨天尤人,那就麻煩你,練習在他哭的時候,辨識得更細緻一點!

推薦閱讀:3歲小孩在外哭鬧,週末厭世爸吼:再哭不載你回家!別跟孩子鬥氣,4方法搞定負面情緒
 

請你試試看先判斷這個是傷心?是受傷?是埋怨?還是著急?

(一) 面對傷心的哭:

  從孩子兩歲到兩歲半之間就可以開始,尤其是三歲之後,如果他哭歸哭,但並沒有斷線,可以聽懂你在說什麼,請你針對不同的哭泣,就要用不同的說法,而不是只要有眼淚就叫傷心。

  當他單純只是傷心的時候,你可以說:『你很傷心/失望,因為冰淇淋掉了吃不到了,對嗎?媽媽陪你哭一下?抱抱?還是你想要媽媽陪你再去買一支?』(辨識情緒+指出情緒源+提供自我或他人調節的選擇)。 

(二) 面對受傷與控訴的哭

  當他因為感到受傷,帶有控訴意味地哭泣,你可以說:『不怪別人,媽媽幫忙。你現在又生氣、又傷心,對嗎?生氣是因為媽媽不讓你帶那個玩具出門,而且媽媽自己先穿鞋子不等你,所以你也很傷心,是嗎?』(辨識情緒+指出情緒刺激源)。

然後你可以觀察幾個指標:
 
1.他斷線了嗎?
~斷線了,先調節他的情緒。
~還沒斷,判斷你有沒有時間停在這裡。

2.我有時間嗎?
~有時間,花一些時間停留在這裡和孩子說話。
~沒時間,判斷他可不可以跟上。

3.他可以跟上嗎?
~可以跟上,用語言溫和邀請他繼續進行下一個環節,允許他邊哭邊行動。
~不能跟上,給他愛的肢體接觸,抱著他直接繼續進行下一個環節。
 
4.如果花時間停留,孩子有沒有辦法針對我說的話點頭或搖頭?
~沒辦法,先透過我的聲音、感官安撫、陪他坐一下,讓他冷靜下來再談。
~有辦法,問問孩子他是否同意你所指出的,自己的確是生氣加傷心。
 
5.如果孩子可以思考跟回應我,他是否同意我說他又生氣又傷心?
~他不同意,你可以猜猜看是不是還有別的,或是請他告訴你他怎麼了。
~他同意,告訴他你分別針對『生氣』和『傷心』,想要怎麼處理,比方說你可以告訴他:『媽媽不等你,你很難過,我聽懂了,那媽媽等你,你想要媽媽抱抱的話可以跟我說(這部份是針對傷心的情緒)。你如果生氣的話,可以生氣一下,也可以告訴我你生氣什麼,但是我們不用怪別人的方法說話,媽媽也不接受你把我的鞋子踢掉,請把鞋子揀回來(這部份是針對生氣的情緒)。』
 
  你可以預期,孩子不會馬上從受傷的情緒中轉變,他甚至可能對你大吼『我才不要』,也可能不願意把鞋子揀回來,你一定是會需要花時間跟他堅持、等待他、持續要他往你所說的方向去,我們需要一方面給他愛,一方面把國王和皇后的架勢拿出來。

  而這五個指標,在你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是進退的依據,也提供你何時要軟一點、何時可以硬一點的準則。如果卡在某個指標,那就是在告訴我們要退後一步,走穩了再往前。

(三)面對埋怨、抱怨的哭

  如果他是埋怨的哭聲,你也可以運用以上的判斷指標來決定要如何反應。在你要辨識跟指出埋怨的時候,可以參考的說法是:『你是不是很挫折因為這個東西沒辦法弄好?然後媽媽沒有幫忙,你覺得難過,而且你覺得自己不會弄,就不敢/不想再試了?』。
 
  至於埋怨的哭聲中,那個『我做不到,你給我如何如何』的無助感、以及認為自己無法勝任的壓力感,它們是恐懼家族的成員,孩子在這種焦慮感裡,很容易感到沒有把握而棄守,或是耍賴白爛、逃避自己的責任。
 
  在這一點上,你可以告訴孩子:『你可以不會做、也可以做不好,但媽媽不喜歡你用抱怨的聲音說話,你可以告訴我你現在需要什麼,我來一起幫忙。』這中間,有時你需要跟孩子分享一些自己以前也做不好的故事,表達你想要跟他一起找方法的意願,然後幫他把任務切小。
 
  這的確是麻煩又費事,但不厭其煩地重複這樣的作法,一方面會幫助孩子熟悉情緒的多樣性,二方面讓孩子學習在關係裡要怎麼表達。
 
  他們會學到,傷心歸傷心,生氣歸生氣,害怕歸害怕,傷心可以說出來和被安慰,生氣可以表達但是不能攻擊和破壞,而害怕的事情,大人會願意一起幫忙和想辦法。
 
  也會慢慢了解,情緒要如何表達,比較會在關係中獲得關注的、溫暖的、正向的理解和回應,哪些表達會在關係中激起對方的反感、造成更糟的局面,像是指責、控訴、推卸責任、命令,都會得到對方更負向的反應。能學習到這個,在親密關係中是很重要的。

你可以在孩子有情緒的當下,習慣地說:
『不怪別人,我聽聽看。』
『不抱怨,我來看看怎麼了。』
『不著急,我來幫忙。』  

  然後當孩子是情緒平穩的小天使時,你也可以當做是一個聊天的話題,跟他討論什麼聲音聽起來是在怪別人、什麼聲音聽起來是在抱怨,你甚至可以在讀繪本的時候、跟孩子開玩笑的時候學給他聽,他會更了解是什麼語氣造成了大人的負向反應。

  即使他第一時間不一定有辦法忍住,但是他會知道朝哪個方向去,讓他多多練習。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勇敢而真實地流露感受。 也可以幫助他們,從放肆地控訴、命令或是推卸責任中移開。

 

 

延伸閱讀
寶寶哇哇哭,爸媽好困擾!放任嬰兒哭不停好嗎?10招讓寶寶不愛哭
孩子哭鬧、黏人又愛尖叫,媽媽天天怒吼到他害怕!兇久會讓孩子變壓抑,專家傳授三階段戒吼法

 

一位專長於伴侶治療的心理師,對於陪伴育兒中的伴侶去面對新生兒帶來的水深火熱和親密關係的走鐘,有高度的熱忱。孩子應該是愛的拓展和祝福,不應該是愛情的墳墓。
專長:婚姻/伴侶諮商,情緒議題,性別議題。

👌本文由【High媽】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facebook:High媽。心理師

看更多心理師-High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