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媽媽談心> 能量補給站> 婚後一想到過年就好焦慮?誰都想做個不委屈自己又人人稱讚的媳婦!你該拋下對於「好媳婦」的執念,先練習在婚姻裡忠於自己

婚後一想到過年就好焦慮?誰都想做個不委屈自己又人人稱讚的媳婦!你該拋下對於「好媳婦」的執念,先練習在婚姻裡忠於自己

一想到回婆家過年,就讓許多媽咪們焦慮不已,其實這樣焦慮的情緒,不只在回婆家的短短幾天,有些媽咪甚至在過年前一兩個月就出現所謂的「過年症候群」,無論是在腦海事前演練面對長輩的應對方法,或是回憶起過去的婆媳相處經驗,種種情境都可能成為媽媽的壓力來源。

  只要在關鍵字鍵入「過年應對話術」,會發現大部分建議都傾向「讓長輩舒心」的溝通方式,也就是順著長輩喜歡的方式,說他們喜歡聽的話,看見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蘇子喬表示,讓許多媳婦真正痛苦的是「如何看待說這些話的自己」、「懊悔無法在當下表達出內心真正想法的自己」。

  內心一方面擔心婆婆眼裡的自己是不稱職的媳婦,另一方面卻又覺得「我是個不夠好的媽媽」,在大家議論孩子時,沒有好好保護孩子。這些內在衝突,是讓許多媽咪心力交瘁的主要原因。

 

4階段練習忠於自己

  越來越靠近年節,如何緩解隨之高漲的焦慮情緒,也是必要的心理準備。蘇子喬心理師提供4階段心理調適練習,幫助媽咪找到自我定位,並以健康心態面對。

1.你想成為怎樣的媳婦

  蘇子喬心理師提到,媽咪不妨回歸原點,先靜下心思考:你希望自己是個什麼樣的媳婦?例如,有些媽咪可能想成為一個「界線清楚」的媳婦,禮貌對待公婆、長輩,給予尊重但不插手婆家的事務,同時也明確表達「不希望婆婆插手小家庭決定」的立場。

  釐清自己想要成為的形象,做任何決定就能有所依據,並且了解自己其實也握有選擇權,不管是否跟先生回婆家過年,或者如何回應長輩對於孩子的評論,媽媽的行為是忠於自己的,而非遭受逼迫的妥協。

  當然,左右媳婦選擇的,常常是來自周遭長輩、親戚的流言蜚語,對此蘇子喬心理師表示,所有選擇都有需承擔的後果,在做決定前,先將此決定會帶來的結果全盤想過一遍,實際面對他人的話語及評論時,才不會遭受如此強烈的衝擊。

2.建立清楚的界線

  釐清手中握有選擇權,且勇於表達需求及想法後,第二階段就是建立有界線的關係,因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我們也更能溫和又堅定的表達心裡的想法。

  我們可以在心中反覆演練不同的說法,找到自己最自在的表達方式,或許先生或公婆沒辦法馬上接受,但我們要相信,建立界線清楚的關係,對雙方都是好事。試想,無心踩到媳婦地雷的公婆何其無辜?因為說不出自己需求又不斷妥協的媳婦又何其委屈?這些都是界線不清楚的後果。

3.尋求支持的力量

  在拉起界線的過程中,感到痛苦、懷疑是必然的,這時,尋求支持的力量非常重要,這股力量有時能從內在尋得,像是對自我的肯定,有時是來自於外在,如:與姊妹、同為媽媽的朋友,抒發深層的情緒。在這之中,最關鍵的角色絕對是另一半,縱然老公無法全然感同身受,但「願意給予支持」的態度,將成為媽媽強大的後援。

  蘇子喬心理師說明,婆媳關係與夫妻關係是相互影響的,在婆媳關係中遭受的委屈,若老公無法承接住這些情緒,最終都將成為夫妻關係的慢性毒,因此夫妻間平時保持良好的溝通,也有助減輕媽咪在過年期間感受到的壓力。(延伸閱讀:婆婆難溝通,想找老公當橋樑?先提醒老公2大重點,避免愈幫愈忙!

4.放過自己

  最後一個階段,媽咪需要學會放過自己,因為媽咪們「被評價」的時刻已經太多,我們也隨時都在自我檢討,最難克服的往往不是旁人的批評,而是內心對自己的譴責,不管是罪惡感、失望或生氣的情緒,都容易讓媽媽再次掉入自責的深淵。

  從關係的發展而言,媳婦與公婆的關係本來就是持續變動的,現在彼此的關係可能不盡理想,但隨著彼此的熟悉度增加、中間人的協調、或是關鍵事件的發生,都有可能讓媳婦與婆家的關係更靠近與真誠。

  另外,年節時分是大家如此重視的時刻,如果彼此能帶著善意的眼光去思考他人的立場,或許我們討論的才不再是「怎麼生存」,而是「怎麼活得更好」。(延伸閱讀:「婆媳問題」千古難解?和平共處真有那麼難?

當孩子的隊友.建立孩子自信感

  過年期間,許多媳婦的焦慮不只在於「婆家怎麼看我」,還包含了「大家怎麼看我的孩子」,蘇子喬心理師認為,媳婦不妨先放下「完美媽媽」的焦慮感,從不一樣的角度想想這件事情,並把握「用愛心說誠實話」的原則,以善意的語言表達感受及想法。

情境一:你的孩子怎麼都不會叫人?

  爸媽當下能夠先回應:「孩子的個性就是這樣乖乖的,比較安靜,我們覺得這樣很好,我們回去之後再告訴他就好了。」別讓話題延續下去。

  事後也不妨和孩子討論:「剛剛爸爸媽媽看到你面對這麼多人好像有點害怕,是不是因為第一次見面,不知道要叫他什麼?他們這樣說你,是不是很不舒服?」先試著同理孩子的感受,再教孩子下次可以怎麼做,避免孩子認為內向是自己的錯。

情境二:別人家孩子成績那麼好,怎麼不多學學?

  有些爸媽可能會順著親戚的話,也一同抱怨孩子的不是,但這些話其實會讓孩子非常挫折,因此爸媽能夠適時表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在他們面前這樣比較,孩子會很難過。」

  另外,蘇子喬心理師也提醒,爸媽也不應拿自己家的大寶和二寶做評價性的比較,這樣的行為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都足以造成長遠的傷害。

延伸閱讀:媳婦生存之道!想讓婆婆覺得比親生女兒還貼心,林萃芬心理師提醒:了解婆婆的特質,也別忘了訓練另一半說話技巧!

延伸閱讀:過年在婆家笑得心都累了!沒拿薪水還身兼4職,今年來場逆媳密室逃脫大反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