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分齡教養> 幼兒生活教養> 3歲童只會說「抱抱」這類疊字,可能不是可愛,是遲緩!延誤治療恐影響心智發展

3歲童只會說「抱抱」這類疊字,可能不是可愛,是遲緩!延誤治療恐影響心智發展

如果發現孩子2歲還不會講話、過了3歲還無法表達出完整句子,就要去醫院進行早療評估!把握治療黃金期,別影響了孩子的未來發展。

3歲兩男童只會說疊字,不只語言遲緩,還有社交障礙

  小孩喜歡說「茶茶」、「飯飯」等疊字,大人通常也會覺得可愛,但如果到了3歲以上卻只會說疊字,其他語彙幾乎不說,就有可能是發展遲緩!3歲多的男童小融和小翔即是如此,還有社交互動障礙!

  小翔媽媽說,小翔到了3歲只會說「抱抱」、「怕怕」等疊字,他們原本以為是「大隻雞慢啼」,長大了就好,長輩也覺得這樣說話很可愛,但小翔不太與人互動,肌肉比較僵硬,好像和一般同年齡的小朋友不太一樣,就醫後才發現有各方面遲緩的問題。

  彰化醫院職能治療師簡榮表示,小翔和小融1年多前來的時候,2人在語言方面都沒有太多的詞彙,也因此沒有辦法說出完整的句字,只會說「茶茶」,不會說「要喝茶茶」,除了語言障礙,還有社交及注意力障礙,也無法和其他小朋友互動。



各領域治療及時介入,兩男童1年恢復正常

  彰化醫院精神科主任梁孫源指出,孩童來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由兒童心智科醫師、心理師、語言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等人一起評估,找出遲緩原因到底是環境刺激不足,或是情緒障礙物或其他原因,各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再統整出治療計畫。

  梁孫源醫師進一步說明,復健科的物理治療師主責肢體大動作的訓練、職能治療師主責精細動作訓練、語言治療師訓練語言和發音,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進行心理治療,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及時介入治療。

  簡榮職能治療師會帶著小融和小翔在遊戲教室玩遊戲、拼圖,進行認知訓練,並訓練平衡協調和肌力,並請他們把「要做的動作」叫出來,鼓勵孩童發聲,讓語言和動作相符,並給予回應。

  「把相同顏色的放一起!」簡榮職能治療師認為,這些方式讓孩童從遊戲中找到樂趣,找到說話表達的能力及認知感。



  小融和小翔每週到醫院3次,「2個人的治療目標一樣,一起治療,也一起慢慢進步。」經過復健科和精神科早療團隊1年多的密集治療,現在5歲的2人說話正常,也和小朋友互動良好,看不出曾經發展遲緩。

2歲不會說話、3歲無法表達完整句子,就要去評估!

  彰化醫院復健科主任廖宜新表示,當發現孩子語言發展速度比同年齡孩子慢,或是發現孩子2歲還不會講話、過了3歲還無法表達出完整句子,大部分只會以疊字表達時,這就有語言發展遲緩的疑慮,必須找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評估,交給專業去評估治療。

  廖宜新醫師強調,這樣的孩子可能不只是語言發展遲緩,還可能伴有認知障礙等其他方面的遲緩,這些不是單一的問題,需要早療團隊來協助,才比較能讓孩童有符合他年齡該有的表現,「家長千萬不要再存有「大隻雞慢啼」的觀念,這可能會延誤孩子的心智等各方面的發展。

(延伸閱讀:大隻雞慢啼?當心寶貝是語言發展遲緩

3方法幫助孩子主動開口

  亞東紀念醫院兒童發展中心語言治療師華庭妤表示,可先觀察孩子孩子是否符合「0~6歲語言發展里程碑」:



  華庭妤語言治療師強調,若孩子沒有主動溝通的意圖,家長不妨在生活中創造溝通的機會,給孩子回應的契機,可透過以下3種方法,來引導孩子主動開口:

1.讓孩子看得到卻拿不到

  像是把孩子愛吃的餅乾放在高處,這時孩子就必須要尋求爸媽協助。

2.故意給孩子不想要的東西

  讓孩子學會拒絕,懂得說「不要」,並且說出自己想要的東西是什麼。

3.假裝不知道物品的位置

  雖然很多時候孩子還不用開口,家長就猜到孩子想要的物品,但偶爾也能假裝不清楚東西放哪裡,或是不知道玩具的使用方法,來讓孩子帶領家長找出答案、給予評論。

爸媽要逐漸降低「疊字」頻率

  華庭妤語言治療師也提醒,大人對寶寶說話使用疊字,像是「吃飯飯、看書書」等,這種說話方式稱為「媽媽語」,在寶寶牙牙學語時,媽媽語更能夠吸引孩子注意力,也有助孩子迅速辨識出語句裡的關鍵字。但等到孩子年紀稍大,已經能自己說出簡單詞彙時,家長就能儘量減少媽媽語的使用頻率。

  因為學習母語的過程,大多數資訊都來自於聽到的內容,若家長對孩子說的話,一直都停留在疊字、簡單的字彙,缺乏完整句型架構,孩子的語言能力也會停留在基礎程度。爸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平常若遇到孩子不懂的詞彙,可用「解釋」來代替「簡化」,讓孩子有機會拓展字彙量,學會更豐富的表達方式。

(推薦閱讀:學齡孩子講話不清楚又結巴?治療師一張表、三大症狀評估語言能力

(推薦閱讀:2歲男童不會說話,接種預防針竟發現「發展遲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