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前3個月「新手期」,孕媽咪要注意哪些事?身心會有什麼變化 ?安心度過孕期初期一定要知道
文章目錄
懷孕前3個月,對整個孕期有指標性的意義。
寶寶正逐漸從「胚胎」發育為「胎兒」,頭、身軀和雙腳開始有明顯的輪廓,到第12週也就是差不多懷孕中期的階段,寶寶的臉部會分化出鼻子和下顎。
對於第一次懷孕的孕媽咪來說,懷孕前三個月是孕媽咪和寶寶各方面都不穩定的時期。基本上,當媽咪確定懷孕以後,身體上會出現很多奇妙的變化,有的媽媽會出現孕吐、口味改變,也有的媽媽容易出現身體疲倦等變化,不過如果發生以上幾種狀況都不用過於擔心,都是屬於正常現象,只要過了懷孕前三個月後,身心狀態就會平穩許多。所以孕媽們不用太擔心,孕期需要保持愉悅的心情,陪伴寶寶一起健康成長更重要!
懷孕前三個月,身心會有哪些變化?
懷孕後的媽咪常常感到既開心又緊張的情緒;開心的是自己終於當媽咪了,十分期待以後有寶寶的家庭生活;緊張的是,初為人母,由於身體的各種變化,讓孕媽咪時常擔心寶寶的健康。媽咪們先別擔心!其實有些症狀是因為懷孕初期的生理變化所產生的正常反應哦!那麽,懷孕前三個月到底會發生哪些變化?以下6個狀況孕媽咪不妨多多注意!
懷孕前三個月變化1:體重
一般來說,懷孕前三個月媽咪的孕期體重變化並不明顯。但是有些孕媽咪在得知自己懷孕之後,因為擔心寶寶的營養不夠,開始補充大量營養,反而造成了孕期體重變化過快,這樣是很危險的!不但可能導致胎兒成長過快、體型較大,也非常容易讓媽咪孕期後期不適,甚至影響生產過程。
懷孕前三個月變化2:乳房
在懷孕前三個月,乳房或乳房周圍會出現一些變化。除了乳房會逐漸膨脹起來,乳暈的顏色也會開始變深,而且乳房皮膚下的血管也可能變得明顯突出,緊接著乳頭也會逐漸變得更為突出,甚至會開始出現乳汁分泌的現象。
這些狀況都是身體為了在產後照顧寶寶而準備,媽咪會在懷孕初期就開始感受到變化,如果沒有特別不舒服的狀況發生,都不需要太過擔心。
懷孕前三個月變化3:出現孕吐、口味改變
懷孕前三個月,大部分媽咪都會出現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害喜症狀,這些都是懷孕初期的正常生理變化與反應。有的媽咪可能也會在飲食方面變得與往常不同,比如孕前很喜歡吃的食物,懷孕後卻變得不喜歡了。
這些都屬於正常現象,到了懷孕3個月後都會漸漸得到改善。建議媽咪要均衡飲食,並且循序漸進地補充孕期所需的營養,讓寶寶的發育與成長更加穩定!
懷孕前三個月變化4:皮膚的變化
懷孕前三個月,有些孕媽咪由於賀爾蒙改變和新陳代謝加快的原因,皮膚也會發生很大變化。有的媽咪皮膚色素沉澱問題,懷孕後反而沒有了;而有的媽咪明明孕前沒有斑點,懷孕後臉上卻長斑了。所以,懷孕過程會讓媽咪皮膚有不同的變化,不妨根據自己肌膚狀況去改善就可以喔!
懷孕前三個月變化5:出現疲倦或瞌睡
懷孕前三個月,孕媽咪容易出現容易疲倦或瞌睡,這屬於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因為懷孕前三個月,孕媽咪的新陳代謝比起未懷孕前增加了,而荷爾蒙也產生變化,造成體內的熱量消耗過快,所以特別容易出現疲倦或嗜睡的狀況。
懷孕前三個月變化6:情緒波動大
在懷孕前三個月,孕媽咪容易受到荷爾蒙變化的影響,情緒波動變得比較大,甚至有時候心情會莫名其妙變差,或是亂發脾氣。不過,記得孕媽咪的情緒變化對胎兒有較大影響,所以,建議孕媽咪要盡量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而身邊的家人朋友也要多多注意孕媽咪的情緒波動,讓媽咪保持愉悅的心情,這樣才能對寶寶的成長與發育有正向的幫助喔。
懷孕前3個月,要注意哪些事?
懷孕初期是奠定胎兒健康的重要階段,許多生活上的細節都要多加留意,才能順利度過前3個月。準媽咪該注意哪些事項呢?從身心發展到生活作息轉變,都要以胎兒健康為前提,才能讓孕程順利度過。
懷孕初期,準媽媽一來要適應身心的變化,二來要改變一些生活習性,以健康孕育胎兒。在前3個月,是胚胎形成階段,任何損害都有可能影響胚胎的發育,甚至引起早產或是引發胎兒先天畸形,不可不慎。究竟準媽媽生活作息上應該注意哪些事情呢?一起來了解。
懷孕前3個月該注意的事 : 流產篇
懷孕初期的流產
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都聽過關於懷孕初期的種種禁忌,不過,站在醫學的立場,恐怕這些禁忌都停留在「流言」的層次,也就是說,這些都沒有科學根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婦產科主任朱繼璋就明確的指出,在醫學上的論點,流產本身屬於一種淘汰機制,以統計上來說,懷孕初期高達一到二成的流產率,也就是一百個懷孕婦女中,有10~20個流產的機會。
基於優生 自然淘汰
不好的胚胎會自然淘汰,聽起來有點傷感,卻是身體與生命的奧妙處。朱繼璋醫師表示,孕婦在生活作息上,別因為懷孕而過著提心吊膽,甚至疑神疑鬼的生活,舉凡飲食、運動、工作各方面,孕婦還是應該如常過日子。一旦不慎遇到子宮異常,或是子宮本身的問題造成流產,應該以健康的心態來面對。事實上,所有的禁忌,在醫學上都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希望孕婦不必太過驚慌。
流產徵兆
出血、肚子痛
因應措施
儘量多休息、減少活動就醫、補充黃體素
孕期常見禁忌
-
做墊腳尖同時伸長手的動作,像是曬衣服或掛窗簾等
-
禁動刀--切斷、鋸除家具、釘釘子
-
懷孕這段期間家中禁裝潢
-
禁止大掃除或平常跪在地上擦地板
-
禁止爬山、騎自行車、跳繩
-
禁止穿高跟鞋、緊身牛仔褲
懷孕前3個月該注意的事 : 生活調整篇
生活注意事項
補充葉酸
懷孕初期準媽媽要補充葉酸,它是合成核酸所必需的元素,也是胚胎發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葉酸可以明顯減少無腦兒、脊柱裂等神經管畸形的發生。如果缺乏葉酸,還可能增加流產、早產、以及胎兒生長遲緩的機會。
國民健康局也建議已婚婦女,如果計畫懷孕,最好在孕前的三個月就開始補充,而且持續到懷孕12週,每天補充4毫克的葉酸。攝取葉酸來源,不妨從食物著手,例如:多吃深色蔬菜水果。
避免菸酒
飲食方面,朱繼璋醫師認為幾乎所有的食物都可以吃:「但是不能過量,而且要注意衛生問題。」不潔的食物可能造成病毒感染,導致流產的可能性增加。而中醫方面,則特別叮嚀孕婦不要食用意仁,理由在於屬性寒涼,且古籍記載有滑胎作用,最好避免。
另外,吸菸、飲酒和飲用過量的咖啡對胎兒影響至鉅,朱繼璋醫師認為孕婦必須禁止,當然毒品就更不用說了,無論懷孕與否,完全碰不得。
充足睡眠
懷孕初期,孕婦常常會感覺到精神不濟,動不動就想睡覺,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由於孕婦的基礎新陳代謝增加,妊娠期母體分泌系統產生變化,體內熱量消秏快,血糖不足,都是嗜睡的原因。所以充足的睡眠對孕婦來說很重要,準媽咪疲倦時,可以小睡片刻,有助於恢復精神。
性生活
得知懷孕後可以「做愛做的事」嗎?由於懷孕之後,受到荷爾蒙的影響,加上擔心做愛會對胎兒造成影響,所以準媽咪對性生活往往會興趣缺缺。懷孕初期以及懷孕的最後一個月最好避免行房,待孕程進入中期之後再行房為佳。朱繼璋醫師強調,如果準媽咪有陰道出血、子宮收縮等流產、早產現象就應該要避免性行為。另外,如果產檢發現有前置胎盤、子宮異常等容易引發出血及子宮收縮的情況,或先前曾經有多次流產、早產的記錄等,都應該停止性行為。
作息&壓力
對母體來說,畢竟肚子裡的胎兒有一半的基因是外來的,因此,朱繼璋醫師說,如果牽涉到免疫系統,那才是相對造成流產機率偏高的原因。例如工作量太大、心理壓力增加;睡眠不足甚至長期失眠、長期倦怠,都是流產的危險因子。
高齡孕婦
醫學上稱34歲以上者即為高齡孕婦,這是因為卵子開始老化,品質不良的卵子相對增多,同樣的,流產機率也增高。不過就臨床而言,朱繼璋醫師表示,現今40歲到45歲的「極高齡孕婦」已是相當普遍的現象。這些不惑之年的「極高齡孕婦」,往往在職場上可能已經是主管級,不但工作分量重,承擔的壓力也高,加上家族遺傳性疾病在40歲左右逐漸出現,如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或其他內科方面的疾病等等,孕程更較辛苦。朱繼璋醫師建議,40歲的身心理狀況與20幾歲時大不相同,不可再用以前的自己和現在做比較,還是先把身體調養好再來懷孕為宜。
懷孕前三個月,這些事情都不宜 !
1.心理壓力影響免疫系統
2.工作量過大導致休息不夠
3.睡眠不足影響免疫系統失調
4.不潔的食物、病毒感染
5.飲酒、吸菸、毒品、過量咖啡
懷孕前3個月該注意的事 : 中醫及飲食調理篇
懷孕前三個月服用中藥要注意
懷孕期間不要小看「多休息」,這是安胎的不二法則。另外,補身前,要避免購買來路不明的中藥,而且最好經由中醫師診治之後再抓藥。然而不可做的事很多,那麼,除此之外,孕婦還能有什麼「可做的事」來表達對胎兒的保護呢?陽明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林俐嘉有以下建議:
懷孕前三個月飲食注意事項
可以的事不可的事飲食氣虛體弱,容易疲倦乏力的人適合西洋參燉雞湯。(以滴雞精的方式較雞湯效果更佳)
1.生冷食物
例如:水果、生菜沙拉、精力湯
2.不可擅自服用各式中藥
須由合格中醫師判斷體質後才開立適合自己的藥方。
3.過敏體質者及熱性體質者少吃”發性”食物
如牛奶、奶精、奶茶、花生、糖果、巧克力、餅乾等。
4.動作
緩和、放慢、變輕,避免大幅震動。蹲、跪姿(包括蹲式馬桶、跪姿擦地板等增加腹壓的動作)。騎自行車、跳繩、爬山等斟酌避免,戶外散散步最好。
5.情緒
放輕鬆、常深呼吸、簡單體操或藉由禱告放鬆等。避情緒起伏過大,悲傷、生氣、激動吵鬧的電視劇等。
懷孕前三個月,飲食禁忌篇
懷孕前三個月,飲食禁忌還真不少!建議遵從以下幾點建議,才能避免身體不適啊!
避免重口味食物
過油、過鹹、過於剌激或辛辣的食物,容易引發孕婦腸胃問題。
避免攝取過量咖啡因
含咖啡因的飲品包含:咖啡、茶、能量飲料、可樂等飲料。
避免食用加工類食物
罐頭、培根、香腸、火腿等加工食品,鈉含量通常較高,可能會導致孕婦出現水腫或代謝不良。
避免過量進補
懷孕後並不需要一直補身體,若補品服用過量反而會導致營養過盛。杜絕高醣、高澱粉、高脂肪的飲食習慣,以免阻礙營養素吸收,或致使胎兒體重過重。
避免生食
未經烹調煮熟的食物,如:海鮮(生魚片、生蠔)、生肉、生菜、生雞蛋等等。生食如果不夠新鮮、沒有處理乾淨,可能會有寄生蟲、細菌及農藥殘留,導致孕婦產生腸胃不適、上吐下瀉等症狀,引起脫水及電解質失衡進而影響胎兒。
避免食用薏仁
薏仁屬中藥的一種,有些古籍記載孕婦不宜食用,由於性質「偏寒」,或擔心「利水」的功能,在胎兒不穩的懷孕初期會建議孕媽咪避免食用,以免對胎兒造成影響或使羊水量減少。
避免過甜水果
現在的水果甜度都很高,孕婦不宜過量攝取,以免血糖過高。部分水果如:杏子、青木瓜,因水果本身的特性,若在懷孕初期攝取過量,可能會影響子宮穩定性,讓孕媽咪出現腹痛及造成胚胎不穩。
避免酒精、抽菸與咖啡因
懷孕期間攝取酒精或抽菸可能會導致胎兒發育遲緩,過量咖啡因,則可能會影響營養吸收、讓胎兒出現體重不足或心律不整,建議咖啡因一天不要攝取超過200毫克。
懷孕前3個月該注意的事 : 營養補充篇
懷孕前3個月,也自己懷孕初期。在這個階段,寶寶快速發展,特別是胎兒的腦神經系統及心臟,因此需要特別營養素來幫助寶寶健康成長。第一孕期須多補充葉酸、碘、DHA,對胎兒的腦部中樞神經發育非常重要。若第一孕期缺乏這些營養素,嚴重者造成神經管缺陷、脊柱裂或無腦症;同時也增加先天性心臟病和唇顎裂等畸形,甚至流產或死胎。
葉酸
孕期營養品功用:孕期補充葉酸可幫助胎兒神經系統發育與活化,減少胎兒腦及脊髓的先天性神經管缺陷;若缺少葉酸孕婦本人則易發生疲倦、情緒低落、暈眩、貧血等症狀。
建議攝取量:每日600微克。
可選用食物:綠色蔬菜、全穀類、瘦肉、豬肝、豆類、番茄和柑橘類。
碘
孕期營養品功用:胎兒發育初期無法自行合成甲狀腺素,需要依靠孕媽咪的甲狀腺素;碘能夠幫助孕媽咪的甲狀腺素合成,若缺乏碘恐導致新生兒生長遲滯與神經發育不全。提醒一點,有甲狀腺指數異常的孕婦飲食請諮詢主治醫師。
建議攝取量:每日140微克。
可選用食物:海帶、紫菜。
DHA
孕期營養品功用:DHA在胎兒早期神經發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懷孕的最後三個月,DHA迅速融入視網膜和腦神經組織,補充DHA也被證實能降低妊娠34周前早產的風險。
建議攝取量:每天至少200毫克DHA。
可選用食物:每週吃3份低汞魚類,選擇包括鮭魚、鱈魚、比魚、鱈魚、羅非魚、蝦、牡蠣、蛤蜊、扇貝和蛤蜊,或來自磷蝦等其他海洋來源的DHA。而如果是素食孕媽咪,可以找藻類補充劑、亞麻、大麻和核桃等來源。
懷孕前3個月該注意的事 : 運動篇
懷孕前三個月,可以運動嗎?一般來說,大多數孕婦在醫生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懷孕期間進行適度運動。懷孕初期,也就是懷孕前三個月,是胚胎著床和胎盤形成的關鍵期,孕媽咪需要避免劇烈運動和高衝擊性的活動,這段時間較適合散步或輕度瑜伽的運動。
散步
散步是最簡單且安全的孕期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減少水腫,呼吸新鮮空氣,改善疲倦狀況且幫助放鬆心情。建議孕媽咪可以每天進行20~30分鐘的輕快散步,步伐穩定且不過於劇烈。
瑜珈
懷孕期間孕婦常常面臨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而瑜珈的冥想和呼吸練習能有效幫助孕婦放鬆身心,緩解焦慮和壓力,進而提升睡眠質量,減輕懷孕期間的疲勞和不適感。
孕婦瑜珈主要是伸展緊繃的身體,而不是追求高難度的動作,建議由專業瑜伽老師指導孕婦可以做的動作,選擇適合的孕婦瑜珈課程。
另外,隨著孕期,體重增加和子宮擴大會給身體帶來很大的負擔。這時候瑜珈可以加強孕婦的核心肌群、腰背肌肉、腹肌和骨盆肌肉等部位的力量,幫助減輕身體負擔,提高身體的耐力和韌性,讓分娩過程更順利。
懷孕前3個月Q&A
Q1:懷孕前三個月發燒,會影響胎兒嗎?
可能會有影響,若無法自行退燒應就醫。如果懷孕媽媽持續高燒不退,某些特定的病原可能導致胎兒有神經管、心臟缺陷,或脊柱裂、唇額裂等狀況。發燒時,建議用溫水擦澡、保持通風、不要穿太多衣服、多喝水,觀察是否自行退燒。如果無法自行退燒,最好就醫,讓醫生開適合懷孕時服用的退燒藥。
Q2:陰部分泌物比較多,是正常的嗎?
是自然現象!懷孕初期,身體為了預防有害的微生物跑到陰道內,分泌物會自然增加,形成天然的保護。
Q3:懷孕初期有點出血,是正常的嗎?
如果只有一點點咖啡色,或粉紅色出血痕跡,且沒有腹痛症狀的話,通常是著床造成的正常現象。但如果持續出血,或同時有其他症狀,就要快點就醫檢查。一旦出血量多,同時又有腹痛的情形,可能為先兆型流產或子宮外孕,也要儘速就醫檢查。
Q4:維生素B6對緩解孕吐有幫助嗎?
維生素B6可以緩解孕吐,但如果是為了緩解胃酸逆流引起的灼燒感,就要服用的孕婦可吃的胃藥。
Q5:懷孕前三個月需要多躺著休息嗎?
正常生活就可以!同時孕期適度運動,可以避免腰痠背痛,對心肺功能、骨骼關節也都有幫助!除非有醫生指示,才要多躺著休息。