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名人育兒> 駐站專家> 孩子難搞的時候,我要怎麼辦?

孩子難搞的時候,我要怎麼辦?

如果有人跟你說:『那你就來跟他玩。』你會不會翻他一個白眼,轉身就走?有在追我的文的人可能有點印象,十月份我正忙碌於出書的種種宣傳的時候,嗨嗨特別愛給我放大絕,路倒、綜藝摔、馬景濤上身,我還一度斷線在跟他一起洗澡的時候,拿蓮蓬頭淋了他一下。

      如果有人跟你說:『那你就來跟他玩。』你會不會翻他一個白眼,轉身就走?有在追我的文的人可能有點印象,十月份我正忙碌於出書的種種宣傳的時候,嗨嗨特別愛給我放大絕,路倒、綜藝摔、馬景濤上身,我還一度斷線在跟他一起洗澡的時候,拿蓮蓬頭淋了他一下。
 
      也是在那一陣子,有過兩、三次,是他會在我開車經過看起來像是飯店的建築物時,跳針地抗議:『我要去住飯店,我今天要去住飯店,我現在就要去住飯店~。』兩、三歲的他雖然很常上演類似的戲碼,但五歲的他已經比較少出現這樣不能妥協的堅持。一時間讓我也不知該如何反應,因為解釋了沒用、同理他沒用、跟他協商討價還價也沒有用、罵他沒用、安靜等待他也沒用。(推薦文章:孩子情緒失控時,總是大叫亂丟東西,專家教你掌握四招,拆解情緒小炸彈!)  
 
      Laura Markham 在《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一書中提到,3到6歲的孩子,基本上已經可以清楚家中的規矩,大部分會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還出現很多拗行為,關鍵經常不是孩子在堅持的事情,而是回到親子關係上,孩子感受到跟父母的連結太少、安全感流失,他們有一些內在的需求,沒有辦法被滿足。
 
      比方說想要感覺自己的感受被父母了解、感覺自己想要的可以被爸爸媽媽重視和在乎、或是說想要自己不好的那一面可以被接納、或者有機會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宣洩在學校時的情緒壓力。當這些內在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就會使得他們經常無法用適當的行為,去緩解自己內在那些說不清楚的恐懼或是孤單,用一些對抗性的表現,來發出求救訊號。
 

簡單說,就是他們需要重新獲得父母的注意力和同在。

      Laura Markham認為,遊戲,將能夠滿足孩子這些內在需求。讀完這一段落的某天晚上,在廁所陪兒子上大號,小人在馬桶上坐著坐著,不知是哪根筋又想到了住飯店的事情,再度開始跳針:『我要去住飯店,現在要去住飯店~。』那天剛好我心情還不錯,想來實驗一下書上的作法,也就搭著他的話說:『我也是喔,我也很想要住飯店,像是我們上次去台中的那一家那種,我要去住飯店~我要去~要去~要去~要去住飯店~~』,接著我就在廁所裡用這句話,重複又誇張地唱起荒腔走板的 rap 外加自創B-box。
 
      小人被我逗得樂不可支,咯咯大笑,不停要我再唱一次,直到我說:『媽媽唱得滿身大汗了啦,休息一下,你大好了嗎?我們來擦屁股。』住飯店的話題結束,安全達陣。我心想,原來是這個意思,透過遊戲與孩子重新連結。不過當然我必須說,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我們要維持著情緒不受波動的玩心,真的是太困難了。(推薦文章:面對孩子情緒小暴龍.6步驟冷靜處理模式)  
 
      有一個部分的困難,是我們會生氣 他們為什麼明明知道規矩是什麼,還要衝撞?或者我們會被這種充滿對抗性的挑釁激怒,想要拿出家長的權威,讓他知道誰才是老大,面對五歲兒子的我,也有很多時候會走到這裡來。於是我們可能會說他很壞不聽話,會很想要打他或處罰他,會告訴他說不想管他因為他太討厭了,甚至有些家長,就會失手了。 不合作很惱人,尤其是帶著情緒的不合作。所以我們經常會把孩子情緒反應,看成問題。
 
      Laura Markham 提到的是,我們得記得提醒自己放棄控制,把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定位在教導,而且要用能引發動機的方式教導 —像是跟孩子一起玩。她同時也提到,跟孩子玩,其實不用大費周章,甚至不需要準備玩具,太多的家長,可能都把陪孩子玩想像成一個浩大工程,事實卻不然。
 

重點是我們經常不知道怎麼玩。

      Laura Markham 也蠻負責任地在她書中的第三章,列出了琳琅滿目、不需要玩具、非常簡單就可以跟孩子玩起來的遊戲。其中有許多,都會有助於孩子用遊戲的方式去學習面對分離、跟爸爸媽媽之間的權力拉扯、抱怨、修復關係、恐懼、缺乏連結、想要感受到被愛,等等需求未滿足時的情緒張力。像是:
 
1.角力、枕頭仗、讓孩子把你推倒
2.笨拙怪獸遊戲:怪吼著要抓他,讓孩子怕得嘰嘰笑,然後假裝讓孩子抓到你或是贏過你。
3.再見遊戲:跟孩子說『我們來玩再見遊戲,我要走出門囉,如果你想我的話,大喊你覺得最笨的字眼,我就會回來。』假裝要走出去,在快到門口的時候跳回來大喊:『犀牛』或任何可以讓孩子大笑的字眼。你也可以誇大你的分離焦慮,把孩子逗得哈哈笑。
4.我需要你遊戲:抱緊孩子,用誇張而耍笨的語氣說:『我知道你要去玩,想叫我放手,可是我太需要你了,我只要跟你在一起,拜託你不要走好嗎?』讓孩子感覺到他才是那個決定要不要放手的人,而不是被推開的那一個。
 
      還有許許多多和孩子一起,用笑聲穿越親子衝突的方法。我算是也長了知識,像劉姥姥一樣,一邊閱讀一邊『喔~~,這樣也可以喔!』,發現,原來情緒調節能力也可以這樣玩出來,還有,最重要的是,玩出孩子對你非常愛他的相信!
 
      我也說不上來產生變化的是什麼,也許是我陪嗨嗨的時間隨著打書的忙碌過去而恢復正常了,也許是我在生氣的時候說的一些話他還是有聽進去(關於抗議可以但是要好好講話),也許是我能想起來的時候就會穿插著跟他玩的策略。總而言之,嗨嗨真的有變化。
 
      他找到一條自己的途徑去向我表達他的內在需求,去向我要愛,就是他會故意學幼幼班小朋友的操零呆聲音講話,說:『抱抱!現在要抱抱!現在要跟馬麻抱抱!』、『現在要ㄘ布丁!先ㄘ布丁再洗澡優!』、『現在要去樓下跑跑,等一下再上來要抱抱喔!』我每次一聽他用這種聲音講話,就笑咪咪親他好幾口,立馬就範。他可能也學會了,原來對兇八八的媽媽要用撒嬌的、用玩的。媽媽才會聽話!

一位專長於伴侶治療的心理師,對於陪伴育兒中的伴侶去面對新生兒帶來的水深火熱和親密關係的走鐘,有高度的熱忱。孩子應該是愛的拓展和祝福,不應該是愛情的墳墓。

專長:婚姻/伴侶諮商,情緒議題,性別議題。

💁本文由【High媽】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facebook:High媽。心理師
看更多心理師-High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