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產後照護> 辛苦之後的甜美果實 產後親子同室好處多

辛苦之後的甜美果實 產後親子同室好處多

對許多產婦而言,產後親子同室有如噩夢;但對於有心哺餵母乳的產婦來說,卻因為有了這段經歷,而讓哺餵母乳輕鬆達陣。雖然產後親子同室看似讓媽媽感到辛苦,卻有如同啜飲好茶一般,「入口微苦,回味清甜」,只要幾天的時間,終將苦盡甘來!

日前,臺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施景中在臉書(Facebook)貼文表示,「……她滿臉憂愁,和我提到,因為台大嚴格的母嬰親善政策,強制母嬰同室和親餵,讓她上一胎得了重度產後憂鬱,生不如死。她心有餘悸……」。

他之後提到,「現在臺大已經不是嚴格的母嬰親善制度了,只要媽媽提出要求,小孩一樣可以推回嬰兒室,由護理人員幫忙顧,等她睡飽,再把寶寶推回去。」施景中醫師又說,「現在在外面的診所,強調的是『沒有』實施母嬰親善制度,來爭取孕婦們的認同。診所才不理國健署一個孕婦一百元的補助計劃。不實施母嬰親善制度,卻得到孕婦的認同。很諷刺吧?」

對此,國民健康署代表做出「產婦有絕對自由選擇要不要母嬰同室,非強制」的回應。

過去是天性.現在是擾民?

過去的年代,產婆幫產婦接生後,孩子就在媽媽的身邊待著,自然而然開啟了親子同室的模式;當在醫院生產成為主流,剛生下的寶寶全數被送入嬰兒房,接受專業照護,視為常規;直到為了推動母乳哺餵,藉由辦理「母嬰親善醫療機構」認證,創造一個母乳哺育為常規的醫療照顧環境,在幫助母親產後哺餵母乳的10大措施中,其中一項措施就是親子同室。期望透過親子同室,讓媽媽隨時依嬰兒的需求哺餵母乳。只是這項親善之舉卻被不少產婦視為「擾民」。

臺安醫院護理師暨國際泌乳顧問,同時也是國民健康署母乳哺育種子講師的王麗玲表示,「不少媽媽的心態認為,將剛出生的寶寶交由醫護人員,可以得到最好、最安全的照顧。可是媽媽們大概不了解,孩子要的是什麼?他們怕沒得吃,怕媽媽不要我,他們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巴不得24小時都能賴在媽媽身邊,但媽媽卻希望孩子喝奶能定時定量且一覺到天亮」。

回歸人類是哺乳類動物的天性,在孩子年紀小無法獨立時才需完全仰賴父母,等到孩子大了,就逐漸脫離大人的懷抱了。「其實,台灣的護理人力比不可能採一對一的照護,但父母倆共同照顧一個小孩,更能即時回應孩子所釋放的訊息。對父母而言,嬰兒室是好地方,是退貨中心;但對孩子而言,卻是又亮又吵的爛地方」。

她建議,媽媽不要對親子同室有「不能休息、很累」的預設立場,先花點時間了解親子同室的好處,與生產醫院的配套措施,用更詳盡的資訊評估產後是否要選擇親子同室。


好處1:即時滿足需求.有助培養人格

王麗玲泌乳顧問指出,為了方便護理人員觀察寶寶的狀況,避免發生如:寶寶吐羊水、呼吸變喘、臉色發黑等狀況,因此,嬰兒房的光線始終明亮,沒有黑夜白天之分。寶寶置身在明亮又吵雜的空間,跟在子宮內的幽暗環境截然不同,不免心生不安而需要安撫;雖然肚子餓了會哭,不過,哭聲若沒有別的寶寶大聲時,很難引起護理人員的優先注意(首重有異常狀況的寶寶,其次為哭最大聲者);或是護理人員忙起來,一時可能疏忽了哭聲微弱的寶寶。

她用「想喝奶,沒奶喝;想睡覺,又被叫起來喝奶」形容寶寶的處境,寶寶想喝奶時,會釋放出主動尋乳的表現、吸吮動作、伸舌頭與吸手指等訊息,如果在嬰兒室,忙碌的護理人員常常忽略此訊號,孩子就要自救─「哭」,而且要哭得比其他寶寶更大聲。王麗玲泌乳顧問以「寶寶人生的第一個競技場」形容嬰兒房,原來寶寶早已在此嘗到先哭先贏或是再怎麼哭也沒用的失敗滋味!

就算想喝奶的寶寶在第一時間被護理人員注意,通知爸媽來嬰兒房領回;就算爸媽用飛快的速度奔來,對已飢腸轆轆的寶寶而言,免不了的等待讓他覺得愈來愈餓,愈餓哭得愈大聲,終於回到病房要準備喝奶了,卻只見寶寶在燈光美氣氛佳的病房中,依偎媽媽的懷抱裡吃幾口奶就睡著,但媽媽卻堅持吵醒寶寶好吃奶。對一個好不容易才脫離那個又亮又吵的環境,聽到再熟悉不過的媽媽心跳聲,吃幾口奶,只要不會餓死,先睡再說;此時的父母若吵不醒小孩,就再送回嬰兒房,錯過了親自哺餵的時機,媽媽只能將滿腔的熱奶擠出。然後,進入下一個週期……

王麗玲泌乳顧問指出,如果寶寶能與父母一起的話,相信雙親一定能注意到他想喝奶的訊號,或是不用哭得很大聲,「媽媽就能在最早的時間滿足寶寶的需求」。對1歲前的寶寶而言,從一次又一次的口慾及安全感需求被即時滿足,讓他感受到父母的愛並產生信任,進而建立起人格養成中最重要的安全感。


好處2:順應寶寶節奏.培養哺餵默契

王麗玲泌乳顧問表示,「有的寶寶重視吃,有的寶寶重視睡,有的寶寶則是兩者都要;有的寶寶可以等,有的寶寶根本不能等,只要讓他多等一下子,乾脆睡覺不吃奶了,或是喝幾口就停止,不管什麼樣的個性,都要父母花時間觀察並熟悉,在順應寶寶節奏的同時,培養哺餵默契,慢慢地彼此熟悉,媽媽對寶寶的反應就較能掌握了解」。

雖然產後幾天的奶量還不多,但寶寶的胃小,需求量並不大,「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餵食,通常一天可吃上8至12次。其實這階段主要是透過寶寶規律的吸吮,刺激媽媽的泌乳機制,開啟奶水分泌的開關」,由於乳汁分泌的原理是:給愈多刺激(寶寶的吸吮),泌乳激素反應愈強,換言之,只要吸吮次數夠頻繁(至少8至10次),時間也足夠(每次持續15至20分鐘以上),將能達到足夠的刺激量,促使泌乳機制開始運作,乳汁分泌的量日益增加,逐步建立供需平衡的狀態。

王麗玲泌乳顧問強調,想要達到足夠的刺激量,若能在「關鍵時刻」選擇親子同室,將可以事半功倍之力達成目標;反之,過了關鍵時刻,待之後再來耗盡洪荒之力以追上目標,難免覺得疲憊不堪。


好處3:及早了解寶寶.掌握獨特個性

每個寶寶都有獨特的個性,需要父母花時間熟悉,且愈早開始愈好,因為對於媽媽與寶寶而言,彼此都是對方的最初,愈早開始了解對方,愈有助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

王麗玲泌乳顧問指出,「不少媽媽願意花時間讀朋友在facebook的po文,卻忽略了為人母後的首要之務,應該是多用點時間讀孩子的『臉書』」,孩子哭,固然是為了讓自己受到注意或有需求而發出的「自救訊號」,不過,未必每次都是要喝奶,有時想撒嬌,有時是尿布濕了,有時隨意唉兩聲測試父母反應,有時則是身體不舒服,「雖然都是哭,卻是為了不同需求,有賴媽媽在與寶寶的相處中觀察每一次哭泣的差異,分辨寶寶為何而哭,了解情緒的表現方式」。

她補充,當前不少媽媽產後住院,已未能力行親子同室;出院後,到產後護理之家坐月子,又將孩子托給嬰兒室照顧,期滿回家,總不知他為何哭而感到心慌意亂,才驚覺怎麼對著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寶寶,「孩子終究要回到自己身邊接受照顧,但孩子的部分個性卻已在過去的一個月定型,何不在一開始就花時間與之相處,了解寶寶的情緒表達方式並用心給予回應」。


好處4:學習育兒技巧.開心享受樂趣

面對小生命的降臨,相信父母莫不期許自己能給孩子最好的照顧,卻又擔心新手上路,是否力有未逮?王麗玲泌乳顧問說,「與其花時間擔心害怕,不如把握機會學習」,這個機會就是產後選擇親子同室,在這段新手父母親力親為的時間中,隨時有護理師提供各種諮詢與協助,讓有心學習者宛如上了衝刺保證班一樣,多種育兒技巧迅速上手。她強調,「育兒專業可從學習而來,只要學會基本,就不用太擔心了」。

新手父母第一次抱著軟軟小小的新生兒,難免充滿緊張,王麗玲泌乳顧問指出,「父母的不安情緒會藉由說話語調及抱他的動作傳染給寶寶,讓寶寶有所恐慌,若已經處於哭泣狀態,往往愈哭愈大聲,更難安撫,這時如適時換手由護理人員抱寶寶,寶寶哭泣狀況多能緩和,不是我們神,而是孩子從我們抱他時的輕柔安撫中得到安全感,進而緩和了情緒」。

建議新手爸媽面對哭泣的寶寶時,先深呼吸,安撫自身的情緒,再觀察寶寶釋放的訊息,辨認需求後並予以滿足。

關於抱孩子的技巧,透過口訴,或許有人可體會一二,然而,在產後病房有護理師親自教學:如何固定寶寶頭頸與屁股、如何讓寶寶貼近胸口得到安撫,還有換尿布、哺餵等相關育兒技巧,都是真人實境的學習模式,「不怕你不會,就怕你不學」,雖是新手上路,可是旁邊有專人指導,相信很快就能上手,「護理師每小時巡一次房,有問題可隨時溝通」。

王麗玲泌乳顧問指出,「從醫院到產後護理之家,再回家,就像一直在轉換戰場,與一次又一次另闢戰場相比,何不將產後病房當做主戰場,直接讓孩子熟悉父母的味道與力道,放心接受父母的照顧,之後不論怎麼轉換戰場,都能縮短寶寶適應新環境的時間」,孩子少了哭鬧情緒,父母不必煩心如何安撫,而是用好心情享受育兒樂趣。

醫院配套措施.全力支援父母

為推動親子同室照護的方式,各家母嬰親善醫院會提出配套措施,增加父母的選擇意願,例如:安排雙人房不收差額、安排靠近護理站的病房等,王麗玲泌乳顧問以臺安醫院為例,採取的措施包括:

感染控制

1. 接觸新生兒之所有人員均先洗手。

2. 為了您寶寶健康與安全,凡是執行親子同室病房均限制訪客(二人為限),若超過請輪流入內探視。

3. 凡有傳染疾病(如:感冒、腸胃炎、發燒、皮膚病等等)的家屬或訪客謝絕入內,訪客請帶口罩。

4. 母親或嬰兒如有突發不明原因之感染,即暫停親子同室。

5. 病房內及嬰兒車均設有含酒精之乾洗手設備。

安全措施

1. 本單位全面執行感應卡刷進,以確保人員進出管控。

2. 為了寶寶安全,親子同室之嬰兒接送,必須以母親身分證或健保卡及手圈確認辨識。

3. 實施親子同室時,護理人員會教導母親與代理人嬰兒照護,例如:嗆吐奶、發紺等處理方式,並不定時巡視新生兒。

4. 病房均設有滅火器、監視錄影器、緊急安全門設備及緊急疏散路線圖。

5. 與寶寶同床時,請確實拉起床欄,並於床欄間隔放置填充物,以免寶寶跌落。

6. 請勿讓寶寶離開母親視線範圍(包含上洗手間時),需離開時請將嬰兒交給配戴識別證之工作人員。

7. 若嬰兒及產婦有一方因故不能執行親子同室照護時,則停止執行親子同室,將嬰兒抱回嬰兒室由嬰兒室護理人員照護。

安全睡眠環境

1. 寶寶睡覺時請採仰睡姿勢。

2. 親子同室時,請採同房不同床。

有心多留一下.幫助建立信心

王麗玲泌乳顧問補充,「親子同室立意良善,抱持鼓勵而不強迫的態度,對於願意一試的父母,我們全力給予支持」,就像雖然親子同室規定「每日母嬰分離的時間以不超過1小時為原則」,然而,若父母碰到寶寶哭不停卻無法安撫,自己也煩躁不已時,可換手由護理人員照顧,甚至考慮讓寶寶轉換場景,如暫時推回嬰兒室,但她提醒,「倒也不宜寶寶一哭就推回嬰兒室,至少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安撫寶寶一段時間」。

她說,「若父母的情緒不適合照顧寶寶時,護理人員會適時提供協助,請父母不要擔心目標太高,寶寶除了洗澡或檢查,其他時間完全不能離開父母,既然無法達成,不如事先放棄」。事實上,只要願意嘗試親子同室,「願意多一點時間把寶寶留在身邊,都是好的開始」!相信必然有助新手父母建立信心,讓日後的育兒、哺乳之路,走來更為順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