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孕期須知> 【8大高危險妊娠】妊娠高血壓、子癇前症與子癇症有什麼不同?高血壓合併頭痛、視力模糊就該小心!

【8大高危險妊娠】妊娠高血壓、子癇前症與子癇症有什麼不同?高血壓合併頭痛、視力模糊就該小心!

隨著現代女性的婚育年齡逐年上升,高危險妊娠的比例也跟著提高,但除了年齡外,還有許多母體結構及胎兒的異常與疾病,都可能對母胎健康造成影響。提早認知到自身潛藏高危險妊娠因子,也有助採取預防措施,降低孕產風險。

  孕婦在懷孕20週後出現高血壓(指收縮壓大於等於140 mmHg,或舒張壓大於等於90 mmHg),或是於懷孕過程中被診斷出高血壓,但在產後8~12週便恢復正常,稱之為「妊娠高血壓」。

  若妊娠高血壓合併有蛋白尿,則會診斷為「子癇前症」,而子癇前症再加上全身性抽搐症狀的話,即為「子癇症」。三者對母胎造成的風險有程度上的差別。

注意嚴重型子癇前症

  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系主任洪泰和表示,子癇前症會對孕婦身體多重器官造成傷害,當孕婦出現嚴重型高血壓(指收縮壓≥160mmHg,或舒張壓≥110 mmHg時,有腦出血、腦梗塞,導致中風的風險),或有嚴重頭痛、視力模糊、肺水腫、正上腹或右上腹疼痛、肝或腎功能異常、血小板數少於10萬的狀況,就屬於嚴重型子癇前症,應考慮及早分娩,避免病情惡化而危害母體健康。

只是有時分娩週數還早,胎兒會面臨早產相關的併發症,因此,醫師可能會先給孕婦類固醇治療,以加速胎兒肺部成熟,降低早產併發症的風險;同時給予降血壓藥物,並施打硫酸鎂,避免再惡化為子癇症。


密切監控母胎狀態.隨時準備分娩

  洪泰和醫師形容,子癇前症的處置過程如同翹翹板,一方面希望延長胎兒在子宮內的時間,另一方面又面臨著孕婦發生中風或心、肝、腎功能受損的風險。為了判斷適切的分娩時機,須定時抽血檢測孕婦血小板數目、凝血功能與肝腎功能,並進行超音波檢查與裝上胎心音監測器評估胎兒狀況,當有跡象顯示母體或胎兒健康可能惡化時,就應立即分娩。

  子癇前症的危險之處,不僅在於對多處器官的損害,還在於惡化速度可能非常快,即便進行嚴密監控,仍有少數孕婦無法避免惡化為子癇症,或者影響心、肝、腎功能,所以,子癇前症也名列台灣孕產婦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


我是子癇前症高危險群嗎?

  臨床上,當孕婦有下列六項情況之一時,則被視為罹患子癇前症的高風險群:先前發生過子癇前症、懷孕前即患有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與自體免疫疾病,以及懷多胞胎。

  若不確定自己是否為發生子癇前症高風險群的孕婦,可於懷孕11~13週進行「第一孕期子癇前症風險篩檢」,綜合多項數值及因素,評估20週後出現子癇前症的比例高低。

  不管孕媽咪是經由哪種方式判斷出高風險,都建議在懷孕12~16週開始,至懷孕36週,或預計生產的5~10天前,每天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降低子癇前症發生率。

延伸閱讀:【8大高危險妊娠】子宮頸過短、閉鎖不全,難以察覺卻讓早產風險大增!

延伸閱讀:【8大高危險妊娠】先天性心臟病懷孕風險分四級,孕期頭暈、心悸、胸悶都可能是輕微心臟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